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刘公岛,抚不平的伤痛

作者: 弦歌悠扬 点击:2846 发表:2021-10-06 06:53:32 闪星:7

摘要:时至今日,刘公岛,每一处遗址,就像一页发黄的日历,记录着日本侵华的一步又一步野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莫大屈辱。刘公岛就像一座警钟,时刻警醒登岛的人们,忘战必危,落后就要挨打;贪图安逸,必不能安!

  与银河悦读朋友们踏上威海湾刘公岛的那一刻,荣成海风吹拂的舒适、放飞梦想的欢乐被荡涤净尽,刘公岛上叠起的峰峦,茂密的植物,郁郁葱葱的松涛翠柏,结队的鹿群和鸟语花香,刀削斧劈、直立陡峭的北坡海蚀崖,水清沙洁、绵延无际的南坡海滩, “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自然风光,岛上适宜避暑、度假、疗养的宜人气候,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种种种种,怎么都无法占据我的心里,满脑子全被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占据,脸上怎么努力都难以绽出笑容,我的心被甲午风云密布笼罩,满腹尽成了屈辱、愤恨、伤感、压抑和沉重。至今,想起威海,就会想起刘公岛,想起刘公岛,就只有驱逐不走的历史伤痛。

  坐落在当年旗舰“定远号”搁浅的地方、悬浮于海上18米高的陈列馆外形,犹如海中互相撞击的几艘巨大舰艇,一直撞击着我的心。巨舰之上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军将领雕像,迎风站立,顶戴花翎,身着披风,风吹向后扬起。将领手握竹管单孔望远镜,远望着苍茫大海,似在观察敌情,志在护卫祖国的海疆。注视着那尊雕像,将领姿态潇洒使我仰慕,他时刻关注敌情的警觉,更使我心惊魄动,撕心裂肺;想着将领为国捐躯的壮举更使我悲恸难抑。1633313306128019.jpg

  进入纪念馆,“甲午战争(1894—1895)”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个部分 650多幅历史图片,大量复制的当时的武器装备,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以强烈的视觉语言真实而完整地还原着北洋水师成军到覆没的悲壮历史。人物雕塑群,海战景观油画,北洋众英烈肖像大型专题油画,以及标志着和平、文化的大型石雕“和平碑”等,一一诉说着泣血的甲午战争。现代声、光、电技术结合,真实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融于一体的展馆,极具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和精神震撼力。纪念馆内,光线暗淡,参观者如流,却都屏气凝神,寂寂无声,气氛凝重。


  序厅,弧形墙壁层层波浪,中间一艘锈迹斑斑的舰头,似破浪而出。墙面上梁启超:“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如警钟撞击着我的灵魂。


  战前,日本野心膨胀,清政府忘战而危

  刘公岛,明1398年设立威海卫,屯兵驻守,刘公岛及威海卫港便成为海防重地。但元明时期,倭寇就无数次骚扰我沿海多地,致使我沿海居民生活动乱,农业受困,商业凋零,政府精力分散,难以治理。戚继光抗倭多年才使形势趋于好转。

  鸦片战争,列强入侵,使清政府认识到坚船利炮的重要,随兴起“洋务运动”,引进人才和技术,建立现代兵工厂和造船厂,并于1888年建立北洋海军,引进英、德等舰船和大炮,建立起亚洲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北洋水师。

  001wkwvgzy7sff8fBlfa1.jpg令人痛心的是,“洋务运动”本来初见成效,还未国富兵强,清政府就得意轻敌,放松了军备意识,枪炮弹药停止更新,军队数量不少,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驰,战斗力低下。加上朝庭政治腐败,官场派系争斗,人民生活困苦,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

  高丽“甲申政变”后,日本大力发展海军、陆军。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并演化成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第一步攻占台湾;第二步吞并朝鲜;第三步进军满蒙;第四步灭亡中国;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欲实现 “八紘一宇”,完成“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的使命。

       清政府的昏聩,日本的勃勃野心,使我如梦初醒,不寒而栗,我不由联想到靖国神社的参拜。


  战时——日本寻衅滋事,清军不堪一击

  1894年1月,朝鲜全罗道古阜(今韩国井邑)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平定,请求清政府派兵助剿。日本在极力诱使清政府出兵的同时,以保护在朝使馆和侨民为由,大举派兵入朝。7月23日,日本占领朝鲜王宫,胁迫朝鲜国王发布“委托日军代为驱逐清军”的文告。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域袭击清朝军舰“济远”舰、“广乙”舰。欺侮性的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浪速”舰击沉清军运兵船,造成大量清军士兵死亡,并引爆“甲午中日战争”。

