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毛家办了一个非常简朴的婚礼

作者: 武立金 点击:1643 发表:2022-01-13 11:00:18 闪星:2

摘要:当酒阑人散,毛岸英和刘思齐向父亲告辞的时候,毛泽东手捧一件黑呢子大衣从自己的卧室走出来。他满怀深情地说:“你们结婚了,我很高兴,可我又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就把这件大衣送给你们吧,略表心意。白天可以穿在身上,晚上又可以当被子盖,也算爸爸送了礼物给你们了……”

       春华秋实,院子里的两盆石榴熟了。这两棵石榴树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被秋风一吹,青铜色的石榴皮胀得裂开了,露出一颗颗宝石般的籽儿。“榴开百子”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兆头,预示着这个院子里又有喜事了。

       开国大典后的一天下午,当毛岸英兴高采烈地走进紫云轩时,他的父亲和江青正在商量他的婚事。毛泽东打量着走进来的儿子,不禁想起了原配夫人杨开慧,要是她还健在的话,知道儿子就要结婚了,儿媳妇就是她的老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那不知该有多高兴呢!毛泽东招了招手,让儿子往他身边坐近些。

      “思齐没来?”江青关切地问。

       “思齐学习忙些……”

       毛泽东笑着说:“大了,也知道用功了。”

       江青扭过头来,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说:“三年前,我给岸英介绍的那个女孩是大学生,比岸英小六岁,人也长得漂亮,偏偏不合岸英的眼光。要不是她的出身差一点,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毛泽东打断江青的话,十分动情地说:“岸英,你和思齐的婚事我同意。”

      看着岸英满脸喜悦的样子,毛泽东想起在西柏坡的时候,儿子提出要和不满十八岁的刘思齐结婚,当即被自己毫不容情地阻拦了,他要儿子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婚姻法,弄得儿子和思齐两人心里都很别扭。现在,思齐已到了结婚的法定年龄,自己没有理由再阻拦了。

      毛泽东是了解儿子的,也知道刘思齐是革命烈士的后代。那还是一九三八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大礼堂观看话剧《弃儿》。当演到一对革命夫妻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寒风中奔走呼喊着妈妈时,被剧情感染的毛泽东突然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他的三个儿子在杨开慧牺牲后曾流落他乡,其中最小的儿子岸龙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身旁。看着这样的剧情,父爱的情怀在毛泽东心头激荡,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小演员,脑海里不断幻化出儿子们饥寒交迫流浪街头的惨状……

       闭幕了,毛泽东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父母亲是谁?当得知这个七岁的小女孩叫刘思齐,是老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孩子时,毛泽东激动地说,谦初同志为革命牺牲了,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好好教育抚养她。并说刘思齐不是“弃儿”,是革命的宝贝,要认她作干女儿。

       这是毛家的第一桩喜事,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做公公,他怎能不为之兴奋呢!江青也显得非常高兴,这位当年任教于鲁艺学校曾和刘思齐同台演出并扮演“弃儿”妈妈的年轻女性,没想到十年后居然成了刘思齐的婆婆。

     “这是喜上加喜,要好好操办一下。可我的时间却不多,就靠你们两个张罗喽!你和思齐好好商量一下,还应该去征求你张妈妈的意见。”毛泽东慈祥的脸上带有几分疼爱。

      “爸爸,我和思齐商量过了,婚事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裳,也有现成的被褥,把它们拆洗一下,搬到一起就行了,不需要再花钱置办什么东西。”

      “好啊,看来你是记住了我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毛泽东又说,“不过,你们结婚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这样吧,我请大家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你跟思齐的妈妈说,她也不要花太多的钱,更不要另办酒席,她想请谁都过来,一起喝杯喜酒,热闹热闹!”

