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血雨腥风里,除了生死,还有信仰!

作者: 丁良跃 点击:2326 发表:2022-04-05 10:22:13 闪星:5

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一代又一代的长征人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完成肩负的使命职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于都县是一块红色土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过伟大革命实践的地方,是著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地和出发地。为了支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于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帮助红军筹粮、筹款、筹集物资、补充兵员等工作,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都参加红军的人数达67709人,占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多,支前参战的人数共有近10万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16336名,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在苏区时期的7年间共捐献了180万担粮食(除正常缴税外),购买80.9万银元公债,占赣南地区的17%。建国后健在的长征干部共有277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一代又一代的长征人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完成肩负的使命职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根据丁志辉的口述整理而成。口述人丁志辉,男,现年79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移陂小学退休教师。16岁开始从教,历任新陂乡车坝小学、塘坑小学、移陂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退休后曾一度返聘任教。


一、少年踏歌,栉风沐雨

我父亲名叫丁清香(小名丁长生),生于1910年4月,江西于都县新陂乡移陂车坝人。

父亲从小长得天资聪慧。因为住在墟边上的社前屋场,每每万寿宫逢墟、节日、过年时就有庙会,敲锣打鼓吹唢呐。孩提的他有事没事喜欢去那里看戏,还常常帮助戏班子打打杂,深得戏班子里老老少少的喜欢。有时候,父亲还和小伙伴们模仿大人唱戏,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叫他去扮演小孩子的角色。

“还是让他跟戏班子学艺去吧。”父亲13岁那年,家里实在养不了几个孩子了,我的爷爷奶奶合计着该送小孩去学一门手艺,将来好讨生活。

爷爷领着小清香来到同房兄弟——社前戏班子班主丁地长家里,央求他带上父亲,让父亲在戏班里做杂工,只要有口饭吃就行。丁地长碍于本房兄弟的情份上不好拒绝,加上小清香时不时会来戏班子临时扮个角色,虽然不是很内行,却也能应应急,想到这里,班主便把小清香留了下来。

小小年纪的丁清香,亲眼目睹了父母亲生活的艰难,到了戏班子后,做事特别卖力,既要做饭,又要干杂活,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来干活,常常12点才有觉睡,聪明勤快的他深得大家喜欢。

“清香,你怎么睡着了?”一次,因为太累,丁清香烧火做饭时,柴掉在灶外面,烧着了裤子,他竟然没有感觉!伙房师傅及时发现,唤醒了他,并将他身上的火苗扑灭了。事后,伙房师傅找到班主,“这孩子是个吹唢呐的好苗子,别再跟着我们浪费了。”眼下正是缺人的时候,那就让他跟着吹唢呐吧。

说来也奇怪,丁清香的天赋很高,学了一段时间后,戏班子里曲调,他基本上都耳熟能详。诸如一些呐叭曲子,常常顺口就能吹出来。缺角色的时候,他有时还可以临时顶上。

一眨眼父亲20岁了,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班主把他叫到病床前,断断续续对他说:“清香,我……不行了,戏班子……就交给你了……我走后,一定……要把……把……戏班……子……办……下……去……”老班主一口气没上来,撒手人寰。丁清香接过戏班子成为新班主,和戏班子的兄弟姐妹一道,将老班主的家当越做越大,在新陂、罗家渡、小溪、利村、于都等地都小有名气。


二、参加革命,出生入死

一天半夜里,最后一场戏结束后,观众陆陆续续离去,丁清香和往常一样留下来收拾道具。在明亮的灯光下,丁清香的身影格外显眼。突然,门口传来一阵异样的声音。丁清香潜意识地扭头往门口看了看,啥也不见,便继续收拾东西。

“老乡——”一阵沙哑的声音,从戏台下方传来,丁清香赶忙停下手里的活,走下戏台,只见角落里,一个衣衫褴褛血肉模糊的中年人,奄奄一息地斜靠在柱子上。

原来,中年人是红军,他和另外两个同伴受命将一份党的秘密情报送到银坑去。不料刚刚离开县城,就被国民党特务给盯上了。特务召来十几个匪军,一路狂追。三名红军战士不敢暴露行踪,他们朝着利村方向跑去。

为了甩开敌人,他们三人便朝着三个不同方向跑开了,很快就甩掉了尾随的敌人。由于情报十万火急,必须尽快送出去。中年人钻出山林,沿着大路,往县城方向疾走。刚刚进入新陂圩,就碰上了敌人设卡查哨,中年人若无其事地通过了哨卡,还没走出多远,一个白狗子认出他来了:“他是赤匪,赶紧抓住他。”身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中年人顾不上被子弹打中的疼痛,咬着牙往人群里跑,匪军们一个劲地在后面追。等到天黑的时候,中年人又累又饿,浑身伤痕累累,实在跑不动了,便在祠堂边的茅房里躲藏起来。

“老乡,”中年人再开口时,鲜血从他的嘴里涌了出来,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脯,示意丁清香帮忙解开来。丁清香依言,解开中年人胸前的纽扣,从夹层里,拿出一个小竹筒。“请……一定……帮我……送到县城去……”中年人话没说完,头一歪,没了呼吸。

那时父亲走南闯北,对红军并不陌生,不仅不陌生,他还知道红军是专门为穷人打天下的,是老百姓的亲人。他把小竹筒小心翼翼地藏好。第二天,丁清香借口要去县城唱戏,带着戏班子往县城赶去......

