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巾帼】爱拼才会赢

作者: 梦秋 点击:1513 发表:2022-03-19 16:13:56 闪星:5

  我的父母一辈子生养了两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哥哥是老大,下面是两个姐姐,我排行老四,妹妹最小。

  哥哥是1978年结婚的,1979年3月初六侄女降生了。父亲给她取名叫“美蓉”,意为希望她像一朵美丽漂亮的芙蓉花,出淤泥而不染。虽然当时小村还有重男轻女的封建遗风传播,但我们全家人都把她当做掌上明珠,刚满月就不愿意躺着了,谁有空谁就去抱。

  记得她100天的时候,正值盛夏时节,每天晚上吃晚饭,父亲都会让大家先吃饭,他抱着孙女哼着小曲全村溜达串门子,家里有谁吃完饭再去替换他。

  直到侄儿出生了,她在家中掌上明珠的地位都没有撼动过。因为侄儿虽是个男孩,但从小就乖巧省事,在我的印象中,侄儿从来没有像她小时候那样吵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时光过得真快,一晃侄女初中毕业了。大家都主张她去读高中,谁知她自有自己的打算。她认为读书不是最要紧的事,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挣钱。

  全家人都说现在就想着挣钱实在不靠谱,然而她却有自己的一番理论。她说我们全家永远靠种地为生是没有出路的,现在全国各地人都在外出打工,我也想走出去闯闯,年底回来让你们看看我的收获。

  哥哥嫂子都说,既然我们该说的都说了,她自己做的决定,她不后悔就行。我当时在老家做代课教师,想再劝她学习的年龄还是要去读书,但孩子如果反问我,叔叔,你读了那么多的书不是还回家种地了么?我只好把想劝她坚持读书的话咽了下去。

  母亲不舍得孙女出去打工,拉着孙女的手哭着说,大孙女啊,他们都想让你出去挣钱,你不要听他们的,他们都有手有脚,干嘛不出去打工呀?让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出去挣钱,亏他们也想得出啊!大孙女啊,我们不要那么多钱,你没有零花钱,奶奶给你!现在外面多乱呀,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可以出去呢?

  侄女跟母亲说,奶奶,我都十八岁了,已经成年了。在国外,我现在都要自力更生的,到父母家吃饭都是要收钱的。

  母亲说,人家外国人的家事我管不了,我们家的事我不同意,看谁敢去做?

  侄女看硬来肯定说服不了母亲,便来软的,搂着母亲说,奶奶啊,平时你最疼我的,我小的时候,你到哪里都背着我。有一回,到舅公家喝喜酒,要步行十多里路,你都不舍得让我下来走,亲戚们看了都说,疼孙女有什么用啊,长大了还是人家的人。我当时就对亲戚们说,谁说孙女没有用啊,我长大了挣钱养活我奶奶。大家当时都笑了。现在我长大了,可以挣钱了。外面再乱,我不去那乱的地方不就好了?再说,我们是几个姐妹一起出去,可以相互照应的。奶奶,你就放心吧!春节回家的时候,我给你买好东西吃!

  母亲擦拭着眼泪说,大孙女啊,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我是舍不得你出去遭那个罪呀!

  侄女看母亲情绪缓和些了,就趁热打铁说,奶奶呀,你放心好了!我出去后每天给你打电话汇报,一旦自己感觉受不了,我就立马回家,行了吧?

  母亲破涕为笑说,无论你怎么说,我还是舍不得?但是大家都看出母亲已经默许了。1513411222452780.jpg

侄女打工去的是南京夫子庙一家鞋料批发零售市场,同去还有一个女孩是我堂姐的女儿,比我侄女大两三岁,这样有姐妹俩在一起,我们全家也就放心多了。

  去一个礼拜后,侄女如约给家里打了电话说,一切都很好,叫奶奶不要挂念。每次打电话回来,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从来不叫一声苦和累。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是在报喜不报忧,担心家里人牵挂。一个刚出校门从没有做过体力活的小女孩,每天要用三轮车收发货几千斤,怎么能吃得消呢?有时累的实在没劲,就偷偷钻进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稍稍休息一会儿,就这一点功夫,常常都会打起瞌睡来。如此强的体力劳动,可是,侄女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

  春节回来,她真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全家人每人都买了礼物。母亲开心极了,逢人就说,我们的大孙女出息啦,小小年纪就可以挣钱养家了。

  谁知,侄女又有了新思路。她说,去外面打工,干的事再多,做的活再苦,还是老板拿大头,自己只能拿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资。

