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探秘“9363”成长史

作者: 南庄隐士 点击:3612 发表:2021-10-27 10:11:20 闪星:7

摘要: 如今的拓荒七君子,都已年迈八十岁以上,但他们从不后悔,拓荒人之一的马相礼说过:“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举家奉献,扎根山间。那份悠长的家国之情诠释了共产党人心系天下无私奉献的党性之光。当祖国的需要成为一生的使命,个人的命运际遇就融入了民族复兴的洪流,那一刻担当是我唯一的选择,纵然艰苦卓绝仍难改心中的使命。”

  十月中旬,单位老干处组织退休干部一行30余人,从济南市区开车去“9363军工遗址公园”,不知穿过多少个隧道,不知绕过几道山梁和路过多少个村庄,大约费时两小时。终于看到“9363军工遗址”的大红字标牌。走进大门,里面是以前的102机加工车间,由半山腰开凿的山洞构成。山洞外,有一联排石头垒砌的建筑。一个洞口上面,“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标语牌隐约可见。开始探秘“9363军工“成长史,随着讲解员带有磁性的解说和退休人员的脚步转移,慢慢的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一腔热血听召唤

1635221572439268  1.jpg  据讲解员介绍,“93”代表小三线,“63”指军工。提起“三线”建设,追溯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同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威胁。毛主席、党中央1964年提出的三线建设战略构想,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指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俗称“大三线”。一、二线地区自身的腹地称为“小三线”。由各省国防工办领导,主要生产半自动步枪、手榴弹、迫击炮弹等常规武器,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能够“省”自为战。

  建厂的创史人,被后人称为拓荒七君子,领头的是原青岛车辆厂厂长马相礼,还有姜绍谦、孔繁荣、刘茂浮等七人,今天的探秘就从他们开始。

  1966年初,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揣命令,义无反顾的告别亲人,踏上火车,从那一刻起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成了他们一生不变的初心。当年,他们按照“靠山、隐蔽、分散”的选址方针,爬山越岭,不知道手划破了多少次,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鞋,最后把厂址定在沂源县最西南部,北面与莱芜相邻,西面和南面与新泰接壤,处于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的青杨崮南麓。全厂分布在青杨崮南九条山沟的13个点上,点与点之间3至5华里。101位于小上峪村南,102位于灰菜峪、103位于东峪,104位于青冶行,105为木工车间。厂部设在大上峪村的北山坡上,至莱芜徐家庄火车站5公里,是一处既隐蔽又便利运输的山间军工厂。1985年编纂的《9363厂厂志》记载,代号为国营“9363”厂,也叫国营山东新华翻砂厂。

1635221647144156  2.jpg  自1966年建厂后,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与天斗,与地斗,硬是用双手打造出一个个山洞,在里边建起了生产武器的车间,1973年正式投产,为我军生产了近2000万发炮弹和其它军工产品。为此他们落足山沟,劈山建厂,白手起家,从此“9363”成为了一生的坚守。

  从七个人到一群人。一群南迁的鸿雁,列阵而行前赴后继。为了一份事业,石板堆砌的房子里寒风彻骨,酷暑难耐,恶劣的环境,摧不跨“9363”军工人的意志,他们都有一颗保卫祖国的滚滚赤诚之心。


  一种精神战天地

  跟随“9363”的创业史,我们钻进山洞体验军工人的斗志,高大宽敞、深邃联通的空间里,原样陈列着当年的老车床、发电机等设备,洞顶的通风吸尘管道依然完好,一台车床前,还有一个仿真工人在“操作”。目睹此景让人不禁感慨:在当年只有简单机械,半人工施工的条件下,三线建设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凿出这么宏大的山洞。看锈迹斑斑的机床,想象昔日热火朝天的景象。洞中凉风习习,渗着水的石壁,仅可弯腰通行的洞口,硬硬生生从山中掏出的厂房,彰显“9363”艰苦奋斗精神,为后人展示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磅礴力量。

1635221520598572  3.jpg  置身其中却在恍然间感到了当年军工人的豪迈气魄和匠心专注。据《9363厂厂志》记载,为了尽量做到与当地群众居住的建筑相似,达到隐蔽的目的,当年工厂的厂房和生活用房,采取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原则,布置成阶梯化、乡土化、村落化、四合房、民族形式。地面建筑最大限度缩小长度、跨度和高度。

  沿着山沟走,可见山沟两边山坡上,分布着许多已破落的类似民居的建筑。由石头筑成,被当地人戏为“干插缝”,因为这种石头房子全部用的是石头,房顶用的是草席,没有用泥巴抹缝,更谈不上用水泥了。冬天挡不住寒风,夏天遮不住热浪,比当地的村民的房子还差,“9363”人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与天斗,与地斗。

  再看其他几个山沟里的厂房建筑,也是遵循了上述建筑方针,仓库、车间、食堂、供销社、木材加工厂房等建筑,也都是类似民居平房的样式。一些后期建设的楼房,都不超过4层,如办公楼、职工宿舍、医院等,甚至还有一处依山而建的露天电影放映场,这些建筑默默地伫立在山间……

  可想而之,当年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9363”人从1966年10月施工建厂,到1969年投入试生产,再到1970年6月“1953式82mm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鉴定合格进行批量生产。1971年9月又开始试产1963式60mm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1973年2月起正式批量生产。至此,该厂的三种主要产品,全面转入正常生产。我当过海岛兵,记得刚入伍时,被分配到60迫击炮班,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连里组织了一次实弹考核,所以,曾亲手试射过迫击炮弹,估计那些炮弹就出自该工厂。

  不得不令人敬佩,如此艰苦的环境,浩大的工程,难以想像在那个祖国百废待兴,没有大型机械,生活无比艰辛的年代,是什么力量支撑军工人书写了“9363”的辉煌?我们在泛黄的时间照片里找到了这样的信仰答卷:他们人人都有一颗“战天斗地,奋斗是战略的需要,也是奉献的凯歌”的决心!