       毛岸英没料到父亲对自己的婚事想得这么周全,就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毛泽东:“张妈妈列了一个名单,我和思齐都同意,请爸爸过目。”

毛泽东接过名单,只见上面用小楷恭敬地写道:

       董必武和夫人何莲芝

       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

       谢觉哉和夫人王定国

       陈瑾昆和夫人梁淑华

       邓颖超大姐

       康克清大姐

       王光美同志

       看完这个短短几行字的名单,毛泽东笑了:“你的这位丈母娘啊,还是个重女轻男的女权主义者嘞!你看,她请邓颖超同志不请恩来,请康克清同志不请朱老总,请王光美同志不请少奇,这不成心要我毛泽东得罪人嘛!”

       岸英忙作解释:“我问过张妈妈,她说总理、总司令和刘叔叔是国家领导人,自己的女儿结婚,惊动他们不敢当。”

      “这可不公平啊!”毛泽东指着纸条说,“董老、谢老、陈老和弼时同志也都是中央领导,她不是都请了吗?”

      “张妈妈说,董伯伯是她的老师,谢伯伯、陈伯伯是她的直接上级,任叔叔很早就认识思齐的爸爸,可谓老领导。至于邓妈妈、康妈妈、王阿姨,都和她有着多年的友情,她们还一直为我和思齐的婚事操心,当然都应该请来。”

       毛泽东听罢,浓眉舒展:“好啊,你张妈妈说得也有道理,我悉听尊便。不过,她请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该我来请啰!”

于是他走向书桌,开始一个一个地填写喜贴:

       兹定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三时,在中南海丰泽园为小儿岸英和思齐完婚,谨具薄酌。恭请周恩来、邓颖超同志。

       全福

                                                                                毛泽东敬邀

 

       毛泽东把写给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一张张喜贴交给岸英,同时交代:“弼时同志患高血压,中央安排他养病,我看就不要惊动他了。”

       说到这里,毛泽东看了看侍卫在侧的李银桥,又对岸英说:“还要请你李叔叔,不过小韩阿姨刚生了伢子,来不了呢!她现在带着伢子回香山了,你们婚后可以带上喜糖去看看她。”

      “我和思齐一定去。”毛岸英一边答应着,一边对李银桥说,“结婚那天,请李叔一定光临。”

       “好,一定!我一定参加你们的婚礼,代表小韩给你们贺喜!”李银桥爽快地答应了。

       吃晚饭的时候,娇娇和李讷从学校回来了,毛岸青也从单位下班了。看到儿女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毛泽东好不高兴。

       岸英、岸青和娇娇喜欢用俄语交谈,只是改掉了毛泽东一向反感的耸肩、摇头、摆手等西方人惯用的动作。毛泽东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咿哩哇啦地讲个不停,一时兴起,也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之中。他用英语抑扬顿挫地说:“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你们在说什么?)”

       娇娇赶忙解释:“我们在讨论中餐好吃还是西餐好吃!”

      毛泽东略作沉思,然后慢条斯理地说:“Chinese food is very good.Chinese food is soft,hot and rich,western food is raw,cold and tough.We will come to have Chinese food!(中餐好吃。中餐软热适中,而且品种丰富;西餐又硬又凉。我们都来吃中餐!)”

         “哇,爸爸的英语好棒哟!”听毛泽东讲英语,他们兄妹几个都感到惊奇。

         江青说:“在延安时,你爸爸就开始学英语了。转战陕北期间,尽管环境恶劣,可你爸爸仍然没有间断过学英语。我不太懂英语,但听起来还是蛮流利的。现在咱们全家人可以讲三国语言了。”

      “英语和俄语不是两种外语吗,怎么又成了三国语言了呢?”娇娇不解地问。

      “你现在讲的是哪一国话?”经岸英这么一提示,大家都笑了。

       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用脚拍打着地板说:“我学英语除了研究语言、用英语和汉语作比较外,主要是想了解外国情况。如有机会,我还想学点日语。”

        毛岸英敬佩地说:“爸爸学习的精神真好,对我们也是一个鼓励和推动呀!”

       毛泽东看了一眼大女儿:“我的英语水平,远不如娇娃的俄语水平高,不如她讲得流利。你们年轻人能专门学习外语,我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如果我能听懂英语,看懂英文报纸、刊物和书籍,把自己要讲的意思都用英语表达出来就好啰!”

