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这座老宅

作者: 深山愚翁 点击:1486 发表:2021-09-25 10:25:10 闪星:2

  谁也说不清村里的这座老宅院建于何时,从外观上看,比它略新的庙宇,在顶梁柱上镌刻着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字样。由此推断,这座老宅一定在此之前已修建好。

  在我的记忆里,老宅东西两边的阁楼还在,不过已无人使用。里面存放干草与杂物,有一股霉烂潮湿的气味。那阁楼的圆窗拱门还好,小孩们经常钻进去玩,大人们总是提醒孩子们,怕上面那些残砖败瓦掉落下来。当然,也当心有虫蚊叮咬。那个入院的门洞也完好无损,木质的门板不见了,但安装过门框的墙壁上还留着一些小窟窿。这些小窟窿成了黄鹂鸟筑巢的好地方,每年春夏都有黄鹂鸟在此筑巢。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不辞辛苦地用嘴衔着草根布丝,躲闪着孩子们的眼神进出窟窿,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营造自己的乐园。趁那黄鹂鸟不注意,我们也踩着梯子蹑手蹑脚地爬上去过多次,那鸟蛋是浅绿,或灰白色的,略粗的一头有许多发丝一样的花纹,像上等的工笔画作。鸟蛋一般有六颗,但孵出的小鸟并没有六只,一般都有一个“水蛋”。那刚孵出的小鸟像一只只肉虫,红红的,让人不敢用手触碰。只有那一张张金黄脆嫩的小嘴张开的时候,你才能认出是小鸟,否则的话还以为是一只只没有长毛的小老鼠。

  那个门洞其实很大。它是用砖砌成的,呈一孔小窑洞的形状,平时生产队的马车就停放在这里。冬季一般没人在此停留,但到了夏季,这门洞下面可成了人们避热的最佳场所。那穿洞而过的凉风,习习而来,缓缓而去,让人陶醉!

  每逢午饭的时分,不论大人孩子都端着一只粗碗,坐在门洞下面,狼吞虎咽。那毫不掩饰的“呼呼”之声,似乎还停留在那里。

  这座老宅院里原来住着六户人家,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住着长辈,台阶下面的东西厢房住着晚辈。东北角的那位长者住着两间窑洞,小时候我常去他家玩。因为女主人姓贾,是我小学的老师。那时候山村里的女人没有几个识字的,而这位长者却能当老师,想必大家都感到不解。是的,我小时候,也有这种疑问,为什么我的母亲就不识字,而这位“贾老师”却能教我们认识拼音字母呢?

  据村里人讲,“贾老师”祖籍河北,父亲为国民党军官,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炸死在临汾樊家河。后来,她随部队去到西安,认识了当时在国民党机场从事后勤保障的“这座宅院的主人”。

  按照村里的辈份,我称她丈夫“伯伯”,称呼她“姆姆”。他们在国民党溃败的时候,没有选择去台湾,而被家里人接到了这山沟里。由于行事低调,为人厚道,再加上家族人员在村里占绝对优势,他们并没有因这特殊的身份而在历次运动中受到任何的冲击。那位“贾伯母”虽然不是国家的正式在编人员,却一生从教,直到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在那个窑洞里教村里的幼儿们。可以说,现在全村三十岁以上的晚辈都是她的学生。她老人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至今,那个废弃的窑洞里还挂着她教学用过的挂图。

  她出身于官僚之家,却安于清贫,一生奋斗不已,至今让人缅怀。

  西北角住的,与东北角住的是本家兄弟。在我的记忆里,男主人满头白发,以放羊为生。他善如菩萨,为人谦和。小时候,淘气的我们总是捉弄他的羊,特别是在中午,趁他不注意,在几只大羊的羊角根部擦拭大蒜,被蒜刺激的羊根本不能正常行走,互相之间“顶角”。有一次,我们的调皮之举被他发现了,满以为非挨揍不可,而没想到他只是挥舞着那长长的“羊铲”吓唬我们。

  他也是在七十多岁身体实在不能动了,才停止放羊的。我与他虽然有长晚辈之分,但相处和谐,每次回村都同他开玩笑。有一年冬天,我那窑洞实在太冷了,便决定砌个火墙炉子。他还给我搬来几块砖。那时他已经因为脑梗塞行动不便了。我赶紧从他手里把砖接过,让他老人家坐下喝茶。

  每每思之,都让我感动不已。

  从轮廓而看,这是一座标准的四合宅院,分上下两层。最北边那五间住房上面的一排小窑洞是家丁所住;东西两边的阁楼为子女的住所;前面的“南厦厅”为会客,或者供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宅院的大门在东南方,进去后,有一道左拐弯,设两道门,便于防御。

  如今,这座老宅院已经人去院空,仅有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坚守在这里。我曾问过她,觉得孤单吗?她说习惯了,人多还觉得“麻杂”。我又问她,觉得害怕吗——毕竟那么多人在这里住过,而他们都一个个地离开了这里。她说,不怕。她感觉他们出远门了,可能还要回来。

  她的那种释然,那种安之若命,让我无言以对。

  这座老宅院确实是个谜,想一想,在物资如此贫乏的过去,在山路崎岖,运输艰难的年代,在一个纯粹以种地裹腹的小山村里,凭什么能建起这么一座庭院?

  当地有一个传说,这座宅院的老主人,原来也是一位牧羊人。有一年,他的一群绵羊每天回来路过一个山崖石洞时,都要钻进去啃食灰土,可出来时都是满身通红,牧羊人把那羊毛抖一抖,羊身上都会抖落一层亮铮铮的红粉。这全是朱砂!

  就这样,这位牧羊人,这位先辈,凭着卖这些朱砂换来的钱盖起了这座老宅,至今,据村五里的地方有一个山崖,人们称作朱砂洞。

  当愿这个美丽的传说是真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中的老宅院是作者儿时已经远去的却还如此清晰的那些儿时淘气的故事、令人缅怀的小学老师贾老师,还有以放羊为生的满头白发的男主人,为人温和的老者,那些记忆一直感动着作者。朴实的文字记录了那座已经废弃无人居住的老宅院的那些一直锁在脑海里的美好记忆。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