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走小道

作者: 凌子 点击:1308 发表:2021-12-10 09:27:40 闪星:4

摘要:其实那种小道的形成只是一种偶然。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乡间田野人们走出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小道来,也正是如此。在交通工具贫乏年代,他们没有巧费心机去开扩道路,走出这些小道的缘由只是为了抄近省时。

  曾经盛行一时的田间小道,蜘蛛网般散布在田野,四通八达镶衔着乡镇村庄,形成便利交通网络。小道的规则是多以斜直相连,利用三角形定律关系,以最短的距离缩短行程时间。它足以证明过去人们生活中的聪明智慧,在没有充分交通工具时代,他们完全靠着脚板行走,小道便成了省时省力到达目的地的最好选择。

  冬天一片白茫茫地雪野里,小道也是一道靓丽风景,那一串斜斜麻麻脚印,曲曲弯弯像支蔓连接着每一个村庄。村庄被树木覆盖,洁白的枝条垂挂宛若一束束菊花盛开。早上八九点钟一轮火红的太阳挂上树梢燃烧着,洁白臃肿的树挂在太阳的温暖中消解,一群小鸟吱嘛吵叫不时在枝条落来飞去,摇曳的树挂像杨柳飞絮飘飘扬扬,使臃肿枝条回复到原有的枯瘦。原野的小道像树木延伸地枝条,一条条向着四面八方扩展开来,远远望去小道上行人,就像摇曳在枝头上的花苞姹紫嫣红怒放,又像是小鸟往返在枝头寻找着落脚地。

  春天,杨柳垂青,大地泛绿,绿油油的麦苗顶着露珠狂长,小草和野花更是主旋律。春雨过后的清新,无垠的大地相连着白云蓝天边际,如果把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大路比做树干,延伸在田野里的每一条小道,就是一片叶子的脉络,那脉络间夹的一抹绿就是生命旺盛地机制。

  记得那时候去八里地的县城赶集走小道,去七里地的乡中上学走小道,走亲戚串朋友走小道,地里干活走小道,有了急事更是走小道……这一抄八里地成了六里,七里成了五里。赶集买卖赶个好行市,背着鸡鸭猪仔省了不少力气;走亲戚串朋友省下来的时间也能聊聊叙叙;上学走小道省下来的时间更金贵,一天两趟来回省下一个小时,如果把一年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完全可以把平时帮助家事和参加劳动的时间赶回来,可惜了我们那一代人没有把钢用在刀刃上,完全用在了读书无用地消遣上。在上学的路上我们撒欢摔跤,开坷垃仗践踏庄稼。因此生产队长就意识到人们走小道是一种毁害庄稼破坏生产地行为,所以想方设法禁止走小道,就派人用硬纸板或木板写上牌子“禁止通行,”或者“不许走小道”等插在小道的两头,最无奈的是在光溜溜的小道上挖成密密麻麻的沟坎,再则就是专门派人看管,看管的人要吃饭休息,但这一切都不是办法,因此就屡禁不止,该走的还是走,该通的还是通。因为走道绕近已经成为人们习惯——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那时,唯有走小道最省时省力,放着近道不走才是傻瓜。

  夏天里行走小道,人们穿行在一片无际的青纱帐间曲径通幽,更是一种风情浪漫。在小道间吸着挂满露珠绿色叶片释放出清新空气的幽香,有的一路默默思索着平日里的惆怅忧伤,有的一路哼着小曲向往着美好。晌午和傍晚阳光在沙沙作响的叶子间,摇曳着金灿灿的光,那流动的画面不妨你无限幻想,可惜那时候众多没有古往田园诗人的意念,更没有现今诗和远方的浪漫,不然会有多少诗情画意在那曲径通幽的田间小道上空婉转回旋?

  其实那种小道的形成只是一种偶然。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乡间田野人们走出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小道来,也正是如此。在交通工具贫乏年代,他们没有巧费心机去开扩道路,走出这些小道的缘由只是为了抄近省时。

  小道覆灭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时候自行车开始在农村普及,乡间及田间道路有了重新修整规划。随着责任田到户,人们对土地的金贵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小道逐渐绝迹。但它终归不是光明正大的道路,也不会承载历史车轮而留下辙印,它已注定了自生自灭的命运,如今只能给走过它的人留下空荡荡回味。可谁又能否认它对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发展不是一种启迪?抄近快速也正是现代人类的生活节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早些时候,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过去乡间的羊肠小道,在时间和里程数上,不同路段的主干道和小路各有千秋。但小路普遍省时和节省路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况且在行走小路的途中,所收获的远比走大路要多得多,小路的尽头,是最真实的美景。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