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游久负盛名的卢森堡申根小镇

作者: 庄明发 点击:2361 发表:2022-03-06 08:53:52 闪星:2

摘要:申根小镇,静谧安宁。 千堡之国 百桥之都。

  申根小镇是一个人口不到五百的居民小镇,位于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交界处附近。摩泽尔河是德国和卢森堡的界河。河两岸的坡地上,布满了葡萄园,当地居民以种植葡萄和酿酒为生。

  申根小镇,静谧安宁。从申根出发,沿摩泽尔河南行,便道德国的特里尔 古城,那里有马克思故居。我们进去参观,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未能在他的发源地发芽,却在遥远的东方开花结果,大放光彩。

 

       一纸协定  载入史册

      1985年6月,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五国在这个小镇签署一项公约,即闻名全球的《申根协定》。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融入了人类的大历史。每年6月23日卢国庆和10月1日我国国庆,我都往返布鲁塞尔和卢森堡市,参加有关活动。1987年6月,我们一行三人驱车南下,三小时后到达卢森堡市。我们利用周末到申根一游。这是一座宁静的边陲小镇,世外桃源。申根市长罗杰。韦伯说:“当时大家并不认为此事有什麽大不了的,谁也想不到这项协定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如今,申根名声在外,永载史册。凭一纸申根签证,就可以在26个成员间周游列国。

 

  抱团取暖  共同受益

  欧洲曾是多事之地。苏联瓦解,东欧并入西部,申根成员国扩大到26个,取消了内部边界,实现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后又扩大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

  卢森堡是一个人口约50万的欧洲小国,面积约是上海的一半(卢2586平方公里,上海6340公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到1993年11月成立的欧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漫长的发展路程。《申根协定》旨在求得人们行动方便。没有边防,没有海关,不用边检,不需通关。无国界的欧洲正逐步形成,为4亿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有句老话:分久必合。1870年7月的一天,流亡在卢森堡北部的雨果在院内种下一棵橡树。他许愿说:当这棵树长大之时,也许欧洲诸国将统一成“欧洲合众国”。

 

  区别对待  不一刀切

  人们原本以为,凭着一纸“申根”签证,就可畅游其他25国。事情并非想像的那末简单。

  根据不同情况,《申根协定》拟定了正·灰·负三份清单。

  第一份正清单,共30个国家,指所有申根成员国和其他免签证的发达国家。

  第二份灰清单,共20个国家,指一部分成员国要求,另一部分成员国不要求签证的。

  第三份负清单,共130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必须申办签证。

      在去某一国旅行前,必须弄清楚有关的手续和签证费用,那是因国而异的。瑞士和波罗的海各国是不一样的。要在网上查清楚,办好必要的手续。

 

  穿越阿登山脉  游二战战场

  从比利时去卢森堡,阿登山区是必经之地。位于比利时东南·卢森堡以北·法国东北部的阿登山区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有了突出部之役。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英·美军65万人,德军60余万人在此激战。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在冰天雪地里发起进攻,2,000门火炮进行了20分钟火力准备。德军的作战目的是突破美英盟军防线,将其一分为二,占领安特卫普,然后调转头来对付苏联。1944年12月20日,德军撕开美军防线,形成一个宽约199公里·纵深30-50公里的突出部。这是欧洲西线最大的一次阵地反击战。双方损失惨重。德军死伤失踪约12万人,美军伤8.1万人,亡1.9万人,英军伤1,400人,亡200人。德军以失败告终。

  我们游览了巴斯托涅,那是一个人口不足4千的小镇,位于比利时东部一个狭小平原上,阿登山区南部有7条公路经过此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军第101空降师在此地扼守。1944年12月29日,美军彻底击溃围攻巴斯托涅的德军。1945年1月,巴顿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成了“巴斯托涅的救星”。美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缺医少药·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由巴顿将军指挥获胜的。我们参观了巴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巴顿的军服,他使用过的兵器和各种战利品。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的一型坦克是以“巴顿”命名的。此行加深了我们对这位加利福尼亚出生的深受艾森豪威尔器重的人的了解。

