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想起鄂伦春

作者: 石佛 点击:1325 发表:2021-12-22 14:37:55 闪星:3

摘要:想起鄂伦春

  阿里河归来,时常梦见自己又深入了林区采访,因为去时正赶上立冬那一天,茫茫林海—片萧瑟,雪后的道路弯延伸向林子深处,在旗宣传部长李桂春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嘎仙洞,那是鲜卑族先人的遗址。电影“北国红豆”曾在这里采外景。应该说我是沿着当年乔雪竹下乡生活过的地方走的,从博克图坐火车直奔阿里河,那车才叫慢哩,有人开玩笑说下去小解、抽支烟,系好裤子再紧走两步便能赶上火车。我不知道那里的火车为什么那么慢,照李部长说,这是内蒙古林区的一大怪,主要是依山而建的铁路,路段弯弯曲曲不能快,快了容易出事故。这样解释我倒觉得有道理。

  傍晚时分下了车,在宣传部接待室休息片刻,喝了点茶,就带我们去了宾馆,接着便是一顿山吃海喝,我不胜酒力,见他们性格粗犷,划拳,唱歌,也有几分乐趣,那是我见过的最炽热最有情趣的—次接风洗尘宴。

  参观鄂伦春人的“斜愣柱”,斜楞柱形同伞状,以桦木杆搭架,夏天罩一层桦树皮,冬日蒙上野兽皮,尤其夏季,爹妈外出狩猎,把孩子放进熊皮兜里,用皮索高高地吊在树枝上,熊皮兜里有个口,孩子们就钻出脑袋看外面的世界,在里面打秋千,很快消磨一天的时光。听当地人这么说,我执意要去实地察看,李部长说,那是过去了,现在都定居了;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不过,你可以看历史留下来的遗迹。总之,深入森林不仅是能够品尝到山珍野味,像飞龙、野狍子、鹿肉,而且能够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

  那浅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着冷漠的光亮;星儿在眼前变幻着、跳动着,仿沸清水洗过,显得冰清玉洁,煞是美丽空旷。

  透过窗口能看见一轮弯月,月下的大山、丛林格外寂静,月色涂抹了树林,冰河静静地闪烁着微黄的鳞光。默默地想着自己走过的岁月,精神依然饱满,兴奋。每天如此观望、揣模,仿佛这样可以使孤寂落寞的夜晚的思想飘入神秘的天空,揭开什么秘密似的执着、耐心、不厌其烦。

  不知过了多久,身边开始冒凉气,原来被子甩掉了。每到暖和时,他晕晕乎乎,浑身舒服。也许在疲乏朦胧中睡去,他梦见了一河月亮花。月亮花是一个很美丽的城里女人,可是美丽的女人离开他很久,很久了。

  窗外青悠悠的天色,山谷里腾起千万马般的云雾,怒涛滚滚,只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大气的音流在耳边嗡嗡直颤,在林子里回旋,偶尔又从森林走向山谷深处,小孩子哭声般的狼嚎,老虎的长啸,在寂静的山野之夜听来令人毛骨悚然。如果老马不是睡去,这气势这情景,对他一定充满诱惑。他雄风犹存浩气凛然,恨不能随狂风巨浪扯起他生命的帆,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不,在与自然亲密的接触中,让他感到其乐无穷。

  我非常欣赏老人的敬业精神,所以我创作了中篇小说《老马》。

  倘若把黄河比作民族的母亲,那么森林犹如一位威严慈爱的父亲,森林养育了少数民族,他们以狩猎,捕鱼为生,视森林为神圣的家园,我想是的,临水而居,涉及森林,过着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生活,也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偶尔体验一下是一种乐趣,如果让你长期定居,你不感到孤独吗!

  李部长说,我想也许,山里人向往城市文明,城市人向往山里田园风光、和谐、亲近的古朴岁月,城乡之间互相吸引,便产生一种向往,向往是因为存在距离,而距离孕育美!

  后来,李部长给我讲了一个老人,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是守山林的,不到季节不让你进山林,不让任何人偷伐树木,尽职尽责冷酷无情,他有一间小木屋,守着一道关卡,不管是谁批的条子,他都不看。他不收礼、不吃请,好像一个无情无义的冷血动物。

  他说,总乱砍乱伐,你看这林子都退到那儿去了,你吃光了林子,会遭报应的!老人对谁都是这么一句话,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他的脾气,也就不敢遭惹他。他有一头驯服极好的鹿,还有一条狗,每天肩扛一杆猎枪,走累了骑着鹿,不累时就跟鹿一起走。他自己种菜、种粮,半年下山一次买点油盐酱醋什么的,晚上依然点他的野猪油灯,

  后来老人死了,谁也不知道,当有人上山打猎时,偶尔听到怪异的狗叫,成群的鹿留连于小木屋的周围时,人们发现,那只狗叭在他的脚下哀悼嚎叫着,其声凄惨刺耳,鹿群伫立,目不斜视,出奇地不怕人,这种怪现象给了人一些想象。动物是有感情的。几个狩猎人把老人埋葬了,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用一块不大规则的山石刻上了“看林老人之墓”。那只狗来了,走路很慢,摇摇晃晃的,依然是吱吱地叫着叭在坟头上。后来那只狗不吃不喝也就死在了老人身边。

  更为奇特的是,鹿群每到十五晚上,有月色时鹿群都来,而且向坟上喷水,那只狗趴了足有一个月才死去。人们猜测是鹿群喷的水延缓了狗的生命。

  其实,人们当时很反感看林老人的,说他是关外胡子不开面,三脚踹不出一个响屁来,三把撸不开的……后一句比较粗俗,李部长没说出来,但我明白其中的含义。

  后来人们对看林老人有了在新的认识,随着老人的离去,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淡忘,森林在减少,老人的坟裸露在一片凹凸不平的土地上。原先那是茂密的森林哩!

  我只身赴进大兴安岭的怀抱,光日记就记录了好几本,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类不能没有河,也不能没有森林,森林减少也能影响气候骤变,换来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疯狂地报复,老人早就警告着人们提醒人们,遭灾之后再惊醒必定有了损失。如果能够意识到亡羊补牢,可以算作一种聪明之举,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顾眼前利益,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就像森林老人预言的那样:你吃光了林子,会报应的。看林老人的忧郁并非多余。他的形象是高大的,是令人不能忘怀的,守着孤独,尽忠职守,难道不是一种美德,破坏自然环境难道不是一种犯罪。人呀,文明未来是需要具备环境意识的,不可胆大妄为,为所欲为。

  在鄂伦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想着那位老人,尽管不曾谋面,但他给了我很多想象,故我想到了现在、未来、想了很久,很久了,关于生命、关于森林,关于动物,关于感情,关于爱— —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探访鄂伦春,这里的森林、这里的老人、尽职尽责守望森林的老人,触动作者心灵深处,感慨良多。一篇关于生命、关于森林,关于动物,关于感情,关于爱的随笔,其核心是对森林在无序的砍伐后的忧虑,是对离去的守林老人深深怀念。是的,森林的形成永远无法赶上无序的砍伐,这是一对无法平衡的矛盾。唯有大家都像守望森林的老人那样爱护我们的森林,那么森林不会褪去,鄂伦春不会变成秃地。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