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生我

作者: 独立寒秋 点击:1978 发表:2022-03-07 07:03:39 闪星:3

摘要:我的家乡位于白洋淀的边上,因而旧名叫淀边村,过去十年九涝,常常四面水围,成为一座孤岛,拥城村名或因此而来。父亲在自传中写到“1942年华北沦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泽国水乡颗粒无收,加之家境贫寒,不得已弃学为农。为求权宜之计,以水上渔翁生涯聊解燃眉之急耳。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是别离。这别离最苦莫过于发生在亲人之间。几个月以来,我的神经不敢碰触“父亲”的字眼。北望家乡,记忆的天空烟雨霏霏。

我的家乡位于白洋淀的边上,因而旧名叫淀边村,过去十年九涝,常常四面水围,成为一座孤岛,拥城村名或因此而来。父亲在自传中写到“1942年华北沦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泽国水乡颗粒无收,加之家境贫寒,不得已弃学为农。为求权宜之计,以水上渔翁生涯聊解燃眉之急耳。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小小渔舟无情雪浪虽饱受人间之苦,然而逆境生活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包括在特殊环境中的适应。而我正是伴随着这万顷波涛一轮残月度过了弱冠之年进入了人生漫长的岁月……”

父亲和母亲1956年结婚。善良的母亲当年能够不嫌贫穷,不怕水涝,去嫁给十里之外还要过摆渡才能到达的拥城,眼光是何等鲜明!父亲当年身材魁梧,皮肤白皙,浓眉大眼,一身的儒气,是好多乡亲眼里的大学生形象。就连上了年纪生病住到医院,也常被人问到“是哪个机关上退下来的?”更有趣的是1989年,北京闹学潮的时候,父亲已退政从商,正在内蒙做生意,竟被人误以为是中央派下来微服私访的老干部,努力在父亲面前表白自己爱党爱国的决心,父亲怎么解释也没用。呵呵,这事一直被一同前往的亲友们传为美谈。

父亲虽然只是当年的高小学历,但他博览群书,知识面较广。年轻时在村里就是文艺进步青年了。他二十岁时便是生产队里的指导员,父亲耕播锄耪,扬场磨垛,都是一把好手。拥城大水退后,便是万顷良田。每到麦收季节,全县的粮食工作组就被派到村里来蹲点。父亲是劳动标兵。他割麦,扬场等好多劳动情景都被照了相,做成了幻灯片,然后在村子里放映。从五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末期,父亲做会计做书记,从村里到乡镇辗转工作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时期。那些年,父亲与其他干部一起,艰苦奋斗,为家乡建设和村民生活操碎了心。在那个讲究人多势众的年代,父亲就只是哥一个,但他不畏邪恶,披荆斩棘,不是容易走过来的!这其中,坚强隐忍的母亲,也是功不可没。父亲的故事都鲜活在母亲的心里,又在儿女的心里生了根,以至于成为儿女们一生中正直做人,勤劳做事的一面镜子。每每忆起,一些事便忍不住在心里翻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父亲在工作中,秉正无私,严于律己,一身的清白。文革期间,一些造反派总试图抓住父亲的一点过错,来斗争他,纯属枉然。有一次,父亲到省会石家庄学习,某些领导想为难父亲,找来了一群大学生,要跟父亲对毛主席诗词,比赛毛主席语录。他们怎会知道,毛主席诗词是父亲的最爱,早就烂熟于心。他们一人一首轮番作战,父亲慷慨激昂,还附带着精彩讲解,最后那些大学生们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跑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关于治水。一些年间,父亲专门负责村里的水利,被村民称为“治水大王”。每次孝义河水满了,父亲就带领村民身先士卒,挖沟引渠,修堤筑坝。一路上,高的地方深挖,低的地方垫土,一方面把水引流到修有水闸的小扬水站里,还把一部分水引到田地里。这样既排了水,又浇了地。几华里的距离,高洼全凭眼力来测,挖多少,垫多少,这过程也是很艰难的。

