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转动的石磨

作者: 深山愚翁 点击:2547 发表:2021-11-08 08:51:10 闪星:2

  去年夏天,我随朋友们去城郊的一家农家乐用餐,可能是为了营造“农家”的气息吧,店主竟然购买了一些石磨盘,铺在通往酒店的路上。那一个个圆圆的石磨盘,磨齿朝上,排列整齐,别具一格。在平展的柏油马路上走腻了的城市人,咋一走在这“磨齿”上,确实感觉到有一股农家的气息。而我却觉得别扭,心里泛起一种莫名的酸楚。

  怎么能把磨盘踩到脚下呢?虽然几个月过去了,但我心里还有这样的纠结。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不能把石磨之类的器物埋在土里。在山上,就连把一些破碎的石磨作为房屋的根基石,也是犯忌的。如果确实要用,人们往往把那些石头砸得几乎看不出石磨的痕迹,方可用之。

  有人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在过去,村里一户人家的女儿,年轻轻的,却常年生病。大小医院看过多次,就是不见好转。眼看到了出嫁的年龄,而她却病怏怏的,实在让家里人着急。无奈之下,在邻居的建议下,去拜访了邻村一位远近闻名的“半仙”。据说,那家主人呈香压钱后,那“半仙”嘴里念念有词,但含糊不清。最后,说出了一句清楚的“话”——“你家屋后埋着一个东西,刨出来就好了。”

  那家的主人回来后,在房屋的后面,到处挖,终于挖出一个石头磨盘。这才除去了一块心病。过了半年,他女儿的病也确实好了。对此,人们更加信以为真。

  这种传得神乎其神的故事,在乡下并不少见。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农村,朴素的村民也只有如此了。

  多年后,我曾问过那位生病的“女儿”,是否真有其事?她说,事情是真的,但说治好了病,却是假的。她说,她的病是下雨天在山上采摘木耳,中了湿气,落下了腿疼的毛病。怎么治也好不了。最后,还是在一位老中医的建议下,靠吃山上的一种“蚂蚁”治好的。

  传说归传说,但在过去的农村,人们把石磨埋在土里,还是非常犯忌讳的。即使现在,人们也不敢随便移动这些东西,更别说把它铺在入门的路上,踩到脚下了。

  有时我也寻思,为什么当地的人们对这些石质的器物如此的敬畏呢?我想,可能与当时的物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也可能是一种对“生”的敬畏吧。

  在山上,用石头做的器物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喂牲口的石槽,另一种就是给人磨面的石磨了。从这两种器物的用途来看,一种是给牲口盛放直接入口的草料,另一种则是给人提供赖以生存的面粉。而牲口是农耕时代人类生产劳动中最忠实伴侣。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呢?

  我家的石磨就安放在大门外的一块空地上,当地人称它为“石硙(读wei)”。一套完整的石硙,由石硙盘与上下两块石“硙扇”组成。上边的一块“硙扇”上,凿着一个窟窿,当地人称作“硙眼”。它是磨面时原料的入口;下边那一块“硙扇”的正中心嵌着一个“硙轴”。当地人称作“硙木心”。别看这个小小的木轴,它的作用可大啦。它是由一根硬木与一个铁套组成的。硬木的一头嵌入下边的“硙扇”里,另一头则套着铁套,并深入到上边“硙扇”正中心的一个石眼里,起着固定上面“硙扇”的作用。它也是石磨转动时的轴心了。

  过去的人们磨面粉全靠这石磨。因此,石磨在人们的心里位置十分重要。除非不懂事的孩子,如果一位成年人穿着鞋子踩在石磨上,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者指责。这样,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忌讳把这些石器埋在土里了。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石磨旁的柴火》,反映的就是在冬季,山村人们用石磨磨面的情景。至今还能想起来,那黄牛拉着厚重的石磨,一圈又一圈地转动;那赶牛的老人,穿着臃肿的棉衣,一会儿往“磨眼”里加粮食,一会儿又拖送着面箩,箩面粉。那来来回回走动的身影,那吆喝牲口长长的号子,那牲口戴着“眼黑”,拉着石磨鼻孔中吹出的两股热气……特别是晚上,大人们在磨旁架起一堆柴火,孩子们围着柴火做着游戏。那忙碌,那快乐的场面,着实让人神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石磨,凝结着前人的智慧,还有历史给予一代代人的寄托,一种老手艺,老文化,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现在。岁月寂静深流,几十年匆匆而去,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被闲置、被冷落,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技巧的石磨如今却出现在人的脚下,令人费解。石磨不仅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也将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它们带给我们的千回万转的的情意将永远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无论光阴如何让变幻,那“吱悠悠”的轧碾、推磨声将穿越时空,时时回响在我们的午夜梦回中……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