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缘——我和你(二)

是缘?
还是天意?
夕阳里,
我们不期而遇。
从此,
我一次次邂逅感动,
再也忘不掉您——
我的父辈、
我的姐妹、
我的师长、
我的兄弟。
相交翰墨里,
相知一枝笔。
这笔怪呀!
心系、
情系、
梦系、
魂系,
怎么老让人惦记?
这笔奇呀!
至真、
至纯、
至爱、
至迷,
怎么总不愿分离?
这笔的魔力大呀!
年纪、
身体、
寒暑、
风雨,
怎么就不舍得放弃?
忘不了:
那一天,
大雪纷飞,
您的腿缠着石膏,
竟第一个坐在这里。
您噙着泪水说,
最幸福的梦,
就是能来这里学习。
忘不了:
因为心脏手术,
您说自己落后了,
是不合格的学生。
那天,
您从病房遛了,
偷偷地“逃”到这里。
放学了,
还把自己留下,
继续补习。
让六十多岁的女儿等着,
那么焦急。
忘不了:
在国际讲坛,
您的学术报告还在热烈地讨论着,
您却归来。
一下飞机,
便赶到这里。
打开您送的“礼”,
竟然把我的课稿,
整理得那样精致整齐。
忘不了:
多少年来,
您总是为我备好纸墨,
即便是在您的老伴儿离去的日子里,
您一次也没缺席。
多么可钦可敬的人啊!
我何德何能,
怎么会有这样的福气?
看不清,
听不见,
笔记依旧那么详细。
读帖,
半夜眠。
提笔,
五更起。
每一次作业,
都那么珍惜。
您竟然能背得出,
我写的每一条评语。
我见过,
几十年前,
您用隽秀的小楷写的日记。
我汗颜,
有什么资格评判您。
我知道,
我讲的“法”束不住您。
您师古不泥,
尚艺不炫技。
我知道,
在您的挥运之理中,
有生命的信息。
笔锋如剑:
我看见您和战友,
赴汤蹈火三千里,
保家卫国,
用生命和鲜血,
染红最美的战旗。
笔力刚健:
我看见您一身虎胆,
除暴安民,
为了首都的安宁,
舍生忘死拍案起。
笔势如虹:
我看见您拖着病体,
奔赴藏区,
雪中送炭,
把白衣天使的大爱,
送进阿里。
笔意婀娜:
我看见您不远万里,
在千里冰封的哨所,
万里海疆的小岛,
留下铁骨柔情的足迹。
共和国的勋章,
在您的胸前闪耀,
哪一枚不记着辉煌?
哪一枚不刻着非凡的功绩?
祖国不会忘记,
岁月不会抹去!
那风骨、
那情怀、
那神采,
在您如今的作品里早现端倪。
重若崩云,
轻如蝉翼,
离形得神,
神采奕奕。
这意境,
我得细细品味。
书道的真谛,
生命的含义,
竟被您如此自然地连在一起,
让我享受疏沦五藏,
澡雪精神的洗礼。
同道,
让我们精神焕发;
同行,
使我们热情洋溢;
求索,
让我们发现新的自我;
进取,
使我们享受创造的乐趣。
星移斗转,
这日子走得太急。
歇歇吧,
看看自己的修为历练,
且停停,
就在《翰墨为霞》里小憩。
她的故事、
她的秘密、
她的温度、
她的笑意。
欣赏一下晚霞里的自己吧,
夕阳里的追梦人啊,
你是以怎样惊人的毅力,
染翰挥毫,
谱出桑榆非晚,
秋日胜春朝的美好旋律。
从今后,
这笔中曲,
会时时摇漾我思恋的涟漪。
激情歌盛世,
枫叶好题诗。
一笔已航,
笔情铭记。
道声珍重,
来日可期。
相期以茶,
何止于米?
请柬正在路上,
她在邀您呢,
续写新时代的传奇。
2022年3月作于北京为之斋
【编者按】诗人作为北京老干部大学老师,手捧“学员”作品《翰墨为霞》,看着笔锋如剑,笔力刚健,笔势如虹,笔意婀娜的一篇篇书法作品,眼前浮现出父母兄弟般年纪、功勋卓著的学员学习书法时虔诚、尊重、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一个个场景,使自己心生无限敬仰和感动,“学员们”的信任、关爱和呵护,使自己精神获得洗礼和崇高。这种“教学相长”的宝贵财富,使得诗人欣然提笔,以此后记诗以馈赠。中间部分的特殊排列,魂牵梦萦的情感体现,也使得读者感同身受,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推荐阅读。编辑:弦歌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