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在秋雨中行走

作者: 深山愚翁 点击:1342 发表:2021-09-27 07:43:01 闪星:2

  秋雨连绵,整整两天两夜了,还没有要停的意思。院子西南角的柴火堆里蓄满了“莎莎”的声音;大门下面接水的锈桶,演奏着单调的琴声。我掀开门帘,把手伸了出去,试探着雨点的大小。一个人在这山村的窑洞里呆了两天了,难免有些寂寞。雨再大,也得出去走一走。淋淋雨也好,满身的浮尘,不经雨水的冲刷怎么能行呢?想到这里,我披了一件厚衣,走了出去。

  云雾模糊,远处疾兽般奔走的山脉,在含蓄中隐去;大门外榆树上淋湿的喜鹊,缓声地叫着;一群麻雀碎石似得落地,又箭一样飞走。

  还是按逆时针方向绕村走走吧。对于按逆时针的方向行走,我是情有独钟的。因为,小时候村里石磨与碾子转动的方向就是逆时针的,从小赶磨时养成的习惯是难以更改的。所以,平时出来散步总爱沿着这样的方向。

  当然,首先路过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两排窑洞。西边的那一排是三孔,修建以前,这里是一排简易的土坯房。我还记得,那土坯房起先住着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这排房子里就成了喂牲口的“马号”。有一年,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使这排土坯房突然垮塌,而且还砸死了几头牛,所以,这里再也没有作为居住之地使用过。后来,一位老人花了七百元钱买了这块空地建了这三孔窑洞。当时的人们很注意保持耕地面积,建造房屋必须在原来的宅基地上,一般不占用耕地;东边的一排是五孔窑洞,原来这里也是一排土坯房,而且院子很大。生产队时期曾在这里做过打麦场。小时候,听老人们说,全乡“镇压反革命”就在此处进行的。因此,多年来,我看见这里,都觉得心里发怵。这两座院子如今都无人居住了,每天晚上我出来的时候,只能看见几个黑乎乎的窗户,如果再加上想象是够吓人的。再往上走,是我们村的一座老宅院,村里人称作东院,或者“里头院”。相传这座老宅院为一位清代武状元所建。该院分前后两院,里面的院子为主院,有正房与侧房。主房略高,由三道沙石台阶与院子相连。院子曾用方砖铺就,相当气派;前院由一座瓦房与几间较低的平房组成,可能是用于会客,厨房或者储存货物使用。我记得时,这座院子非常热闹,住着六户人家,大人们和谐相处,小孩们嬉戏玩耍,特别是逢年过节,院子里灯火通明,人气旺盛。前几年,这里也无人居住了,有人曾在此存放麦草,也有人在此圈养山羊。目前,这里人羊皆去,蒿草过房,我只敢在大门处往里看看。

  东北角的老柳树下,还住着两位老人,我路过的时候柴门紧闭,里面的一只小狗发出了胆怯的叫声。

  村子最北的那条路似乎好久没人走了。每家每户都用篱笆封堵着大门,从院子里伸出果树枝头,硕果累累。不过,有的掉落在地无人拣拾,有的还在枝头上迎着风雨。路过伯父的屋顶时,我心里“咯噔”地跳着。老人家在世时,屋顶收拾得干净,如今过世两年多了,那屋顶的蒿草也高过了他的坟头。不知道那屋子里是否漏雨,我已没信心去看了。

  村子西面所有的老院子都废弃了,只有那棵茂盛的老槐树还在坚守。

  绕了一圈,我没有遇到一个人。不过,天色发亮,雨势似乎有减小的可能。我也没有了再走下去的兴趣,还是回屋子里去吧。这时,一只只早起的野鸡从村头飞过,发出一声声刺破天空的鸣叫。


【编者按】雨中漫步,所有的尘埃都在雨中消失殆尽。漫步雨中,那尘封已久的情怀和记忆保存的容颜,此时都会像久违的云烟,在眼前萦绕晃动,这种感觉是寂寞的绽放,是孤独的宣泄,是一种情感的无声倾诉。暮然回首,许多的痴迷,许多的心思,被侵蚀消融,梳理成一段段回忆,停泊在往事如风的封印里。我们应该学会的就是平淡的面对,慢慢的追逐。在秋雨中漫步,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怀念!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