  她跟我哥哥说,爸爸,我想到县城的“山城市场”租一个铺面卖服装。女儿有志向,做父亲的还有什么说的呢?三千块转让费接了一家服装铺面,她一个人搭大巴去苏南服装批发市场进了一批服装就开业迎客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就这么,她也能把这个服装店经营的红红火火。

  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一次,嫂子去县城看闺女,看见一个男孩也店里逗留,心里陡生疑惑:莫非闺女谈恋爱了?等店铺打烊的时候,嫂子终于憋不住了,问闺女:“刚才店里的男孩是谁呀?”闺女搪塞道:“一个朋友。”嫂子看一时也问不出个眉目也就暂时不再追问。

  嫂子回到家里,心里七十二个不如意。我们细问端底,嫂子叹了口气说,闺女可能在谈恋爱,那个男孩子我真心不如意。我们都劝嫂子,闺女也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还是要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

  等侄女回来的时候,我们都急哄哄的想探问个究竟。侄女说,你们要相信我的眼力。他虽然相貌长得不算太好看,但为人诚实、做事实在,将来是可以过日子的。嫂子还是不甘心,说自己闺女长得这么漂亮,找个不般配的女婿会遭人耻笑的。侄女也劝她妈妈:“我找他是结婚过日子的,又不是送给别人看的,你放心,将来我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后来我们知道,这个男孩有厨师手艺,烧淮扬菜很地道,虽然家境一般,但人品不错。

  在大家的祝福声中,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时没有彩礼、没有房、没有车,可谓真正的“裸婚”。

  可是,侄女怎么会如此甘于平庸的日子呢?夫妻俩商量,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在各大小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兴盛起来,与其给别人打工拿那几个固定工钱,倒不如自己开一家小饭店,只要自己用心做,肯定不会比打工赚的少。侄女回家把自己的设想跟全家人一宣布,不用举手表决就获得全票通过。1513411016127632.jpg

2000年,在全家人的资助下,侄女在县城开起了一爿夫妻小饭店。店面虽不算大,但干净卫生,正宗的淮扬菜口味很快赢得不少的回头客。

  侄女又在心里盘算开了,要想做大做强,这几十个平方的小店无论怎么做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要扩大店面规模就必须有资金支持,大哥即使倾尽囊中所有仍然还有不小缺口。侄女给我电话,要我也能给她大力支持。我当时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上班,我说我一个在外打工的人,能支持你多少呢?侄女说尽力就好。我说当时家底也就两万块,要不就先拿去用呗。

  就这么,一个两层楼面五百平方的“美食广场”开门迎客了。早点、小吃、酒席、宴会品种齐全。看着那阵势,我们也为他们开心,都在内心里祝福他们能够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3年那个夏天,全国爆发“非典”大流行,大街小巷的行人都步履匆匆,饭店更是门可罗雀。

  刚刚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火怎能就这么被浇灭?侄女痛定思痛后给我打电话说,县城毕竟太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当然也就薄弱。她想到上海来发展,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各种机会也相对多得多。我对餐饮业是个门外汉,但这个时候如果阻止他们来似乎也有点不合时宜。于是我说,那你们来吧,吃喝住没有问题,考察定点的事情我估计帮不了什么忙。

  侄女婿在老家县城认识一个一起同租的房客,他在上海杨浦区开了一家沙发厂,说他那里居住条件虽然不太好,但也宽敞,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暂住一段时间。人家都说这样的话了,还客套什么呢?只有感激的份儿啦。

  侄女婿来上海后,每天早晨天亮起床直到午夜时分,就一个人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满大街转悠,考察一周后给我打电话,说相中一家店面,要我方便的时候过去帮他掌掌眼。我当然知道他的心思,他是想让我出钱资助才是正事。

  我利用周末的时间赶过去,在上海这种地方,一个两层五百平方的店面,锅灶桌凳一应俱全,只要租金四万块就能直接营业?他们是遇到了贵人相助?还是上苍发了慈悲?