      “爸爸,‘恭喜’这个词在英语里怎么说?”李讷端起碗扒了一口饭,从她的嘴角掉下几颗米粒。

      “康古莱楚莱森斯(congratulations)。” 毛泽东捡起李讷掉在桌上的米粒送进自己嘴里,然后说,“为么事又问‘恭喜’的英语说法呀?”

      “大哥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我要用英语来祝贺新郎官和新娘子:康古莱楚莱森斯!”

      “好好好,毛家要举办一个中西合璧的婚礼……”毛泽东哈哈大笑。

        晚餐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餐厅里一派欢腾,碰杯声、欢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

        娇娇放下酒杯,瞥了一眼毛岸青,笑着说:“大哥结婚了,二哥要加油哟!”

       毛岸青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毛岸青回国后,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从事翻译工作。因为他的俄文功底深,翻译能力很强,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但在个人问题上却很不如意。早在苏联学习期间,一些热情洋溢、感情奔放的俄罗斯姑娘追求过他,但他不想同外国人通婚。回到哈尔滨时,也有不少东北大姑娘围着他转,可他感到都不大合适。所以直到现在,尚未找到心仪的女友。

        这时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岸青啊,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十月十五日,是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的大喜日子,可是全国第一次公安工作会议恰巧也在这一天召开。刚刚担任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先去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会议一结束,他就匆匆赶回菊香书屋为儿子操办喜事。

       下午三点,毛岸英用自行车把刚刚放学的刘思齐接到中南海,两位新人荣光焕发,浑身上下都透着喜气。毛岸英穿的是他平常参加外事时穿的衣服,刘思齐上身穿着灯芯绒外衣,下身的裤子是半新的,脚上穿着一双新买的方口布鞋。

       菊香书屋的西厢房摆了两桌酒席,毛泽东坐下来热情地与各位客人打招呼:“你们几位的孩子不知结婚了没有?”

        坐在近前的谢觉哉答道:“我的儿子早就结婚了,孙子都七八岁了!”

      “谢老的孙子都这么大了,可喜可贺!可我的儿子今天才结婚,看来我这个做爸爸的没有尽到责任呀!与谢老相比,我是落后啰!”

        谢觉哉忙说:“不是主席落后,而是您忙于国家大事,没有时间操心家务事。我们没有像主席那样为国家大事操心,是我们落后啦!”

      “谢老过谦了。国事你没少出力,家事也没有耽误,难得两全齐美啊!”毛泽东夹起一块腊肉送到谢觉哉的碗里,“尝尝,比你在延安送给我的腊肉怎么样……”

        年过半百为儿子操办婚事,毛泽东的心情无疑是兴奋和满足的。他举杯走到张文秋面前,感谢亲家母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并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干杯;张文秋则感谢主席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劳费心,并说思齐年幼不懂事,希望主席多批评指教。

       由于刘思齐曾与刘少奇的前妻王前同在一个学校学习过,因此刘少奇对刘思齐比较熟悉。他举起酒杯给毛泽东敬酒:“主席,思齐配岸英,那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我恭喜你找了一个好儿媳啊!”

       毛泽东含笑而答:“少奇啊,你们都姓刘,你是思齐的娘家人呢!”

       王光美接着说:“是呀,岸英和思齐结婚,我们都高兴的不得了。现在全国都在讲节约,我把少奇访苏时给我买的裙子送给新娘子,意思意思。”

       刘思齐含羞带笑地说:“谢谢王阿姨和刘叔叔!”

      毛泽东的大手往饭桌上一挥:“这喜酒和饭菜,是岸英自己张罗的,节约了可以表扬,浪费了就要批评啊!”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江青马上以女主人的身份说:“是这样的,我们作父母的一点也没有干涉他。不是吗?主席忙得刚开完会,还没休息就过来给他们主持婚礼啦!”

