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咸”味十足的盐乡年文化

作者: 卢乡 点击:1625 发表:2021-11-25 09:33:27 闪星:5

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话也常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处江苏沿海一带的淮北盐场就有着淳朴的民俗民风,特别是将“咸”味融入了年文化,习俗颇有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话也常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处江苏沿海一带的淮北盐场就有着淳朴的民俗民风,特别是将“咸”味融入了年文化,习俗颇有特色。

祭灶要扫“年”尘。腊月二十三是富人家的祭灶日,二十四是穷人家的祭灶日,都要扫尘﹑送灶王爷,也要接灶。淮北盐场的民众就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腊月二十三扫尘,打扫卫生。包括家里家外,室内室外,主要是门窗、顶棚、墙角、橱柜等。待全部清扫干净以后,把贴在锅灶上面的灶王爷揭下来,送到垃圾池烧掉。灶王爷也称灶头老爷。过去,盐场滩涂空旷,野草丛生,盐场人就地取材,一般都在冬天割足野草晒干,用于一年的炊火做饭,家家户户都是砖头砌筑的土灶,灶台前面有个烟囱,烟囱上面有个平整的小方地,专门供帖灶王。灶王爷就是类似现在一本书大小的红纸,在上面画上长胡须拿着神龛的人像,后来都成印刷品,由于烧饭都用干草,不小心会引起火灾,帖上灶王爷就能保护平安,不会失火。腊月二十四,还要请灶王爷。就是换上新的,叫接灶,接灶当天一定要烧鱼,讲究的还要烧一大碗鱼,放在灶王爷前面,跪下叩头祭拜,寓意一年的水火平安。

迎“年”要烤元宝火。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要编织火狗子。火狗子一般用软一点的干草,编织成长一米,宽二十公分的草编,然后点燃,烧着了带火焰的火狗子先在屋里各个地方照一照,最后放到空旷地方,让它自然烧尽为止,这就叫着狼烟,以示驱除一年所有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着狼烟,原本是古代汉族人受到匈奴异族人长期欺凌,约定着狼烟时,一起反抗,杀死异族,狼烟就是统一的信号,后来,盐场人就直接用来驱除一切晦气,迎接新年。有条件的人家着狼烟后还可以用木材继续烤元宝火取暖。

三十晚要守“年”岁。大年三十是大团圆的日子,要吃年夜饭,守岁。新年初一,出门大拜年。盐场人的习惯是:大年三十,全家人男女老少在家团聚,一个不能少,中饭,晚饭必须一起吃,大户人家一桌座不下,匀两桌子坐,或者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寓意阖家团聚,幸福生活。晚饭现在就叫年夜饭,吃完年夜饭一家人看晚会,大人们开始编火狗子着狼烟,守岁,就是值班不睡觉,大人准备给小孩压岁钱,压岁钱用红纸包好再放点大糕。到了十二点,放几个炮仗,才可以睡觉。

年初一要“捡”元宝。过去盐场人家穷,吃不饱饭,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是有的。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就是初一早上天还没亮,家里的主事人便到水库或大逛滩边随手“捡”一块石头或砖头,将这个“元宝”带回家,预示着财气有了。其他人一般在五点到七点之间起床,小孩子先吃一口大糕和果子,叫开口糕。大人吃过开口糕以后,起床燃放开门鞭,开门以后,全家老少都可以起床,吃汤圆或水饺,汤圆叫“元宝”,水饺叫“弯弯顺”,吃完元宝或弯弯顺以后,开始大拜年,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拜。登门拜年时,大人给支香烟,小孩子给点大糕果子。

“年”间串亲访友要规避。盐场人有个习惯,就是新年走亲戚访朋友,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意思是如果在家准备出门的,初七要避开,在外地准备回来的,初八也要规避一下,避免七上八下,不节庆。大家都图个吉利。所以一直坚持这个信条,七不出,八不归。小夫妻俩去岳丈家拜年,又叫叩头,初一这天是要回避的。一般都是初二到岳父家拜年吃饭,也叫初二回娘家。

海英菜干做“年”包子。海英菜干拌猪油当馅,做成包子,特别油香可品,堪称一绝。盐场及周边地区有一种耐碱植物叫海英菜,盐场人称盐蒿菜,属于一年生纯天然绿色野菜,每年春天的清明前,长出嫩芽,盐民们就会采摘嫩芽,洗干净后煮熟,在太阳底下晒成干子,用蛇皮袋装好收藏,供过年做“年”包子。当然,平时也可以放上酱油、生姜、蒜泥等凉拌当小菜。海英菜干拌猪油做馅,包起来的包子又香又油,特别可口。盐场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春天采摘海英菜收藏,等过年拿出来做包子。

淮北盐场处在沿海地区,位置偏僻,相对封闭。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而淳朴的过年习俗,充满着浓浓的“咸”味。其实过年的习俗远不止这些,还是颇让人引以自豪的。但最值得骄傲的当数盐场人热情、耿直、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土话说:人好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苏北盐场及周边地区过年习俗,是将“咸”味融入了年文化。作者分享了热情、耿直、勤劳、善良的盐场人独特而淳朴的过年习俗。不管春节是什么味道,春节的味道,都是祝福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更是中华的味道。去吧,去聆听、去回忆、去品味……回味这春节的味道吧。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