从那以后,父亲利用戏班子到处演出的便利,把一份份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红军指战员手中,为红军部队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的阴谋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色革命政权成立后,丁清香被推选为新陂乡(当时含现在的新陂村,移陂村)农会主席。


三、百折不挠,艰苦斗争

苏区时期,由于父亲是有名的唢呐手、戏班班主,他的徒弟多,到处唱戏,人面又广,所以走到哪里都号召群众,动员群众起来干革命。

我母亲叫李来喜,母亲对我说,那时父亲晚上是打着地龙灯(一种客家人用的照明工具)去上户,宣传发动群众。他是新陂乡农会主席,苏区的好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打着灯笼访贫农,常常是利用夜色掩护,不让外人知道,去组织发动群众,起来参加革命。后来,参加革命的群众越来越多……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当地村民和往常一样,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正是晌午时分,有村民发现从新陂方向来了一支脚穿草鞋的红军队伍。红军部队来到塘坑口的1648884646950141.jpg大榕树下,这时,只见一名红军首长坐在树下,点燃一支香烟,警卫员赶紧递上地图,首长展开地图端详,并不时抬起头望着前方,目光炯炯有神。

就在这时,丁清香领着几个民兵赶到了。紧接着,村民们随后纷纷前来端茶倒水,热情地款待红军战士,还送来用移陂潭的鱼做的杨梅鱼子。

“老乡,请问这前面怎么走哇?”首长微笑着问丁清香。旁边有个小红军附在首长耳边低语了一小会儿。“好哇,想不到您还是这里的乡农会主席,这里的农会办得很好嘛。”

丁清香告诉首长说,离这里不到2里就是象寨山,那里悬崖峭壁,有一条3.6里长的大峡谷。穿过大峡谷就可以到达小溪乡地界。

“好,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能找到捷径。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了。”首长喝了一口水,大手一挥:“出发!乡亲们,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

红军部队在丁清香等人的带领下,继续迈着整齐的步伐,向象寨山的大峡谷进发......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敌人疯狂地镇压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在赣南大地。敌人疯狂叫嚣:“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为保存有生力量,父亲丁清香带领农会组织立即转入地下活动状态,在罗家渡、小溪一带,他利用戏班子身份做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秘密传递情报,照顾伤病员,运送军用物资......


四、信仰不灭,书写华章

后来呢,国民党又杀回来,到处搜查革命干部。不幸的是,1942年冬,由于叛徒告密,地主还乡团把我父亲五花大绑地捆拉到移陂土前的祠堂。在祠堂里,敌人动用各种酷刑,严刑拷打要他招供。

疯狂的敌人把我父亲“踩竹杠”,手脚用两根竹杠绑上,又在肚子上面压上两根绑好的竹杠,叫二个团丁各站在一边踩,顿时,父亲口吐鲜血,头上七孔喷血,裤子下面血水汩汩流出来,还有大、小便的臭味,当场昏死过去。敌人岂肯善罢甘休,往昏死的丁清香身上泼上一桶冷水,继续逼我父亲讲出其他革命干部,我父亲怒目圆瞪宁死不屈。

踩得半生不死的父亲,随后被抬到太坪脑移陂潭河坝边上,打好了一个深坞(挖坑),扬言要将他活埋。被路过群众阻拦,纷纷说清香班主是好人,为他求情。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越来越多,敌人怕犯众怒,又怕清香死掉要负责任,就说让他家人拿钱财来赎人。并派人叫我母亲拿50枚光洋赎人,迫于无奈,我母亲只好把房屋卖掉了,去赎回了我父亲。后来父亲整天躺在病床上,不到半年就肿肚子死了。

国民党反动派赶得我家不敢在车坝住了,搬到社前(今新陂圩万寿宫后边)这里艰难度日。我父亲死时,我还在母亲肚子里没出世,等出生后,家里太穷养不活我,差点把我卖掉,对方买主把衣服都准备好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二伯不同意前来阻拦。后来,由于生活实在太清苦,母亲硬下心就把我姐丁香秀卖掉了,卖在本县楂林村,给别人当童养媳。我母亲带着三个儿子,逢新陂圩日,在圩上煮牛骨汤卖,平时靠打短工做零工度日。到了冬天没有衣穿、没有被盖,我母亲沿途去乞讨,讨不到,就用稻草做被盖。五黄六月季节(指春夏时节)没衣服穿,我们就赤身祼体,当时生活实在困难……我大哥在解放前,11岁就去学做衫(学裁缝),二哥在3岁学做木工,学徒,我还未出世。许多曾受过丁清香帮助的人,还有地下党组织,时不时会来接济我母亲家,一直到全国解放。

解放后,我家又搬回车坝住,分到了田地,翻了身,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直到社教运动时,上面传达了有关遣送童养媳回家的政策,我姐丁香秀才返回车坝。

如今,父亲丁清香的后人在车子坝、于都、赣州、广东、广西等地开枝散叶,成为美好生活的见证者和讴歌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是一篇通过口述者口述整理的文章,写的是一个穷苦家的孩子怎么在苦里讨生活后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和坚定的革命者故事。口述者父亲丁清香自幼家贫,家庭无力养育成为戏班打杂,因聪慧能干,成为戏班班主,一次红军战士临终嘱托,丁清香走上了革命道路,利用戏班演出掩护他多次出色完成革命任务,后因身份暴露惨遭敌人迫害,但其英勇顽强,坚守革命信念,后因伤势过重牺牲。丁清香是众多革命之乡于都县牺牲的革命者中一员,他的革命事迹感天动地,他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清明之日,让我们缅怀先烈,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