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铁锅上的“抿梭子”

作者: 深山愚翁 点击:1479 发表:2021-11-07 00:01:39 闪星:2

摘要:

  五年前的一个暑天,我在村里闲着无聊,就去整理我家那孔废弃的窑洞。这孔窑洞位于老宅院的南边。它坐西朝东,里面堆放着一些平时不用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破烂的木柜,废弃的农具,裂缝的缸瓮等。其实这些东西已没有一点实用价值了,但老父亲还像宝贝一样,把它们“锁”在里面,真让人不解!碰巧,今天我有闲,也有心情,我得看看,这里面还有没有什么真正的“宝贝”。

  尽管是暑天,当拧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门锁,打开那扇近乎散架的门板时,还是给人以阴冷的感觉。窑顶之上横挡着几根粗粗的木棍;木棍上挂着几根绳子、铁钩,还有几个装满杂物的荆条筐子;脚底下,铺着砖块的地面早已毁坏,不但坑洼不平,而且还有老鼠打洞的痕迹;经年的尘土厚厚地覆盖着这些早已废弃的器物。一个陈旧的老木柜,也歪歪扭扭地靠在墙角。在常年的风吹日晒下,那木格子窗户早已向外鼓起,给人以一触即掉的感觉;窗台砖上有一些深浅不一的凹槽。我用手抹去忽然缠绕在脸上的蜘蛛网,继续往里走。

  走在前面的老父亲指着窗台上那些凹槽说:这是你小时候用钢锯条锯的。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我心里还是涌起了一丝埋藏已久的害羞。

  我就出生在这个窑洞里。在这里,可能留下了许许多多我当年的“杰作”。就在我用手触摸那些凹槽的时候,竟然发现在黑漆漆的墙壁上挂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家伙。

  它由三部分构成,一头有个铁叉,叉顶有两个向下的弯钩,另一头是一个铁把,把头串着一个铁环。它的中间是略显“洼陷”的铁板,铁板上钻满了大小均匀的孔眼。

  父亲指着它说:这是“抿梭子”,你还记得吗?

  我点了点头,并随手把它卸了下来。

  我摩挲着它,又看到了那段已逝的岁月——

  在这孔光线昏暗的窑洞里,在用砖块垒成的灶炉之上,放着一口黑黑的铁锅;敞开的炉口处插着长长的木柴。顺着木柴伸出的火苗像红红的舌头贪婪地舔着锅沿。母亲把这个重重的“抿梭子”架在锅上。她手忙脚乱地把一块块浅黄面团按在“抿梭子”的平板处,用一个铲子似的称作“抿管”的东西,把面团一点一点地,从那火柴棍一样大小的孔眼中,抿了下去。

  末了,她总是用筷子在沸腾的锅里,搅一搅,再搅一搅,又用筷子在那“抿梭子”凸起的孔眼下面,轻轻地刮来刮去。接着,又在锅里来回地搅动。不一会儿,锅里就会飘起一股豆面的香味。

  说实话,对于这个“抿梭子”我还是情有独钟的。因为,周围邻居家的“抿梭子”都是一块红红的木板中间嵌着一块带孔眼的铁板。在“抿”面的时候,那木板总在锅沿上来回地滑动。所以,总有人借我家的“抿梭子”用。母亲的嘴里也总是重复着说:这“抿梭子”好用,这“抿梭子”好用。而邻居们也总是笑脸借还。那时,我的心里也会产生一种幼稚的自豪感。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件好用的东西,会让人弃之如敝呢!

  其实,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有些犯难。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器物的真实名称。多年来,母亲一直称它“抿梭子”,那就按照母亲的称呼,暂且就这么给它命名吧。至于,究竟是哪几个字,我也搞不清楚,就按照我的理解,称其为“抿梭子”吧。我记得,当时的村里人,有的也称它为“抿擦子”。想一想,也有道理。因为,当地的人们把所有能擦出“条”儿的器物都称作擦子,比如“土豆擦子”“萝卜疙头擦子”,而把这能擦出面条的器物,称作“抿擦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抿”与“擦”是那时山村制作“抿蝌蚪”的关键动作。看来,用动作的词语命名,也是古今有之。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山村人们的食物是非常简单的。早饭是蒸窝窝头与土豆,午饭与晚饭则是“杂面抿蝌蚪”。我的一位伙伴,他姥姥家在靠近我们村的蒲县公峪村。那里人说话的声音有些拉长调,而且逐渐上翘,听起来很有意思。这家伙小时候在他姥姥家长大,会说那里的话。我们每次问他吃的什么饭,他总是拉着长长的调子回答:“干面——抿疙瘩——抬点辣角。”惹得大家大笑。

  其实,这位伙伴的话,说出了那时当地人们午饭的主要特征。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把玉米与豆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磨成“杂面”。“抿蝌蚪”就是用杂面做的。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如果磨面时把豆子放多了,面太硬,且豆味太浓;而把豆子放少了,玉米多了,面又太“糙”,不仅抿不成“蝌蚪”,而且吃起来也涩。为了掩盖杂面的豆味与粗涩,人们往往在“抿蝌蚪”里放一些炒熟的酸菜与油炸辣椒。这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做法。

  历史的车轮总在不断地向前。现在,山村的人们早已改变了过去的饮食结构。“抿蝌蚪”也只是在一些“粗粮馆”里可以偶尔地品尝到,但早已没有了“母亲的味道”。

  如今,我已经把这锈迹斑斑的“抿梭子”擦拭得干干净净,带到了临汾城里的家,并把它挂在餐桌旁的墙壁上,让它陪我“忆苦思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生活记忆根扎在心灵深处,回味故乡生活情在浓浓处。抿梭子是山村人们曾经长年累月都会用到的老物件,用它抿出可口的食物。见到它就能想起妈妈的味道。作者用简朴的文字深切地表达了饱含难舍的亲情。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