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初游五塔寺

作者: 刘志明 点击:2056 发表:2022-03-25 13:34:57 闪星:4

  二0二二年三月二日星期三,天气不错,已进入初春,有点寒意,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不觉得冷,天空是湛蓝。

  坐公交车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后,我对老伴说:“你先去紫竹院公园锻练吧,我到对面不远处的五塔寺看一看,探一下路,两小时后,我再来找你。”我年轻时当过工程兵,擅长观察地形地貌、判断路径路标。不用手机导航,我自信能顺利找到五塔寺。

  五塔寺这个地方,是儿子告诉我的,他说:在首都体育馆的北面,南长河的北岸有一座五座塔的古寺,你可以前去看一看。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通过国图天桥,向南朝着五塔寺方向疾速走去。走到一条小河时,发现有一个路牌指向东侧,上面显示:五塔寺路。心急路亦短,大概走了五分钟就来到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大门前,我停住了脚步。门前有一个巨型石龟正伸着头看望来往的行人,好像在欢迎大家的到来。儿子曾经提醒过,五塔寺就在里面的大院里。

  说真的,当我看到大门有一块标有“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木牌时,有一点纳闷,咋不叫五塔寺,而叫石刻艺术博物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进去看一看一探究竟。

  走进大门口,有两间房子,里面的人发现有人进门,就走出一个管理员,她要我用手机扫描健康码和量体温。

  经过两年新冠疫情的锤炼,我也习惯这一套程序,非常配合地做完扫描健康码和量体温。待一切都正常后,管理员手一挥,站在旁边的一位小伙子递上一张门票:“恭喜大叔,您获得了一张免费的门票。”

  原来石刻艺术博物馆有这样的规定:每周星期三来博物馆的前二百名游客,可以免费领票进去参观。看来我今天的运气不错。

  进了大门,再行走约20米,就看见标有“真觉寺”三个大字的牌匾,通过安检,验过门票后,我才正式来到大院内。

  在大院的正中央有一座庞然大物屹立在那里,它就是赫赫有名的五塔金刚座。

  我环顾了四周,这是一个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大院。左右两侧已布滿了不少石碑和各种石刻,再往后和东西两侧是多个展室,展出了北京市出土的多个世纪古石刻真品,非常有价值,这对了解和研究北京各个时期的历史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时,我才明白这里为啥叫石刻艺术博物馆了,那么多的石刻真品在这里落户展出,还真是名符其实。

  虽然已到了春天,但五塔寺周围都是一些落叶的树木,银杏树、柿子树……还在发芽。这个时候来游览,没有树叶的遮挡,整座寺庙和屋顶上的五座塔就更加清晰可见。

  我先查看了院内玻璃橱窗的内容简介,对五塔寺建造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明永乐初年,有一位印度僧人班迪达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向当时在位的明成祖朱棣觐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金刚宝座的规式。朱棣看后非常高兴,与班迪达一起谈经论法,俩人十分投契。班迪达获得了朱棣的高度信任,还被封为国师并授予金印,赐地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北岸建寺。成化九年(1473年),寺庙建成。前临长河,背倚西山,赐名真觉寺。因高台(即金刚宝座)之上建有五塔,而五塔又被喻为五方佛主,故真觉寺又俗称五塔寺。

  五塔寺的建筑,既集合了明代建筑和印度石雕艺术,又兼容了藏传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的表现形式:金刚宝座塔外形为下层宝座有六层和上层五塔。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五塔建在宝座顶部的台面上,中央一座十三层大塔,四角各置有十一层小塔。塔顶冠以仰莲、相轮、华盖宝珠组成铜制塔刹。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迹一对,佛足迹旁刻莲花、八宝等纹饰。五塔寺的塔身装饰还大量采用了中式建筑的檐椽、瓦当、滴水、斗拱,彰显出中式传统的意蕴。

  由此可见,五塔寺的落成,可谓是中外建筑的一次完美结合典范,尤其是对于中国建筑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今矗立在长河北岸的五塔寺,是乾隆为给母亲祝寿,不惜重金修复的。第一次重修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因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将真觉寺改名为大正觉寺。第二次重修是在10年后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正觉寺改建天王殿五间,东西配殿十间,转角房十六间,顺山房六间,金刚宝座塔台一座,宝塔五座,重檐亭一座,毗卢殿五间……”

  大正觉寺是乾隆给母亲做寿的主要场所。上千名喇嘛诵经,各国使臣进贡寿礼,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这繁盛的场景被绘制成了一幅彩图。彩图再现了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鼓楼,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

  从宣传橱窗上了解到,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秀美的五塔寺,如同许多寺庙一样,并没幸免于战争的劫难。八国联军的一把大火,使得精美的五塔寺瞬间化为一片瓦砾,两百多间房间化为灰烬。好在于金刚宝座是用石头堆砌,非常牢固不怕火烧,好在于塔前那一左一右两棵银杏树幸免于难,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挺立在时光之中,以待告诉后人,那场血雨腥风给苦难的中国带来的灾害。

  我查看了有关寺庙的资料表明,在中国现有的佛教寺院中,金刚宝座塔已属稀有建筑。全国仅有北京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和昆明官渡古镇金刚宝座塔。

  物以稀为贵。怀着好奇心,我继续查阅资料,才得知金刚宝座塔是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5座塔构成。

  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却和通常样式不太一样,她是耸立在一个高约五米左右的正方形塔基上,塔基被石刻分为六层。在我看来上面是六个塔,南侧正面的一个塔类似钟楼,顶着“天坛”的圆顶,圆顶上有着皇家专有的黄色、绿色琉璃瓦;另外五个塔是类似大雁塔,四方形的小高塔,每层角沿都有风铃,清风袭来,整个“金刚宝座塔”就扬颂起清亮的铃声。

  塔基正中间的红色大门,这是整座宝塔唯一的颜色,所以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在春日阳光照耀下,金刚宝座塔显得更加雄伟、威严。

  我走进塔基的里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了一个圈,塔基里面有四个佛,正面对着的是本师释迦摩尼佛;顺时针方向数起侧面的是阿弥陀佛;接着是燃灯佛,这是一座铜佛,其他三座是石佛,这是因为原来的石头燃灯佛已丢失,现在这座铜佛是由十世班禅所奉;最后一个是药师佛。

  五塔寺的名称,永乐年间时叫“真觉寺”;清朝为了避讳雍正皇帝,改名“正觉寺”;现在叫做“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官方显示各个时期的正式名字,都没有五塔寺这个名。我想五塔寺这个名是老百姓对它的称呼吧,好记、建筑又容易识别,因此被大家接受而传播推广。

  时间不早了,怕老伴久等,两侧的石碑和展室的展品只能留待以后再来游览,来日方长,我还会再来五塔寺的。


【编者按】五塔寺原名“真觉寺”,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以其金刚宝座塔闻名,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原寺规模很大,后被八国联军烧毁,唯塔幸存。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跟随作者的脚步漫步在静谧的五塔寺中,晒着春日暖暖的阳光,看着充满了历史感的佛塔,似乎有一种身在山中的错觉。要不是亲身体验,似乎很难相信在繁华的都市中,还有这么一块儿小众又让人惊艳的神秘景点。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