关于打井。那是大约七十年代,为了解决村里吃水问题,父亲叫来打井队。这是一个孟仲峰的打井队,先在大队部西边打井,可是,井还没打到一定深度时,打井的锥落下去了。负责人宋某,他找到我家,对我父母说,“这井也没法打了,就这样吧,我退两千块钱给你,别人都不知道”。父亲当时严词拒绝,批评他说“你把我看成啥人了,这个地儿不行了,再选址另打!”于是,又在大队部东边打井。父亲密切关注着,这次打到了科学的深度,水质良好。一直到现在,村里人还在饮用那个井的水。这个宋某,后来对别人常述说这件事,对父亲的直正佩服不已。

关于修堤。村子东临白洋淀,通外的共有西堤,南堤和北堤。村里几条大堤都凝聚了父亲的血汗。在60年代到70年代,为了防水又便于交通,利用农闲时间,父亲带领村民对通向外村的几条堤,都裁弯取直,进行了加宽加高加固。南堤从南街口到石氏村。粉碎四人邦后,父亲和村民一起担土篮,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起早贪黑,经过几年的艰苦修筑,大堤才得以巩固。

修西堤和北堤时,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北边地势洼,根本没有干土,不能用土篮了,一切都是用手挖泥掇起来。人们站成一排从地里挖了泥,一一传过去,堆起来,慢慢加高加宽。修堤也叫打堤,春夏也打,农闲了也打,一连几年时间,才打到理想的程度。

北堤一直通向同口。打北堤时,地形很小,需要画图重新设置。是父亲亲自制图,从同口当年“大百姓”郭滋(我的祖上)修筑的堤上,穿眼拉线,打模型,一直到拥城北街口,树上挂红旗,挖泥掇筑,就这样也连续打了两三年时间。这样,既防止白洋淀的水灌村北的庄稼,又防马棚淀(因清军在这范围内搭棚放牧,所以有此名)的水淹了地,也方便了交通。

昔日的风霜雨雪,这粗浅的笔墨如何能够渗透!人生有几个三十年?母亲常说,父亲好比一根甘蔗,把其中最甘甜的部分给了国家。到人生的最后,也没有挣过国家一分钱的退休金,因为村官,不是正式干部。但是父亲的劬劳,父亲的磊磊气节,已经融入在家乡的土地上,孝义河的水奔腾着父亲的血液。

父亲与母亲相濡以沫六十一载,每一步险滩激流,都是风雨同舟。父亲一生低调,他曾写道“该怎样评价和论述这段黄金的岁月,如以‘误落尘网’之句论之,未必太消极;如以较长篇幅去论述个人的经历和建树,又未免太庸俗。想来想去,不如删繁就简,把几乎半生的一切荣辱,恩怨,概括为两句话,即: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让其随着大江东去,任其评说罢了。”

我那困苦多难的家乡,就是在如父亲一样的基层干部及父老乡亲们的辛劳下,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如今的拥城土壤肥沃,粮食富足,有便利科学的灌溉设施。一家家青堂瓦舍和小高楼鳞次栉比,并且公路平坦,小轿车出入畅通。文明向上的村风,正徐徐荡漾。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在今年的清明时节,父亲安眠在一片青青的麦苗地里。我知道,父亲是被选去仙台做事了。可是,父亲与母亲那会心相依的深情,那苍劲的墨宝,那熠熠发光的太极剑,那对儿女一声声忠义的教诲,那一幕幕父女之间的“诗词吟对”……我如何能够忘却?

生我。当砥砺前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作出了重要的创造和贡献,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是人的本性,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一个人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人和事,就会发自内心地珍爱世间万物。能够感受别人的难处,是关怀;能体谅别人的不易,是宽厚;能饶恕别人的错误,是大度。李清照曾说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可见谋生的道理,没有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养成勤劳的习惯,就是一大笔财富,它会让人受用终生。作者的散文在怀念父亲的深情中,折射出了勤劳、善良、诚信、豁达的良好家庭美德。语言生动,感情真炽,意境深厚。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