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春游洪洞乾元山

作者: 情系塘沽 点击:3391 发表:2022-03-04 12:35:10 闪星:3

  2022年2月27号,周日。老天爷好像知道我们要出行似的,天气格外晴朗温煦,一扫多日来的春寒料峭。我们一行四人此次慕名拜访的是,位于山西洪洞万安镇西南方向的一座有着四千多年仙道文化的名山——道教圣地乾元山。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金光洞太乙成真,灵珠子转世莲花山;还有伏羲画卦到乾元;轩辕点化建道观;《庄子·逍遥游》中有关姑射山神仙自在逍遥的描述;民间顺口溜:尧王北来为祭天,鸾驾停在乾元山;更有周总理关心保护乾元山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经年流传于民间的那些优美的传说……所有的信息都在表明,这颗地处黄河流域平阳古地姑射山之中的璀璨夺目的道教文化遗产明珠,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和民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所潜在的无比宝贵的文化价值。

  我们驾车从山脚下一个叫石家庄的村子就开始一路爬陡坡,蜿蜒盘旋约七八分钟后,再与主路分开往右驶入,我们就远远看到乾元山元阳观建筑群了。

  二三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道观的后门位置。可以看的到,整个道观就建在一个群山环抱的西北角凸出去的一座土垣之上。南北宽度仅仅不足十米。

  沿着道观左侧一条狭长的土路前行一段距离,再右转折返北上,我们就踏上嵌刻着巨幅八卦图案的太极广场,抬头仰望,只见整个元阳观建筑群,自南向北,梯次而上,精巧别致,从低到高,共有五层建筑。右首墙体上书“乾元山”三个金色大字额外醒目。越过一层五间后建的房屋后,我们就来到通向山门的台阶上,台阶两侧分别是现代所建的七星台和莲花台影壁。两个影壁的后面,各有二间旧砖窑洞,门口分别挂着通背拳研究会和北京陈家沟太极拳临汾分会两块铜匾牌。

  或许已是饭点时间,当我们踏完45个台阶来到山门口时,大门却是紧闭的。还好,通过电话联系,没多久,里面过来一位姓许的师傅开了门。

  入口不大,山门是两扇小木门。走入山门,我们一眼看到门口一个小小莲花台座,上有一石柱擎起一个圆形的石球,高约一米出头,圆球正面镌刻篆体“乾”字。山门的屋顶则是时下较为少见的一面坡琉璃瓦顶。

  许师傅领着我们从北边拾级而上,并解释说游客参观的顺序应该是“先北上、后南下”。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参观位于第三层的元阳廊,就随着他直接顺着大理石台阶上到了道观的第四层。

  这一层是为纪念元始天尊在乾元山中闭关修炼,专为他修建的人间仙府玉虚宫。院落中有两颗青松分别矗立于大门两侧,正殿为三清道祖殿,两个侧殿分别是千神殿和万仙殿。正殿左侧则是供奉着太乙真人的太乙(救苦天尊)宫。千神殿与万仙殿朝向山外的山墙上,分别悬挂着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巨幅圆状图标,仿佛一双看向山外的眼睛。

  再往里走,就来到被誉为镇山之宝之一的元代独龙壁小院。院中植有果树数颗,两侧旁门的门额上分别镌刻有“南迎薰风”“北接紫气”等砖雕字样。玉虚宫后墙背正中,有一个由多个六边形(龟体)组成的巨幅影壁,正中心则镶嵌着一方砖雕独龙团身的图案。这是截止目前国内极其罕见而又非常珍贵的以独龙形式出现的砖雕艺术。

  整个龙壁,一米三见方,龙身细长,盘曲如蛇;龙尾婉转,摇摆有力;龙头短小,牙张目厉;龙爪如镰,杀气腾腾,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龙图案的特征。

  襄汾籍的信徒徐女士给我们做了非常热情地详细介绍。图案中环绕一圈的云竹和上端两角的莲花,喻示着这里乃是一处高天祥云缭绕、地面能生长绿竹的风水宝地,那三只清晰可见的龙爪,也各有所指。最右下端的三爪喻指平民百姓,中间的四爪喻指不同品级的朝廷命官,并紧紧箍住圆孔的圆球。左上角的五爪则是代表着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中间那个双手合抱的尖嘴人形是指灵珠子历时3年6个月转世的哪吒,寓指着由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影壁的下端还横向嵌列有七块不同形状的莲花砖雕。