       

       至今,清军奔跑被日军追击的屈辱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使人痛彻心扉。 “平壤之战”中,中日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清军主帅叶志超无视高丽协战和情报,在战局胶着状态时,竟下令树起白旗停止抵抗,命令全军撤退。日军在清军退路上设下伏兵,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2000余人,被俘500余人,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接下来数天,清军陆军自平壤狂奔败退500余里,一直逃过鸭绿江边。日军则尾随追击,9月14日占领了高丽全境。

  人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不战而退的孬将,使清军狼狈逃窜,疲于奔命,使日军轻而易举吞并了朝鲜,使日本顺利实施了“八紘一宇”的第二步计划。1000.jpg


  最难忘“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海战,双方海军主力开始决战。9月15日上午,北洋海军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进朝,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亦受重创。下午2:15,日本舰队绕到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舰船夹击,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混乱。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在前面的“致远”舰受到日本“吉野”、“高千穗”等夹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愤而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下令全速撞向“吉野”舰。日军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致远”鱼雷管被击中,引爆而沉没。全舰官兵除7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致远”舰沉没后,“经远”舰继续迎战“吉野”,遭到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舰围攻,中丛弹起火,全舰官兵奋勇抗御。“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阵亡”。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弹牺牲,舰船弹痕累累,最后沉没。全舰官兵200余人,除16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

  邓世昌惊天地泣鬼神的“撞击”壮举,林永升、陈荣和陈京莹的迎战阵亡,英雄们“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定格在中华民族抗击倭寇崛起奋进的历史丰碑上。“致远”舰、“经远”舰的悲壮,使我想起了电影《甲午风云》。刻骨铭心的是陈京莹坐在舱内写信的蜡像和墙上挂着的战前写给父亲的两封家书。两封家书,让人不仅看到北洋海军官兵为国捐躯的悲壮之情,也让人了解到中日备战的差别,更让人感受到中国仁人志士为民族之复兴的坚定初心。敬仰和悲恸,伤心和愤恨,肆虐着我,折磨着我,也激励着我……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区所罕见。战争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痛心的是,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下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基地,不准巡海迎敌。导致日本海军在黄海夺得了制海权。

  日军吞并朝鲜,夺取黄海制海权,清军猥琐威海,不战自败。

001wkwvgzy7sdR3lpox7d.jpg

  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鸭绿江江防之战”。10月24日,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28000人,任命宋庆为统帅,节制各军,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加上平壤新败,士气不振。日军大将山县友朋率领的第一军,30000人,士气高昂,野心勃勃。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又在江中架设浮桥,清军竟然未发觉。次日凌晨,日军渡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决抵抗,因势单力薄,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其他清军闻虎山失守,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九连城和东安县(今丹东市),清军近三万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最痛彻心扉是10月24日开始的“金旅之战”,日军攻陷鸭绿江防线的同一天,第二军25000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军港,没有在此设防。日军登陆历时12天,清军竟视而不见,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8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占领金州(今大连金州区)。

  陈列室金州西街曲氏一家妇幼10人为免遭日军凌辱,毅然投井自尽的一组蜡像故事,更让人肝肠寸断,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血债令人咬牙切齿,清政府的荒诞昏庸更让人欲哭无泪。

  清军在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日军在旅顺花园口登陆。虎狼入室,危难之际,清政府坐视不顾,致使河山断送,百姓死亡。

  11月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日,再向旅顺进逼。旅顺地区有清军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共辖33个营,约13000人。日军劝降不成,18日进抵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抵抗。次日,龚照玙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发起总攻,次日陷落。日军攻陷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死难者两万余人。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清军将帅战时溃逃,涣散人心,使抵抗者孤军奋战,力难从心,也使日军不战而胜,长驱直入。t01d501c7e02e4fc33a.jpg


  最剜心的是“威海卫之战”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基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日军对威海之战的部署是“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当年,李鸿章在威海卫建完各炮台后,即调绥、巩二军各4营分别驻守北帮炮台、南帮炮台。同时在刘公岛上驻扎北洋护军,并在海港东西两口敷设水雷248颗。整个山东半岛大约有步兵40营,骑兵8营,水雷2营,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

