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古郡、荒堡、魅影、苍凉美

作者: 赵富山 点击:1738 发表:2021-11-15 09:06:23 闪星:1

摘要:曾经在波澜不惊中蕴涵着千年厚重文明历史的古堡,现在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荒凉的印象和一种无名的压抑感,开阳堡虽已残破不堪,但其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其千年古堡的整体风貌,继承了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看着堡内千年雨雪风霜遗存的老宅子,不见秦砖汉瓦,不见唐彩宋瓷,只有采自山间的青石、原木和黄土,晕染着先人们的美好期盼,代代流传。看着这座夕阳西下的古老城堡和赶着牛车淳朴的村民,我们除了心痛,还有一丝痛心......


        在张家口,阳原的朋友说,怀旧的人们不妨去看一看古老的开阳堡,那是一座战国时遗留下来的老城堡,曾做过郡、县,是茶马古道上一处很久远的人类栖息地,是丰韵犹存的楼兰古城。

        终于,暮春时节,我们随同泥河湾作家协会前往位于阳原县城东南20公里的开阳堡。

        这是一座古老村庄,古老的一片沧桑,人烟绝少。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主父——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走进开阳堡,眼前分明就是一个泥土世界——黄土墙、黄土房、黄土街、黄土城……  虽有绿树点缀,土黄的主旋律仍显得过于强大,以致有关色彩、气味、声响等的感官触感,无一不在泥土中尘封。    断壁残垣的古城墙,人烟稀少的古民居,残缺不全的古戏台……正是因其沧桑与悲凉,开阳堡才被唤作“塞北楼兰”。

        这座北方的老城堡里,至今仍然环抱着昔日曾经华耀的残殿剩庙,尽管墙坍顶塌地衰落了很久,但是从那厚厚的老土堡墙上的疤痕,似乎还能嗅出燕赵七国的烽火狼烟;那石条砌出的穹隆状门洞,还保持着战国时代的风骨余韵;那一座座没有消失的庙宇,还散发着古人与神佛对于灵魂的图腾。

       进村不远处,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规则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墙面两端清晰可见的《千字文》不难看出,这是一座文化味道浓郁的村庄。     

        “坚守吾村规则,光大牛村传统”。守望一个古老又弥新的故事。这座古老的村庄,积淀了一段抹煞不掉的历史。残垣断壁,见证了岁月不曾遗失的痕迹。 在这印满了苍凉痕迹的土层下面,曾经恢宏过怎样一段历史?  硕大石头上回旋不尽的苍老纹路,蕴含着多少历史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11115143903.jpg

       开阳堡村内,满眼古朴原始的乡土气息。古老的开阳堡民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木骨泥墙房屋,给人一种原始的真实和简单,恍如隔世。

       开阳堡的四围土城墙大部分还昂首屹立着,高大的石条城门十分坚固,坐北朝南的城门上顶着那间唐代斗拱楼阁,门口三面有三座庙殿。方正的开阳城内的每条巷底都有一座庙宇,祯王庙、龙王庙、阎王殿都保存着大致的框架,塑像也看得出轮廓。庙内的内墙上有大块的彩绘壁画,一齐诉说着开阳堡曾经有过的昌盛与文明,有过的浓厚的宗教信仰。

       堡中流传千年的乾三连,坤六段。村人口口相传,好多人其实并不明所以,望文生意。实则是伏羲造八卦,后人为方便记忆的八卦歌诀。全部内容为:  乾三连 坤六段 震仰盂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曾经在波澜不惊中蕴涵着千年厚重的文明历史的古堡,现在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荒凉的印象和一种无名的压抑感,开阳堡虽已残破不堪,但其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其千年古堡的整体风貌,继承了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看着堡内千年雨雪风霜遗存的老宅子,不见秦砖汉瓦,不见唐彩宋瓷,只有采自山间的青石、原木和黄土,晕染着先人们的美好期盼,代代流传。看着这座夕阳西下的古老城堡和赶着牛车淳朴的村民,我们除了心痛,还有一丝痛心......

       长宽约为300多米的开阳堡,土城墙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轮廓,有的地方基本完好。  城门上下为青砖和条砖垒筑,通透而开阔。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得光滑如镜,至今仍是出入的主要通道。       

        城门楼上正中央镶嵌着的长方形石块,隐约可见“开阳堡”三个字。  在北宋年间和明代,阳原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开阳堡西边逐渐开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风卷着黄沙直奔开阳堡。  这株已退了皮的枯树,顽强地挺立着。        

       这块土地缘何变得如此贫瘠?碱化的土地,泛着白色的碱花。  一朵不可能再长高的黄色小花,孤零零地翘首于塞外。在这已然荒凉了的开阔地,她显得有些渺小,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我却看到了漾在她心底的微澜……                   

       汉唐以前,开阳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而今,目光所及,唯有这浅浅的桑干河在静静地流淌。  车马踩踏行进的背影,分明衔接起了开阳堡的过去和未来。干瘪而苍凉中,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得以保留,这该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长长的巷子,仿佛吟诵着一段长长的歌赋,有高亢,有幽咽,有苍凉,更有深深的期盼……开阳堡有战国以来2300多年古邑的辉煌,有唐宋时代商贾云集的印记,有开阳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宝,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街道和城墙以及唐宋风格的建筑。 

       历经岁月洗礼,古堡虽不失古朴、厚重,但高峻的夯土城墙被剥蚀得如同天然的土山,更不必说千年的古建筑早已是破败不堪;精美的壁画或已坍塌,或斑驳不清,保护现状十分堪忧。

5ab5c9ea15ce36d344d3744535b1cd8fe850b1bf (1).jpeg

       走出开阳堡,从远古又回到了当下,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这些文字:

醉卧开阳堡

那一刻,亘古的静谧置换成喧闹

一群远方的朝圣者

倾卧在这千年古堡的胸膛

陶醉成龟背的一尊尊塑像

西风烈,掀起赵武灵王的战袍

马蹄碎,敲凿出秦皇古道般的车辙

远去的鼙鼓声声

又把塑像撞击成碎块飞扬

龟裂的土地,像先祖满是皱纹的脸

干涸的桑干河,是血脉几近枯竭的乳浆

远处,一片曲溜怪异的古木

在把白垩纪的前世今生宣讲

黄土地、黄土屋、黄土墙

可是炎黄子孙的肤色染就

风生水起,沧桑巨变

我的脸也挂上岁月摇落的一地金黄

羌笛折柳,牛铃摇春光

也把朝圣者的心曲摇响

多想化作一粒沙砌进古城墙

千年一梦香        

朝霞微露,夕阳西下,

风吹草动,蛙鸣晚唱。

农耕文明的古村风光版图上,

也缀满我们远方客人的心情和感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曾经在波澜不惊中蕴涵着千年厚重文明的古堡,历经过的兴衰荣辱早已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古堡内残存的这些老旧建筑显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繁荣。也为作者一行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想必这样一座历史深厚的古堡,虽已无从亲眼目睹它曾经的辉煌,但能够走近他的今生模样,置身其中感受它曾在历史风雨中经历的过往,作者也是不虚此行的。推荐阅读。编辑:初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