  后来才知道,这家饭店的老板是一个下岗工人,炒股票一夜成了暴发户,一次性在上海各区投资了30家三黄鸡连锁店。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没过几年,连锁店陆续歇业。这家店本来是挂牌转让的,但几十万的转让费拿得出的人还真的不多。于是,侄女婿就捡到了这个便宜。

  上海确实是遍地黄金,就看你有没有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财运。不过,这种财运不是靠主观臆想,而是要自己先于他人成百上千倍的付出。

  当时我们老家的“盱眙十三香龙虾”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卷起一股“红色风暴”,上海的餐饮市场也被炒作得沸沸扬扬。我跟侄女婿商量,必须抓住这个商机,要打就打“盱眙龙虾”这张牌。1513411120417150.jpg  小店简单装修一下就开门营业了,店名就叫“盱眙程氏特色龙虾馆”。为了节约人工,侄女婿亲自在厨房掌勺,侄女把孩子交给她母亲看管,也来到上海,她一个人包揽早晚两个班的收银任务。

  开张不到一个月,小店可谓顾客盈门。好几家媒体记者主动上门要求为他们免费报道,他们夫妻俩刚到上海,人地生疏,对这种阵势有点吼不住。他们给我打电话,说约好媒体记者周末晚上来店里采访,要我过去接待一下。

  起先,我也将信将疑,一个龙虾店能有怎样的效应,能吸引媒体记者免费上门报道?等我到了之后才明白,现在的媒体早已不是我们心目中那些党政机关的报纸了,那些《晨报》、《晚报》、《副刊》早已实行了市场运营机制,拥有足够的读者群才是报纸生存的唯一出路。读者阅读的喜好就是记者采编的风向标。

  自从2000年我们县委、县政府决定用老家的淡水无公害小龙虾搭台唱戏,拉动地方经济的“首届龙年龙虾节”开幕以来,这个不起眼的小龙虾一度被称为农田里的害虫,而今转身一跃成为餐桌上的“新宠”,每到盛夏季节,长三角各大小城市的露天广场被“盱眙十三香小龙虾”独霸一方,就连上海红极一时的“立波脱口秀”在当时都会时不时的在节目里说一句应景台词“节目结束我们也来一盘盱眙小龙虾吃吃好哇?”

  我看着在店里大快朵颐的虾粉们,再看看门外排成长龙打包外卖的食客们,心里想:他们来上海打拼算是找对地方了。

  嫂子看女儿来上海一个多月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打发大哥到上海来看个究竟,说如果生意艰难不好做就回家种好家里那十几亩责任田也不会饿死的。

  谁知,大哥到上海一看也傻眼了,在老家生活40多年哪天见过这种场面哦,看闺女女婿实在太忙,看过之后自己也不忍心回家了,直接给闺女做起了“菜买”,每天起早贪黑给店里去批发市场拿最新鲜最便宜的菜品,这样一来,店里每天比送货上门要节约几百块。

  嫂子看大哥来了几天也没有给她信息,又给我打电话,问闺女在上海是不是开店出了事?我跟嫂子说,是店里太忙了,一定是忘记了给她回话了。嫂子说什么也不信,哪有忙的连一个打电话的功夫都没有?我跟嫂子保证,当天晚上一定让闺女给她打电话。

  闺女给她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声音沙哑,说话有气无力的。嫂子吓坏了,连忙问:闺女,出了什么事啦?闺女说:没有什么事,就是太累了。嫂子更不解了:做什么事累成这样?闺女说:数钱啊,每天从上午九点饭店开门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嫂子笑了:钱多好啊,就是不能累坏了身体。闺女说知道了就匆匆挂了电话。

  每年龙虾火爆也就是那一个阶段,5月入夏到立秋之间,那时的龙虾肉质细嫩、膏黄饱满,10月底龙虾进入冬眠前的准备时期,食客也开始转向吃蟹的阵地去了。

  年底了,小夫妻一盘算,这个大半年纯利60来万,不仅把前几年在老家的亏空都弥补了,还回老家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和一辆雪佛兰轿车。全家人都为他们高兴,母亲更开心,见人便夸,我们家大孙女出息了,如今也是有房有车的人了。1513411391732400.jpg

2005年春节过后,夫妻俩更加信心百倍,准备再大干一番。平时几个要好的厨师兄弟看他们在上海挖了第一桶金,都说要跟他一起出去闯闯。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嘛。他们正月一结束大队人马就开往上海了,我提醒侄女,现在人手多了,有了上一年的管理基础,下一步要精益求精,不仅要在菜品上钻研,管理上也要制度化,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俗话说:“财运来了赶也赶不走。”本来二月是个龙虾淡季,谁知一开业又是顾客盈门。“大众点评网”上的报道更是好评如潮。

  还没有到盛夏纳凉时节,每天傍晚饭店门前的小广场上已经座无虚席。“龙虾配冰镇啤酒”成了食客们宵夜的不变套餐。露天龙虾排档已经构成上海夏日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在一家文学网站里结识的朋友来上海,我也都安排在这个龙虾馆里。他们回去写的龙虾文章在网站里也掀起一股“红色风暴”,那段时间真的吸引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到上海来聚会,这个龙虾馆简直就成了我们文友相聚的“大本营”了。他们有旅法的翻译家、香港的记者、南京的作家、福州的茶艺师、珠海的书画家、上海的大学研究生、北京的高级白领、无锡的企业家……到现在,我们在网上见到,他们还在感叹:“盱眙龙虾真的好吃!”