  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25000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同时,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在登州实施炮击。山东巡抚弄不清日军究竟要在哪里登陆,只好分兵把守。23日,日军在荣成全部登陆完毕。26日,日军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分别从荣成出发,由南北两路分头向百尺崖方向前进。战斗中,清军赵埠嘴炮台击沉日舰一艘。30日,日军集中火力攻打威海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3000人,营官周家恩依托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直至最后。日军左翼司令官少将大寺安纯被炮弹击中死亡,是甲午战争中日本被击毙的唯一将级军官。左翼支队被迫退至冯家窝,因兵力悬殊,南帮炮台被日军攻破。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的刘公岛成了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到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乃作“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推“镇远”舰管带杨用霖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亦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璧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战后——日本军事扩张,清朝跌入万丈深渊001wkwvgzy7sff5Kkk3eb.jpg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西太后和李鸿章,从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黄海海战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总理衙门。奕訢原先就主张对外屈服。10月初,奕訢出面请英国联合美国、俄国调停中日战争,因三国各有算盘,调停未获任何结果。

  旅顺失守后,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帝等人的反对,于1895年1月14日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全力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日本借口“全权不足”,将清廷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

  日本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的巨大消耗加重了日本百姓的负担,由此引发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分析国内外形势,于2月2日通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来和谈。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就想和;威海卫失陷后,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其嗣子李经方为谈判副使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3月20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父子在马关春帆楼开启和谈。当时,北洋海军虽已全军覆没,但辽东战场争战方酣。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双方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停战要求。3月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方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休战三周。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袭占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台澎除外,意在保持日本对台湾的军事压力。

  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最后修正案,其条件十分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说:“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李鸿章苦苦哀求减少勒索,均遭拒绝。

  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001wkwvgzy7sffoiZX614.jpg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开放长沙、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领事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中国,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之便利;

  •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清政府每年付占领费50万两白银。在未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出占领军。

  《马关条约》签订6天,俄罗斯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其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逼迫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交付3000万两“赎银”。至此,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一共向中国勒索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相当于清政府3年多的财政收入,更相当于日本8.5年的财政收入。用有这笔“赔款”可建7支同样规模的北洋海军。日本则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壮大陆海军实力,为下一步侵略中国打下了基础。

  甲午战争,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贪图安逸;部分将领的不战而跑,不战而降;士兵的土崩瓦解,逃之夭夭;给人屈辱和扼腕,愤恨和伤痛。最令人心如刀绞的是,战争的惨痛失败,使日本完成了侵略的第一步、第二步计划,更使中国从“天朝大国”沦为“东亚病夫”。继之又遭到列强疯狂瓜分,使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的千年大梦,战败的强烈刺痛,爱国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以命相搏、宁死不屈的壮举,令人悲恸不已,也令人肃然起敬,更促人觉醒和奋起。无数志士仁人为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在苦难中不懈探索,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1633313994259051.jpg

        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近代以来,刘公岛见证了中国国运的兴衰。

  1888年12月17日,清代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刘公岛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岛上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海军学校,海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一大批军事设施。光荣与屈辱同在,北洋水师保卫母港和舰队的最后一战——刘公岛保卫战也在此打响。在日军水陆两路的夹击之下,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门户大开。《马关条约》使清政府除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还允许日本军队驻扎威海卫。刘公岛被日军强占达3年之久。从此,刘公岛变成了甲午战争的终结之地、北洋海军的忠魂驻节之地。

  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成为其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避暑疗养之地。

  1931年,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两天占领沈阳,一周占领辽宁,三个月后占领东北。第二年他们就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把东三省从我国的版图上划了出去。日本侵略的第三步计划实现。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准备实施侵略中国的第四步计划。至1938年3月,日军第二次占领刘公岛,在岛上设华北要港司令部,驻伪海军。

  1940年11月1日,英军撤离刘公岛,至此英国租借刘公岛达42年之久。

  时至今日,刘公岛,每一处遗址,就像一页发黄的日历,记录着日本侵华的一步又一步野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莫大屈辱。刘公岛就像一座警钟,时刻警醒登岛的人们,忘战必危,落后就要挨打;贪图安逸,必不能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刘公岛作为山东省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刘公岛始名于一个传说,闻名于一场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丽的故事往往如同短暂开放的烟花般易散,伤痛的战争却像结痂的烙印令人刻骨铭心。战争是无情的,也是残酷的。刘公岛怎会忘记,1895年,军事技术上已处劣势的北洋水师,在此覆没于入侵倭寇罪恶的炮火之中。熊熊火焰,映红了蓝色的大海;滚滚硝烟,染黑了澄澈的高天;隆隆炮声,击碎了东方的和平。刘公岛是一个故事,一个传奇,更是一段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历史无情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颠覆不了的真理:国家落后就会被动挨打,个人贫穷让人丧失尊严。作者的散文意境高雅,抒叙生动,震撼人心,”刘公岛就像一座警钟,时刻警醒登岛的人们,忘战必危,落后就要挨打;贪图安逸,必不能安!“启迪心房。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