       朱德带着慈祥的微笑说:“岸英和思齐年轻懂事,是主席培育出来的好娃子,很对,很对!”

       康克清接着丈夫的话说:“岸英结婚,我们遵照主席的指示,要简单办婚事,我和蔡畅两人送你俩一对枕套做纪念。料子是布的,你们可不要嫌弃哟!”

       毛岸英笑答:“谢谢康妈妈、蔡妈妈,我们一定爱惜着用。”

        作为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说话时没有忘记她的职责:“新中国刚刚成立,你们就带了一个好头,新娘子不坐花轿,不用拜堂,娘家没有陪嫁,婆家也没有准备多少东西,这真是移风易俗的好典范。可见这对新人真懂事,应该表扬。”

      “当然要表扬啰!主席长子结婚,是件大事,既不能浪费国家财物,又要使大家快快乐乐。”邓颖超站起来祝酒,“我代表恩来敬小两口一杯喜酒,祝你们早生贵子,给主席增添第三代儿郎。”

       刘思齐大羞,毛岸英笑嘻嘻的。

       当酒阑人散,毛岸英和刘思齐向父亲告辞的时候,毛泽东手捧一件黑呢子大衣从自己的卧室走出来。他满怀深情地说:“你们结婚了,我很高兴,可我又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就把这件大衣送给你们吧,略表心意。白天可以穿在身上,晚上又可以当被子盖,也算爸爸送了礼物给你们了……”

       “谢谢爸爸。”毛岸英和刘思齐像接受一份遗产似的郑重地说。

       “告诉你们,这既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大衣,又是一件纪念品。这是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穿的大衣,虽然不是新的,倒也有点历史意义。”毛泽东说完将大衣递给刘思齐。

      “谢谢爸爸给我们这么珍贵的礼物!”刘思齐再次道谢。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你们结婚了。结婚等于成家,但成家不等于立业。以后的路怎么走,就靠你们自己了。我希望你们读一读《触龙说赵太后》,这是《战国策》里的一篇文章。”

       毛岸英答道:“请爸爸放心,我们一定会读。”

       毛泽东点点头说:“要记住文章中子义最后说的那句话,‘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呼?’这就是说,你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婚礼结束后,小两口抱着毛泽东送给的珍贵礼物回到他们的新房,毛岸英低头对刘思齐说:“你看,爸爸既当严父,又当慈母,真不容易啊!回想起我俩的婚事,也够让他老人家操心的了。”

      “我发现爸爸真心疼你,就是不露于表面,对你又不溺爱,总是严格要求,真不容易。你刚回国就叫你当农民,又叫你参加土改,如今叫你当翻译,将来肯定又会叫你学个什么的,到那时你就是全才了。将来你要是有了一官半职,可不能把我忘了啊,要带着我一块去呀!”

      “当然当然,俗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何况你还是如花似玉的新娘子,我怎能舍得离开你呢!”毛岸英握着刘思齐的手,吻着刘思齐的脸。

        双人床上,并排摆着一对儿枕头,比翼双飞的鸟儿似的。

        灯灭了,窗外的月光一下子溜进屋来,悄无声息地窥视着刘思齐的脸膛。只见她面如香山的红叶,羞答答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已经是十二。在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读到这篇文字,能编到这篇文字,都是深深地感动。这是谁的婚礼?毛主席的儿子,古代就是皇子。可这个婚礼就是在聊天中过来。筹备聊天、婚宴聊天、万家灯火中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聊天,其乐融融,其情朗朗。弃儿的回忆,三国语言的交流,第一次听到主席说英语;方口布鞋、穿过的大衣,吃饭时主席将掉在桌上的米粒拣起填在嘴里;“要记住文章中子义最后说的那句话,‘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呼?’这就是说,你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星夜的叮咛……这就是主席儿子的婚礼,那么平常,又那么简朴,还那么生动活泼、语重心长。石榴露出宝石般的籽儿,香山的红叶相视陶醉。敬请阅读这篇虎年春节献礼《毛家婚礼》。 编辑: 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