  这一年,侄女可谓将“天时地利人和”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年纯收入也达到七位数!春节期间,全家人聚会自然又是一番热烈祝贺。

  侄女毕竟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熏陶了两年,心中的小愿望也开始膨胀。2006年春节过后,她给我打电话说想投资一家西餐厅,我当时就懵了,问她你懂得经营吗?她说可以学习呀。我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你连吃西餐的机会都很少,要想学经营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本意,说做龙虾虽然是自己的本行,但是整天烟熏火燎,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也不利。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想趁年轻多学一门技艺,主要是他们夫妻文化水平都不高,来西餐厅就餐的大多是高级白领,也想借此机会提升一下自身的素质。我一听他们的想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只好提醒他们,投资有风险,做事要谨慎。

  没出一个月,侄女又给我电话说西餐厅准备试营业,要我周末带几个朋友去捧场。我真的为年轻人做事风格感叹!说干就干,要搁我绝对没有这么爽快。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以40万的一口价从他人的手上转让而来的,所有西餐厅的设备,甚至连厨师与服务员都是现成的,纯粹就是换个招牌和老板。现在的店名叫“绿岛咖啡”,还蛮洋气的。

  那个周末的上午,我带了五个朋友去试吃。咖啡店位置还真不错,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面。一楼只有一个门面是接待区,就餐都在二楼。我们在二楼的一个临街的落地窗前坐下,室内的布置也很雅致,音箱里播放着优美的轻音乐。这环境还真的与龙虾店不是一个档次。

  再来看就餐的人大多是高级白领或者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有的一边优雅的喝着咖啡一边看报;有的一边慢慢的吃着套餐,一边在用手机进行商务交流洽谈;有的吃好饭了,打开电脑笔记本在检索资料;有的躺在靠近落地窗的沙发里听着音乐小睡……见此情景,我约略有点改变了以往的想法了。

  可是,当服务员端来我一个朋友点的一杯“卡布基诺”咖啡时,场面变得有点尴尬。朋友说从小就开始喝这种咖啡的,单从卖相上看就不是“卡布基诺”的样子。我把侄女叫过来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也苦笑着说自己从来没有喝过咖啡,具体的“卡布基诺”是怎样的花色更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

  我刚刚在脑海里改变的看法又开始泛起了疑惑,她这种盲目的投资能成功吗?

  我的担心没有超过一个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所谓的“东北黑帮”兄弟,手持明晃晃的匕首和短刀就出现在店里。他们扬言要她三天时间内留下所有家当自动撤场。这可是在堂堂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号称治安环境一流的大上海呀?!

  侄女怕我担心没有及时通知我,而是找了当地的一个在“苏北黑帮”混事的老乡出面调解。谁知对方很屌,直接放话:没有任何条件可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无条件撤场,要么两个“黑帮”火拼一把,败的一方自动放弃,生死存亡与对方无关。

  侄女毕竟是一个刚出茅庐的黄毛丫头,哪天遭遇过这种阵势,实在没有了主张,给我挂了电话。我当时就暴跳起来:这个世道难道没有王法了吗?赶快报警呀?!

  侄女说报警了,早先在影视剧里看到说警匪一家,都以为那是剧情的需要杜撰出来的笑话。哪知道现实生活中也真实的上演这一幕时,受害者只能手足无措,望天兴叹。

  我劝侄女实在黑白两道都搞不定,只能保全自己,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最后,侄女租了一辆十吨的卡车把店内能搬的家具统统装车,剩下搬不走的东西怎么办?她电话叫了一家废品收购公司,付了500元,要求他们把所有的东西砸光拖走。看着他们将装饰考究的橱窗砸得粉碎之后,侄女上了卡车,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

  事已至此,他们夫妻俩的心情已经跌倒谷底了,全家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眼看“五一”小长假要到了,从不服输的侄女怎么耐得住这样的寂寞呢?她让丈夫先去杭州一带考察考察,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准备重头再来!