  独龙壁正对面,则是三孔枕头窑,窑洞前的台阶下,左右各矗立有一通含基座和戴碑帽的巨幅石碑,由于多少年的风雨侵蚀,碑文已经斑驳陆离,难于辨认了(碑文已整理出来)。

  位于正中间的窑洞,其实就是通向北极顶洪元楼的大门过道,过道两侧有楹联为证:悟道须向元阳求觉路,觅真更宜北天问玄机;左右门脑上有一对儿对称的唐代木雕莲花额枋,由于年代久远,枋头业已腐朽开裂。窑洞的上方书有四个行楷门字“楼观沧海”。徐女士说,如果天气条件好的话,站在上面,可以看到玉带般的母亲河汾河以及河畔的洪洞莲花城。

  我们几个走进窑洞,一抬头就看到近在咫尺的元阳观匾额和两边的木门上沿,有几只青鸽爬在上面,正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我们,一点也不怵人。眼前的这个通道坡度很大,人往上走很费力,心里也发怵,多亏青石板台阶两边都安装有铁锁链供人攀爬。

  这条通道一共有十二层台阶,走的人多了,青石板颜色黝黑,锃光瓦亮。对此,我们求解于徐女士。她说,这十二层台阶,代表着一年里的十二个月。我们又随即提问山门外那45级台阶的含义,她真诚地解释说,那可真不是有意而为之的,据说,当年工匠们修好台阶之后,凑巧拼成45这个数,也许就是天意如此吧?竟占了九和五这两个数。

  来到北极顶上,只见一座琉璃瓦顶单檐歇山顶,檐角高挑,气势恢宏,面阔三间的建筑雄伟屹立,傲视群雄,额枋前悬挂由当代书法家题写的三副四字大匾额,还有两幅11字和13字楹联分列楼门两侧。四个檐角下悬挂的铃铛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清脆悠远的风铃声。这里就是史册记载的洪元楼遗址,除了这座后期修葺的洪元楼之外,楼台四周到处都可看到散落着的各种石墩和残存断碑。只有东南角有一通钢化玻璃罩着的石碑,上有完整版的《黄箓殿碑记》。

  站立北极顶上,我们感觉置身空中,高与天齐,不觉心旷神怡。环顾四周,顿生“一览众山小”之真实感受。

  说来也巧,在我们与徐女士热烈攀谈时,不知何时,从哪儿飞来的一只喜鹊也凑到我们跟前,晃动着小脑袋,偶尔还发出几声悦耳的鸣叫。看着我们惊奇的眼神,徐女士笑吟吟解释道,喜鹊已成了观里的常客,经常与人对话,你说几句,就对应几声。目睹这个人鸟和谐的场面,我似乎悟出了道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之道。

  遗址上飘动着两面旗帜,一面是印有阴阳双鱼的黄旗,一面却是印有北斗七星的浅蓝色旗,原来这面北斗七星旗则是乾元山的又一镇山之宝,竟引出一个创建乾元山古道场的前世今生。

  据康熙《平阳府志》记载:“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月初六日夜戌时,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舍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各州县一时俱震,临汾、襄陵、洪洞、浮山尤甚”。四月初六、七、八三日大雨、地震。房屋倒塌,压死多人。继而地中出火,烧死人畜、树木、房屋、什物无算。随有水发,淹死人畜又无算。

  自四月以至十月,余气未轻,时时摇动,妇女震恐,犹野处未归家焉。1699年,洪洞洪洞河西乾元山一带“斯地间发辉光,炫耀故里,居人咸奇之。至一夕,忽雷风大作,掀天揭地。迨朝,而殿之上竟树一七星旗,巍巍荡荡,雄杰高标,四方乘胜者,无不骇然乘异”——《创建乾元山历殿记》

  午时两点,在道观南侧的讲经堂里,我们有幸见到道观的主持柴道长。老人家年逾古稀,慈眉善目,阔耳面红,头戴一皂色平顶鸭舌帽,一袭深色连襟冬服。听说我们还没吃午饭,他热情地给我们让座沏茶,并端来一些水果点心让大家吃。

  原来柴道长祖籍是山下柴家庄人。他是一名军人出身,曾在吕梁地区某兵工七厂工作多年。有一次在外地听到别人盛赞洪洞老家的乾元山,便特地返乡来考察,没成想竟一下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那就是我要回到乾元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它做一些事情。这么多年以来,他跑遍乾元山的周边,搜集整理出有关乾元山的大量翔实的人文资料,个人出资和筹资为元阳观的修建付出了自己大量的心血。我们一行在上道观的沿途,的确也看到路边摆放的一摞一摞的砖堆,说明道观正在按部就班地扩建中。

