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乡感受红色的暖
此时,我站在东乡的沃土上,看到的是满眼桔黄,那是丰收后留下的稻谷秸杆。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孟冬时节,皖北大地皆是绿色,是鲜嫩的麦苗在生长。
我所居住的小城位于淮北平原,距离曾被称为东乡的安徽省肥东县三百公里。难道东乡不种麦?问一乡民,我才知道,现在这里推广一种“再生稻”,就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可以实现种一茬收两回,而且产量颇丰。我释然了。
其实,在这皖中福地、包公故里,我找寻和感受到的暖,更多的是鲜艳的“红”。这与我居住的小城有着一种呼应,我看见一位英雄与另一位英雄的壮烈,一场战斗与另一场战斗的呼应……
在千年古镇梁园、翻修一新的柯氏旧居里,我认识了红军杰出将领柯武东。拜读许泽夫先生的《初心如虹——柯武东传》,我看到了英雄的鲜活人生和激情岁月。柯武东幼年读过私塾,崇拜《水浒传》里的英雄,练得了一身好功夫。因父亲被欺,暴打强豪而背井离乡,先在安庆警务处警察教练所学习,成为“柯警官”。旧警察局里的龌龊,他不愿同流合污,找寻军队,走进了老乡冯玉祥的队伍,仍然“水土不服”。当他知道有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便毅然前行,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走进了红军队伍。凭着深厚的武术功底和大无畏革命精神,走上了红军的“高层”——第三军军委委员兼第一纵队队长。他的纵队被称为“虎狼之师”,自己常常担任“突击队长”,冲锋在前,打下了许多硬仗。1930年8月20日,在湖南文家市与磁化镇交界的高升岭争夺战中,他带领“突击队”强攻九峰寺,中弹后,依然从背后抽出大刀,跃出洼地,高喊:同志们,冲……九峰寺攻破了,文家市打下来了,可是,我们的英雄倒下了,灿烂的生命定格在25岁。
25岁,极其短暂的青春,却是那样的灿烂而辉煌,如无数先烈一样,魂在他乡也在故乡,是一盏长明灯,点亮在东乡人的心坎上。
同样在党的初创时期,在皖北千年古镇临涣,也涌现出这样一个闪光的名字,他叫朱务平,像柯武东一样,敬仰梁山好汉。在古镇的朱务平烈士纪念馆内,我“阅读”他的事迹,仿佛看到他依然风尘仆仆,在皖北大地上奔走,发展党员,开展斗争,救济灾民,一步步成长,在担任长淮特委书记期间,策动国民党部队投奔红军,组织农民暴动,最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敌人利诱不成,施以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颈可折,肢可裂,奋斗的精神不可灭!”“共产党是杀不尽、斩不绝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932年11月,他和其他二十多名共产党员的热血一起洒在了南京的雨花台。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印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这样的两个人,都是在党的初创时期,走进了革命的队伍,以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勇敢地站在斗争潮头,直至为国捐躯。他们如天上的星星,依然在江淮大地上闪闪发光。
革命战争年代,在东乡这片红色热土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今天的人们把这些战斗故事,建成了一座座红色丰碑,激励着后人。在黄疃庙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反摩擦战役,就是其中之一。抗日战争末期,在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国民党顽军桂系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多次制造反共“摩擦”,“蚕食”和“清剿”我军根据地,气焰嚣张。新四军军部决定组织一次津浦路西反顽战役,也称为黄疃庙战役。新四军成立了淮南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谭震林、彭明治为正、副指挥,同时组织多支部队,进行“围点打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经过六昼夜的连续作战,先后攻克王子城、八斗岭、黄疃庙、广兴集、鸡鸣桥等顽军据点,给顽军以重创。
在黄疃庙战役纪念馆,我聆听讲解员讲述激烈悲壮的战斗故事,在烈士墓冢前,我肃穆鞠躬时,想起了皖北那场类似的战斗——小朱庄战斗。同样是新四军,同样是反顽斗争。与黄疃庙战役相比,小朱庄战斗规模要小一些。这场战斗是由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指挥的。1944年8月,彭雪枫率4个团和游击支队西征抗日,越过津浦铁路。驻皖北宿县、萧县的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勾结日伪军,阻拦新四军西进。新四军发起自卫反击,包围了宿县东北的小朱庄,以两个团的兵力,一举突入圩内,经两小时激战,将顽军大部歼灭,击毙了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司令王传绶。
几年前,这次战斗被拍成电影《血战小朱庄》,再现了战斗场面,展示了彭雪峰以及新四军指战员们的英勇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红色记忆。
正是经过一个个类似黄疃庙战役、小朱庄战斗的胜利,使共产党的队伍积累了经验,集聚了人气,鼓舞了人民,才有了之后的几场大战役,引得了全国的解放,从此走向和平,人民成了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编者按】本文书写了在安徽东乡的沃土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两位个人英雄故事,两个抗日军民顽强阻击,英勇战斗的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几个战斗的胜利,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对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坚定群众抗战意志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才有力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文章条理清晰、故事生动感人。推荐阅读。编辑: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