menu
加入书架

番薯米

作者: 赤心木蕙 点击:1203 发表:2022-04-22 07:31:48 闪星:3

摘要:一包晒干的番薯片,悬在竹篮里,装进布袋里,塞在陶罐里,总有一种居家过日子的真实感。 我想在那遥远的苦难年代,赣南人家家户户都会备一包番薯米吧,1934年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长征,多少于都的儿女带着一包番薯米踏上远征。那包带着惦念的番薯米啊,伴着红军跋山涉水,消化在胃里,还留存着浓浓的乡愁。那片片番薯米啊,应该写进红色的历史篇章。番薯啊,它平凡不过,却顽强非凡!

  在我的记忆里,番薯是山里孩子最不缺的零食。赣南老区家家户户的一亩三分地,每年春分过后都会种上番薯。番薯易活,适合丘陵地带,秋天一到,挖出的番薯个大,像一只只小胖猪仔,番薯要么磨成浆,过滤成番薯粉,做鱼丝、打凉粉,劲道!要么煮透、晒干,变成易存储的番薯干。总之,番薯在赣南人的生活中占着一席之地。

  山区的春雨唱戏一般,说登场就登场,嘀嘀嗒嗒地没完没了。记得雨过天晴,妈会剪一担番薯藤,这藤之前还是冒着点紫芽,几场春雨赛过几袋肥料,它们毫不示弱,争先恐后地“圈地”,一畦地像一条绿色的河流在流动。

  妈提着藤走在前面,我担着石灰粉走在后面,我们跨过一阶又一阶的山梯,这山梯又高又陡,我的腿不由地发酸,打着巍巍的颤。

  “妈,这藤搁田里种不好吗?非要种到这野岭荒山里!”我忿忿地说。

  “良田要种稻米!荒山浪费多可惜,番薯不挑地方,有几场雨,保准叶茂根甜!”妈解释道。

  可不是,番薯不似名花娇贵,一掬水,一抔土,一缕阳光,它就能蓬蓬勃勃地疯长成一片“绿海”。哪怕山涧崖缝也能寻得番薯藤的身影,像一条条长龙,伸出爪牙,稳稳地匍匐在贫瘠的土地上。迎着炎炎夏日舒展出最阔大的叶,开出或白或紫的花,汲取阳光,闷声不响地成长、成熟,毫不浮夸,毫不张扬。秋天时,总会将硕大的果实馈赠给劳动的人。

  妈刨好砾土,我熟稔地撒上一层石灰粉,用来杀土狗子,妈那老旧的故事又开始回播:“我出生没几年,闹饥荒,饿死好多人哩,我是喝着番薯米粥长大的啦!等我十几岁时,家里遇变故,我们兄弟姐妹七八个,天天吃饭打仗一样,带抢的!小时候要吃上一个红薯,那像捧了个酱肘子,跟过年似的。”妈陷入她香甜的回忆里。

  “红薯有什么好吃,粉渣渣的!”我反驳道。

  “要不说你们这一代人赶上好时候了!我们小孩那会儿,上山砍柴,要走上几里地,周围的山是瘌痢头,光秃秃,柴草生长的速度哪有做饭烧柴快呀!中午饭有个番薯填填肚子就不错了,农闲时还得去煤矿挑煤炭挣工分,回来只喝番薯米,哧溜汤没了,剩下的番薯老兜也嚼得有味呢!”妈说道。

  我知道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妈的祖父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她父亲一只脚也跛了。妈从小就要去挑煤。“什么是番薯米?”我想象着,是番薯切成丁,和着米一起煮,还是番薯碎成粟米般大小,煮出一锅碎金似的粥?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一锅番薯米,就是一家子咀嚼的生命力量。那些粗纤维、水、淀粉磨砺出了生存的智慧与坚韧。

  我说:“妈,你做道番薯米给我们尝尝!”在我的心里,番薯变得玲珑可爱,让我想起一首读过的诗:“一样花开小锦葵,侬家藤本较人肥。剪藤邻女未曾到,但见花间蝴蝶飞。”番薯米在我的心里多了几分香甜。

  妈果然应允,还真做了番薯米,我两眼放光:“咦?不就是番薯粥吗?”

  妈纠正道:“其实番薯粥不叫番薯米,秋季挖出的番薯洗净要切成薄如蝉翼得的片儿,晒干,待到青黄不接时,米缸空空,拿些许片儿,舀几大勺水,煮成烂糊糊的一锅,就是番薯米啦!”原来番薯米里没米,我又想起奶奶讲的故事。

  她年轻时家里穷,她大哥人聪明,又好学,考上了大学,还好那时优秀学生可以免学费的,那真是破天荒的大喜事,十里八村的就他拔得头筹,光宗耀祖。她父亲向地主家借了几十个银元,答应要在地主家做十年长工,为了宴请族人,她母亲也是想破头,家里什么也拿不出,哪怕是一钵客家擂茶,也要费捧花生,淋点香油,点些芝麻的。有人提议煮锅番薯米,她头如捣蒜,可翻遍了罐呀缸呀也没找到一片番薯片的影。她好心的老婶子颠着小脚回家拿了一包番薯片,她母亲打开苎布袋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婶子安慰她:“你以后就享福了!高兴才对!”她母亲揩干泪,把一袋番薯片倒进热气腾腾的锅里。

  我终于明白,番薯米里面没米,是把番薯片当米,在这个大鱼大肉吃腻,山珍海味已成家常的时代里,我想起这些陈年故事,就像是一阵凉风吹过心田,又像是一片月光落在眼眸,让她想起那来自遥远年代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特别是那一包晒干的番薯片,悬在竹篮里,装进布袋里,塞在陶罐里,总有一种居家过日子的真实感。

  我想在那遥远的苦难年代,赣南人家家户户都会备一包番薯米吧,1934年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长征,多少于都的儿女带着一包番薯米踏上远征。那包带着惦念的番薯米啊,伴着红军跋山涉水,消化在胃里,还留存着浓浓的乡愁。那片片番薯米啊,应该写进红色的历史篇章。番薯啊,它平凡不过,却顽强非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一组关于赣南的风物画。作者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与生活入手,写出了对薯米之忆。也许正由于这些都是久已生长在记忆里的事物,在那个极贫的年代,家有番薯米,他人刮目看,文中两代人对番薯米的回忆,引人深思,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文章情感内敛,不事张扬,但从行文冷静的叙述中,读者自能感受到作者来自童年、烙在心底的深情。我们更应感恩番薯米,是它搀扶着村人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