      我们参观了美军公墓和德军公墓。两个公墓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美军公墓干净整洁,绿草如茵,巴顿将军的墓碑名列前茅;而德军公墓杂草丛生,无人看管。

   如今,巴斯托涅是全比利时最亲美的小镇。那里星条旗迎风飘扬。

 

  千堡之国  百桥之都

  卢国虽小,但古堡林立,有“千堡之国”之称。古堡大都建在山顶,堡内生活设施齐全,是商队必经之路。过路纳税,天经地义。卢森堡市内有两条河流经,由造型各异的大小桥梁百余座相连。我们第一次到卢市时,看到一座大桥酷似一条中国的长板凳,就起名“板凳桥”,正是一桥飞架峡谷,天堑变通途。大桥的北端是欧洲法院等机构,使它自然而然地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第三首都”。卢森堡市街道干净,幽静闲雅。除银行街旁停放着一些豪车外,居民区里十分宁静,没有鸣笛声,没有噪音。人们以礼相待,和睦相处。

我国驻卢森堡大使馆就座落在卢市的一块平川上,那里小桥流水,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它很可能是当地最小的古堡之一,只能容纳十来个人居住、工作和生活。使馆为我留了一套客房,每年卢中两国国庆,我都会去小住几天,参加有关活动。那时就有机会会见卢森堡大公和大公夫人和卢社会各界人士,畅叙中卢友谊。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在卢森堡生活了一段时间,到卢全国各地转了一圈,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的正确和重要。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各级官员的行动指南。在卢森堡,看不到城乡差别,看不到一个乞讨的人。政府把道路修到每家每户的门口。农民家的各型农机具摆放在院内,擦洗得干干净净。老两口安坐在人行道边的餐桌旁,享用一日三餐,不必自己在家做饭,省去了许多麻烦。社会化服务到每家每户,不仅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也有利于生态环境。

  卢森堡国富民丰,年人均国民收入高达11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一代文豪  拿手杰作

       在返回布鲁塞尔途中,我们专程去参观雨果故居。如今,故居已变成雨果博物馆。看门的老妇懒洋洋地坐在门口,见到中国客人,就起身让我们进去。馆内陈列着雨果当年使用的各种物件,他写作的书桌,他的手稿。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在卢森堡北部居住。他在那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杰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他时尔埋头写作,有时会站在窗前凝视小镇风光。

        雨果,法兰西莎士比亚,1871年躲在卢森堡北部小镇菲尔登,创作了广泛流传至今的世界名著。 菲尔登城堡是卢森堡保存得最完好的城堡,那里山林茂密,绿意盎然。

      《巴黎圣母院》是最富有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是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悲惨世界》则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全面反映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他的文笔充满激情,勾画出一群鲜活生动的小人物,人要活得有尊严。事过境未迁,至今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难道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吗?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依然是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愿美梦成真!

  申根小镇游,卢森堡国和卢森堡市之行,让我们长了见识,见多才能识广,开拓视野,开阔眼界,有比较才能识别,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事物,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我们看到了许多,也学到了很多,确实不虚此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欧洲袖珍国之一的卢森堡境内,有一个只有500多名常驻居民的小镇,由于她所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这里曾经签署过一个关乎欧洲很多国家人员自由往来的重要协议,而使得她声名鹊起,已经成为今天欧洲最富盛名 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就叫做申根,这是一个还没有踏入欧洲的人,就可能首先听到的地名。申根,位于摩泽尔河左岸的卢森堡大公国的境内,傍水而建。一座横跨摩泽尔的大桥,将申根与河对岸连接在一起。但是这便捷的交通并没有给申根人带来方便,因为桥的另一端是另外一个国家——德国,而通过这座大桥到达桥的另一端后再向右一拐弯,就又进入了另一个国家——法国。作者的游记层次精晰,文脉连贯,形式新颖,文字聚神。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