  天无绝人之路,机会也始终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侄女婿在杭州呆了一段时间,发现省会城市市场大,开店投入的成本也高。他忽然把目光转移到杭州比邻的地级市绍兴,这里不仅居民富庶,商业也很繁盛,再加上“鲁迅故居”这张名片,使这个城市人口的流动量也很大,这就是“商机”。1513411315103818.jpg

侄女婿很快就在都市商业圈的黄金地段看中了一家待转租的“火锅城”,炉灶桌凳一应俱全,正好与“盱眙龙虾”是天生的互补型餐饮格局。每年5月初出租做龙虾,10月底退租让他们经营火锅,这样还可以节省一半的房租呢。

  如此好的机遇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干就干! 

  我也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财神爷来敲门了你不开也不行!”开业不到一个月,饭店的回头客不断攀升。到7、8月龙虾旺季的时候,“盱眙程氏龙虾”已经在绍兴大街小巷名噪一时了。

  侄女给我打电话,要我抽空过去看一看。我说把饭店地址给我一下,我在网上先了解大致的位置。侄女自信的跟我说:“你从绍兴车站出来,随便拦一辆出租车,就说去绍兴最好吃的盱眙龙虾店就可以了。”我说:“你这说话的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她说:“你不信的话,来了就知道了。”

  听侄女这么一说,我真的也有了想去看个究竟的冲动。正好妹夫打电话过来说要去绍兴招商,我们就选定周末双休日两天。

  我带着女儿,妹夫带着外甥女在上海南站汇合后直奔绍兴。当我们走出车站时,一群揽客的的哥便热情的围拢上来。我问:“你们知道绍兴烧盱眙龙虾最好吃的店在哪里吗?”果真他们都说知道。我一听真是邪门了,继续追问:“店名是什么呀?”他们又答:“程氏龙虾。”这下我彻底的诚服了,还说什么呢?赶紧上车吧!

  到了店里,侄女说:“我不骗你吧?”我在心里啧啧称叹:这丫头的命真是不孬呢!

  还没有到吃饭的点,我带女儿和外甥女准备去“鲁迅故居”游览一下,妹夫约了人谈招商的事情去了。

  等我们回来时,侄女已经做好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恭候我们多时了,当然少不了“盱眙龙虾”。

  两层店面,整洁干净,进店就餐的人渐渐排起了长队。“盱眙龙虾”之所以能抓住食客的味蕾,一是它的味道鲜美,再加上秘制“十三香”虾料可谓天生绝配;二是与海鲜龙虾的性价比简直是天上人间;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旺季是有季节性的,让“吃货们”今年吃了再惦记着明年。这一年下来,保守估计纯利又要达到七位数。

  有了上次西餐厅投资失败的教训,他们接下来投资开始谨慎起来。苏北沭阳花木苗圃基地招商宣传铺天盖地,政府的承诺让你感觉一低头就可以捡金子。他们多次实地考察后向我征询意见,我还是传统观念,做熟不做生,做好盱眙龙虾老本行才是硬道理。侄女想法总是有点超前,她说:“盱眙龙虾做的人越来越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花木苗圃是新兴产业,国家政策也开始向园林绿化产业倾斜。早投资,早受益。今后主业做龙虾,副业做花木苗圃。一旦龙虾产业出现了下坡,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我一听,也有道理。

  年轻人就是有魄力,他们一次性就投资了承包1000多亩花木苗圃。清明过后,眼看着一行行花木露芽吐绿,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仿佛已经看到大把大把的钞票正源源不断朝自己涌来。龙虾生意也随着绍兴食客的数量大增不得不开设第二家、第三家分店。现在,每逢盛夏季节,华灯初放时刻,绍兴街头出现数百张露天盱眙龙虾排档的唯有“程氏龙虾”。

  到今年夏天,“程氏龙虾”已经在绍兴雄踞第十六个年头了。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打拼经历,侄女最大的遗憾就是几乎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家人,爷爷已经不在了,奶奶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爸爸妈妈也年过花甲,连自己的女儿都读大学四年级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忙忙碌碌中,静下来才知道亲情的珍贵。金钱是身外之物,抽点时间,给自己放个假,去陪奶奶说说话,去带爸爸妈妈旅游几次,去到女儿的学校走一走……其实,这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这种被爱的目光包围着的感觉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还有,人到中年,健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祈愿你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永远平安、健康、幸福、美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爱拼才会赢”这不仅仅是一句宣言,而是一种态度。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其实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坚持下去,百折不挠,将暂时的失败当作是一次垫脚石,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一定能够成功。文章书写了自己的侄女胡美蓉二十多年的打拼经历。从一名初中毕业的打工妹,到多家分店的盱眙程氏龙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奋斗历程。商场如同没有硝烟的战场,胡美蓉经过正确的判断,步步谨慎,抓住机遇,积累经验,终将生意做大做成功。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励志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