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朱张会讲”的坛席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护最好,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因之被誉为千年学府。自创建以来,该书院一直提倡“疑误定要力争”的学风,积极探索真理,注重经世致用,从而吸引许多学术大师前来参加讲学和辩论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朱熹与张拭的联合讲学,世称“朱张会讲”。两个国学顶级大师当面过招,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一时盛况空前,成为学术史上的一个佳话。
我们登完岳阳楼,经汩罗返回长沙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奔向岳麓书院。在长沙火车站前的公交车停车场,不费多大工夫就能找到202路公交车。这趟公交车所跑的线路,集中了长沙的主要景点,有简牍博物馆、天心阁、定王台、贾谊故居、白沙古井、火宫殿等。其中的岳麓书院要在“岳麓山南”站下,也就是“湖南师大”的下一站。我们历来喜欢乘公交车游玩,既方便又省钱。不管多远的路,投一元硬币就搞定,何况还能沿路仔细观看市容街貌。对旅游者来说,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探索,所到的每一处都值得停留。长沙古为潭洲,湘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江心有著名的桔子洲,西岸有风景如画的岳麓山,山脚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车过桔子洲大桥,我们进入了800年长的时光隧道,去拜访“朱张会讲”的名山坛席。
下车后,向右转即是湖南大学的体育运动场和图书馆。再往前经过东方红广场,那门脸不大的岳麓书院就向我们敞开了怀抱。果然气派,只见大门两侧写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虽有点豪气冲天,但决非浪得虚名。二门正面和背面的更令人心折,正面“名山坛席”匾额下是“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背面“潇湘槐市”匾额下是“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敢于打出这样的招牌,叫响这样的口号,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名家大师,那是不行的。岳麓书院就真有这方面的资本,在宋、清两代,勇于挑起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担,自成湖湘学派,培养出一大批岳麓巨子。山长(院长)张拭,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人才和一代宗师。他潜心研究理学,亲自编写教材,热心传道济民,在湘、蜀地区门徒之盛,一时无两。远在千里之外的朱熹,也在致力于理学研究,苦心思索如何明天理、正人心,找到修身、处事、接物之要,把人们引上讲仁义的道路。为此,他从武夷山出发,徒步1500多公里,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地来到岳麓山与张拭相会,以求得学问上的切磋和长进。
那一年朱熹38岁,张拭34岁,都是风华正茂、心高气盛之年。很难想象他们刚见面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是惊讶对方太年轻而大失所望,还是看到对方面容疲惫、衣衫褴褛而心疼万分,或是见到学术知音而兴奋异常。要是放到现在,打死也没人相信他们这般年纪就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都是研究哲学问题的顶尖人物。史料上记载,他们“举凡天地之精深,圣言之奥秘,德业之进修,莫不悉其渊源,而一归于正大。”他们曾经三天三夜不休不眠地进行诘问、争论、探讨、请教,有共识,有保留,有启发,有提高。在书院的亭台楼阁之中,似乎还回响着他们闽语和湘言的响亮之音,声声入耳,绵延千年。尔后,张拭把朱熹正式请上书院讲堂的圣席,一起面对学子们公开进行辩论。闻声赶来听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走廊上、院子里都站满了。骑来的马,把水池里的水都喝光了。这种情形,我们在恢复高考后亲自体验过,只要有老师讲课,不管多远也要跑去听,那真是人如潮涌,如饥似渴,就像现在赶上大牛市去抢买股票一样。讲堂里还端端正正地摆着那两把座椅,那是崇高学术地位的象征。朱、张之后,没人敢轻易地坐上去开讲。即使在当世,没有博士学历、院士头衔、大师水平,也是没有资格去登那个圣席的。有两位成名已久的大师曾去那里讲过学,走下圣席后,一个说从来没有那样紧张过,一个在网上被拍了不少“板砖”。朱、张当年研究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是对是错早有定论,无须再评说,但他们在国学和人学研究上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讲堂墙壁上嵌有朱熹亲手书写的“忠、孝、廉、节”碑,就是当时会讲的历史见证。我们多么希望再出现一次这样的学术盛况,围绕修身做人的学问,自由讲学,相互讨论,追求真理,求同存异,把物欲横流、贪图享受的世风变一变。八百年前,朱熹就提出“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华传统文化在立身处事上有一整套行为准体则和具体规范,应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岳麓书院的建筑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类别,讲堂处于中心位置,周围还有许多可看景点和珍贵文物。讲堂房檐前高悬的“实事求是”之匾,耐人寻味,它本是该书院的教育方针,后又成为一个伟人、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由此可见,一种优秀的文化基因是不可改变的,是必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孔子和屈原都被请进书院,专门为他们修建了文庙、四箴亭和屈子祠。还有一些对湖湘文化教育有贡献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传山祠和六君子堂。赫曦台是朱熹讲学活动后的纪念性建筑。至于两个皇帝的题词,那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漫步其中,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感,更能嗅到文化的芳香。
走出岳麓书院的山门,向山上登去。一个红色的亭子赫然出现在眼前,那就是著名的爱晚亭。正值秋季,它矗立在一片红叶之中。这个八柱重檐的古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中,就在于它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它名字的出处源于杜枚的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古人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和文化滋补,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愉悦情怀,升华思想境界。
秋风飒飒、红叶醉人。登高回望笼罩在金秋暖阳下的岳麓书院,既有古色古香的淳厚韵味,又有知识前沿的时代气息。她不仅是中国的千年学府,更是世界的求学圣地。
【编者按】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千年学府,世界求学胜地,自古闻名。历史上,朱焘与张拭两位大师的“朱张会讲”,达到学术交流的鼎盛,传为学术史上的佳话。“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华传统文化自古有其立身处世上的行为准则和具体规范,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游览一地,重在文化,不仅感悟历史沧桑厚重,闻其文化芳香,思想境地随之遨游拓展,方为旅行意义所在。非常欣赏作者的游记,有深度。推荐阅读。编辑:月落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