  柴道长娓娓道来。他首先大加赞赏太乙真人和其对乾元山的巨大贡献。他说,太乙是东方教父、大慈悲主。他谈及神话后羿射日,射落了九个太阳于黄河东岸。太乙来到乾元山,有两个任务,其一是完成封神;其二是找回九个太阳。他从昆仑山下界,一路寻找修行地,最后在姑射山大虫出没百里不安之地,碰见九条龙,练成九龙神火罩,据说九龙吐口气,瞬间把人妖变成粉末,相当于现在千万伏的好多倍,另外,他还以毕生功力造就了哪吒三太子这个举世闻名、妇孺皆知、富有个性与活力的传奇色彩的小英雄,成为历代少年儿童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哪吒文化乃是太乙文化的最好注解。

  柴道长又谈起乾元山的地势的独特性。它隶属黄河东岸的罗云山系,姑射山脉中,处于三山交汇、龙虎拱围、神龟背负、阴阳聚凝之所,好似莲花状山势中的花蕾部位。唐柳宗元称其为“乾元之君”。宁夏陕西学者调研洪洞万圣寺时,考证位于宋家沟村附近的乾元山就是上古太乙真人修身处,别无他处。他说,道祖太上老君曾君临此地讲道说法;太乙送灵珠子转世;伏羲排演乾卦为八卦之首;真武大帝在此降魔;尧帝曾在此祭天,等等,并都有据可查。柴道长曾亲自下到谷底,感受到那阳光照射的层层光环,并提出下一步重点开发金光洞的初步设想。

  柴道长还饶有兴趣地说道起来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和传说,比如“娘娘脚的来历”“仙人头的故事”“东西圈头的来历“神龟背水”“孔雀运砖”“石壁凹传说”“乾元古钟”。跌宕起伏,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柴道长还特别提及乾元山邱祖龙门派第十八代主持、清末民初的王至忠真人。王真人本是河西北太涧村人,生来体弱多病,后投奔乾元山,落户乾元山附近的三教村,苦心修炼,方圆百里,救死扶伤。曾常年挑水到宋家沟三教两村,供人畜饮用,无怨无悔。也曾多次到神里舜王宫捡拾被人扔掉的馍块,被人讥笑。对己刻薄俭省,却把观里贡品送于他人享用。据说,他死后,屋内还攒有大半缸剩馍块儿。他历经数十载,忍常人所不能,做世人所不及,被后世称为药仙。

  柴道长还说起七星旗的神奇。只要围着七星旗绕行,心有所念,疾患必除。说曾有位手持拐杖、儿搀妻扶的上山来的老者,在元阳观七星旗下,反复绕行2小时后,竟然扔掉拐杖,勿需人扶,独自下山,与常人无异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下午四点了,我们再次感谢柴道长的精彩讲述,并起身与他道别,老人家非要亲自送我们出山门。我在墙外,指着通背拳与太极拳的牌子,随口问起拳术协会的事儿,柴道长站在高处台阶的拐弯处大声说,其实通背拳与太极拳就是一回事儿,石碑上记载的郭永福,如今有两个大徒弟都在山下的村子里,每年的大年初一,通背拳班的弟子们,都会身着盛装,浩浩荡荡,要从山下的韩家庄,一路上不停地打拳,一直要打到山上的太极广场上来。

  最后,柴道长向我们发出欢迎再次上山的邀请,并挥手道别。

  此次乾元山之行,可谓收获满满。它的独特,它的灵异,它的神奇,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它诠释了什么才是世间的真善美,它揭示了动物变成人再到神的蜕变过程,它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道理,它诠释了关爱助人、济物利民的道德思想,它演绎了抗击强暴、罚恶扬善的无私无畏精神,它宣传了济度众生、和谐万灵的仁慈理念。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华科学探索、科技发展水平的生动展示。

  巍巍乾元山,悠久元阳观,一座充满传奇的灵山,一座装满故事的趣山,一处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仙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乾元山,因为有着众多的神话传说而闻名遐迩。它的独特气质就在于群山环绕,萦回幽邃,俭朴而自在,旷达而凝重。大批极具价值的人文景观和遗址,浓缩了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精髓,深藏着中华民族的发祥的根。乾元山正是以其绝佳的风水,赢得了古往今来众多修道人之的青睐,也流传下许多的传奇故事。在乾元山这道家圣地,聆听着柴道长的介绍,收获满满。“道”所蕴藏的真谛也就是生命的真谛,这真谛就是博大的济世情怀,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感恩。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