    一群党员争榜样

  “9363”厂有近500名的党员队伍,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昂扬的斗志,成为他们亮出的鲜红的底色,支撑起岁月的艰辛,创造出从无到有军工事业的奇迹。

  大干快上,是他们无畏豪气;毫厘精细,是他们的匠心传承;乐观豪放,是他们的真实性情。正是他们支撑起不计私利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把匠心作为信仰,用技能融铸出精工,续写奉献精神。一幅幅闪着光的黑白照片,生动展示了“9363”共产党人应该有的样子。正如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车队郭队长所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拥有千家百姓,但当我们的人生融进一张党籍卡片,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这是多少豪迈的气概,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在这群党员身上,我感悟了无论烽火疆场挥洒热血的舍身忘死,还是后方艰苦奋斗的自强不息,每一个民族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忘我奉献的精神,都是一簇簇璀璨的火把,引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通向山河无恙盛世今朝的未来!

  一张党籍卡片记录“9363”党员光荣的身份,几百张党籍卡片却写下了一群人无私奋斗的红色故事。而全国近九千万张党籍卡片,就能汇聚镰刀斧头旗帜的高高飘扬。这旗帜引领一个民族的复兴未来,染红她的不仅有滚烫的鲜血还有无数人辛劳的汗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始终烙有为了人民的福祉奋斗终身的誓言。

  这就是“9363”党员带领军工人穿越历史,创造历史,为后人讲述初心不变的信仰和使命感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实践!


1635221611805554  4.jpg  一抹微笑释情怀

  人类的发展史上,战争的阴云总是萦绕期间,从石器到刀剑,从肉搏到火拼,从地面到空中,从火药到原子,战争的形态不断变化,不变的是生命的逝去和安宁的湮灭。千百年来,中国不论被动出击抵御外强还是捍卫和平主动出击,中华民族的抗争之中始终蕴含着以战止战化戈为犁,休养生息,繁衍文明,珍爱和平的理念,而不嗜征伐是不变的和平信仰。而这背后却包涵着前线和后方无数个无名英雄,“9363”军工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如今的拓荒七君子,都已年迈八十岁以上,但他们从不后悔,拓荒人之一的马相礼说过:“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举家奉献,扎根山间。那份悠长的家国之情诠释了共产党人心系天下无私奉献的党性之光。当祖国的需要成为一生的使命,个人的命运际遇就融入了民族复兴的洪流,那一刻担当是我唯一的选择,纵然艰苦卓绝仍难改心中的使命。”

  还有一位军工人说了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过去吃了那么多的苦,但俺不后悔,因为这一切是我对祖国深深的爱!”

  拓荒者之一刘茂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讲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年,他担任厂里的技术员,因书信不便和无电话,一直没跟家里联系。母亲思儿迫切,自己从青岛坐火车来山沟里看望自己的儿子。当他送母亲去济南,坐火车返青岛时,因站台上车的人比较多,把母亲撞倒了,当时母亲对他说没事。事隔数月,他才得知,因那次摔倒,母亲上肢骨折了,他深感内疚。每逢谈起这件事,他总是热泪盈眶……

  “9363”的故事感人至深,给每个参观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单位原总工和原防办主任边参观边议论:“当时打这山洞多费劲啊?全靠人工打造。”“可不是,比咱们当年修水库还难上好几倍。”两个人话虽然不多,却代表了这次参观人员的敬重心声。

1635221473255910  5.jpg  如今,济南市钢城区依托原山东新华翻砂厂(国营9363厂)旧址,建设了“9363军工遗址公园”主题教育基地,目前已完成“新华军工纪念馆”“洞体生产车间复原场景”,“201洞旅游体验环线”等主要工程。作为山东省内重要的工业遗址、军工文化旅游目的地,“9363”军工遗址公园在弘扬三线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发展军工文旅事业等方面正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成为鲁中地区干部教育、军工体验、影视拍摄、拓展训练的基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此篇游记是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军工人创造9363(三线军工)的奇迹。这是一群听从召唤、充满热血、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万重艰难在山间开凿山洞,历时七年的岁月,白手起家建起山洞里的厂房,直至有了不同型号的迫击炮稀土铸铁杀伤榴弹的批量生产。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拓荒七君子带领500名共产党员与军工奉献着他们热血与青春,为国家备战做出应该有的贡献。参观9363军工遗址,看到军工人曾经的艰难苦涩的创业史,感受到的却是军工人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鲜明的主题,清晰的画面,创业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