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国庆】那片春意里的烽火连天

作者: 桑子 点击:1495 发表:2017-09-28 22:01:53 闪星:3

   昆明,云南的首府,东南亚地区一大重地。说起昆明,也许大多游人第一想去的莫过于石林与世博园,去看看那高大雄伟成森林的石柱,还有那鲜艳欲滴的花朵。相比这两个标志性旅游景点,云南大学更像是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淑女,静静坐落在翠湖边上。

  云南大学是好朋友叶子安利的,建筑多为林徽因与梁思成所设计。只是我对林徽因并不感冒,相比林徽因的大家闺秀与温婉贤淑,我似乎更喜欢张爱玲的冰冷特立。来云南大学,来看看那些凝固了烽火岁月的建筑,去寻找一份属于民国的老时光。

  云南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地处边陲的大学,昔年可与西南联大媲美,聚集了诸如熊庆来、吴文藻、冯友兰、华罗庚等一批学者,而后成为抗战时期学生运动的大后方。它并非清华北大这般名扬四方的大师,而是幽居深山的隐士。

  我们没有直接走上迎面而来的石阶,上去看绿树之后的红砖建筑,而是沿顺时针从左前方先绕。眼前的大牌坊上,赫然刻着八个大字——为国求贤,明经取士。这是古人留下的教诲,这是在那个士人政治的年代中的最强音,这莫过于钱穆老先生口中“贤人政治”的古老奠基,时至今日,都不应该为所有的教育者所遗忘。

  爬山虎的叶子爬满了一面石墙,看那爬山虎绿得似乎可以透射出阳光。它们串串挂在墙上的风铃,而后在风吹过时开始低语,也许,它们在低吟着那些有关过去岁月的民谣。我抬起头,看见温柔的高原阳光,化作一条金色的瀑布从爬山虎上倾泻而下。

  云大的校园,安静肃穆,犹如走进神圣的教堂。来来往往的学生似乎都没有大声说话,也许,唯恐惊扰了那些正在埋头治学的先生们与学子们。校园里最明显的声音,莫非于风吹过爬山虎的“沙沙”声在低声说着悄悄话。在这片春天的静谧之中,我们走过台阶,又在低头的瞬间意外发现了台阶两侧还是爬满了爬山虎!这些绿色的小生命实在是充满了春天的活力。阳光从头顶茂密的枝繁叶茂里透过,给石阶笼罩上一层面纱的朦胧。

  大学究竟应该是喧嚣,还是这般安静呢?不同人答案自是不同,也许大学应该是色彩斑斓充满活力,因为那是一片年轻人的阵地;可是它也应该安静些吧?作为一个“治学”为主要任务的阵地,她或许真的应该安静点。毕竟大学,“学”字在眼前,不是一间纸醉金迷的酒吧。毕竟此处为国求贤,明经取士,而不是培养酒鬼与懒汉。

  篮球场上,男生们正在PK,可奇妙的是,在本应热情四溢的篮球场上,他们却不曾发出大声的吼叫,许是都受到了这片宁静的熏陶。

  顺时针绕了一圈后,绕到了方才不曾前往的红砖建筑。

  模仿巴黎大学的建筑风格所设计,是当年云大学子声讨“五卅惨案”的起点。这个起点,而后在八年抗战中经历了一次次炮火与弹孔的洗礼,而后又在云大师生的“七一五”运动中遭受了国民党的围剿。岁月流逝,记忆却始终不曾离去。红色的砖瓦已然有些斑驳,暗色的木门上躺上了些许灰尘,在墙体的细缝处,青苔已然与这春意一般绿,似乎再也看不见昔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壮与无惧。但是谁都知道,看不见的东西,虽是无形,却最叫人难以忘怀。
       

  走过会泽院的后方,看见阳光透过头顶上树叶的间隙,在地上投下了斑驳的光影。这一排绿色的围墙,似乎与头顶上的绿叶一起唱着春天的歌谣。

  然而我不会告诉你,就在这一片灿烂光影的前方,是“至公堂”。这个如今优雅站立在光影中的建筑,在七十年前的夏天,永远记住了一个名叫“闻一多”的人。就是在这里,《最后一次演讲》在闻一多先生铿锵有力的控诉揭露中响彻了西南。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李公朴)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一语成谶,闻一多真的再也没有再跨进云大的大门,再也没有回来,再也不曾看到后来的一切。枪声响起,愤怒的声讨与鼓舞,已然成为了绝唱,在大西南的土地上回响。就在这绝唱中,我们还能听到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曲兮不复还”的荣耀与悲壮。

  眼前的至公堂已然重新整修粉刷,洁白的墙壁,崭新的漆色,却是抹不去当年的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在一片静谧的阳光中,似乎还能倾听到七十年前的那声惊雷。

  至公堂左侧处不远的一派树影斑驳中,大数学家熊庆来的故居悄然映入了眼帘。

  站在熊老的故居前,却是听见背后那座红白相间的小楼里,钢琴声阵阵。

  不用多说,这栋红色的小楼自然是音乐学院的地盘。只是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贡院,昔年决定科考之人命运的地方。

  楼房支柱多为木制,没有练声与开嗓声,只有一曲孤独的钢琴曲在流动。经过一扇扇落满尘埃的窗户,钢琴的旋律离自己越来越近。YNU1.jpg  门虚掩着,我自然不会推开,只是静静驻足于门口,听了好一会。

  这里隐藏着太多抗战岁月的尘埃,所有血与泪的记忆,都在一片绿意中安放着,在柔美的钢琴曲中悄悄流淌着。那些凌风血雨早已过去,可是却不曾远去,它化作了钢琴曲中那个无声的音符,在一曲结束后,继续悄然地响起了烽火连天岁月里的交响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放着石林和世博园不写,却把笔触转向一座大学学府,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对文化的传承,还有哪里比学府更适合?作者从学府建筑的设计者着手,写出学府独有的环境氛围,那是即使在浮躁社会里,学子们治学所必须的静谧和安宁,进而延伸到各部分结构及其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将读者带回一段段旧时光,其中尤以“至公堂”为典范,闻一多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让人感慨一代中国人的骨气和精神。精彩游记,推荐阅读。编辑:金豆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