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宋词》六十二 刺桐——落尽刺桐花
说刺桐我有些晕菜,记忆中去过长刺桐的南方却没注意到刺桐,想来一定是在它不开花季节。
刺桐不是桐树,就像法桐不是桐树一样。我们从古至今的植物学家们或者给植物起名的民间人士们实在让我弄不明白,让我这样一个喜欢辨别植物的民间人士屡受挫折。
就拿称各种桐树的植物来说吧。
梧桐,梧桐科,梧桐属;泡桐,玄参科,泡桐属;法桐,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油桐,大戟科,油桐属;海桐,海桐科,海桐花属;本篇的主角刺桐,豆科,刺桐属。
我的老天,这些“桐树”居然没有一种属于同一个科一个属,让我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看来完全不能因为植物名称中带有同样的以为定性的字,比如“桐”,就判定它们的亲属关系,有时候它们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还是回到刺桐吧,因为不认识,所以想借认识的各种“桐”填补对刺桐的想象,但是彻底失败。刺桐不是任何一种桐,它就是刺桐。对了,还有一个添乱的《异物志》说:“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我也会想当然认为“苍梧”和“梧桐”是直系亲属,或者就是同物异名,但是,不是,苍梧“宁可”是刺桐。
刺桐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有20米不止。春天开花,鲜红色,花型就是辣椒样子,因为是硕大的总状花序,花开时节,就像一株巨大的辣椒树,或者像农人摘下穿起晾晒的大辣椒串,想象这样的情景满城都是,三月的天气,艳阳高照,满城如火如荼开遍刺桐花,岂不是一大胜景?这样的城市真有,至少福建泉州就是,也因而叫刺桐城。
刺桐生长的地方很久的从前是蛮荒之地,那里文人少,就是刺桐开的再好也没有机会登堂入室,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即便是被贬的官员去蛮荒之地,也是有了文人,于是刺桐就有机会入诗了。
就选唐·王毂的《刺桐花》吧。
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
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
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
直疑青帝去匆匆,收拾春风浑不尽。
王毂当然是在夸刺桐花。
南方的晴天以及烟雨时分,刺桐正夹道盛开。树梢上簇簇开放就像红霞一样灿烂,大热天感觉倍增精气神。刺桐那个红客不一般,比那朱槿还要鲜艳,刺桐上栖息的仙鹤惊飞了,它以为刺桐的红花是燃烧的火焰,怕把它的翅膀烧掉。我直怀疑管花的青帝走的匆匆,没有把春天带走,直留下刺桐热情似火。
加上唐代的刺桐花,大概就对刺桐有一定的概念了,热情似火,豪情万丈。
现在到了宋代,欣喜的是可以在宋词里再见刺桐。不多,只有两首。
先从不可或缺的辛弃疾开始。
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很难想象这是辛弃疾写的词,特别不“豪放”,但又十分欣喜他写这样的词,有一种柔情叫英雄的柔情,所以分外动人,否则,宋词里太多的“闲愁”,闲也把人闲死,愁也把人愁死。
家住江南,清明、寒食两个节气都过了,正是仲春。长满花丛的路上,一番风雨过后,径上就是一片狼藉,那是落红遍地。落花随流水而去,满树就是青翠稠密的树叶。时光流转,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冷就真的退去了。
庭院寂静,独子想念佳人,却无处可以诉说,真是愁极了。怕那黄莺、小燕得知我的心思。书信不知下落,思念的人没有没有消息。就算是上楼又怎样,看见的不过是“平林漠漠”,“一带伤心碧”。
火红的刺桐花落尽了,天气已经很暖和了,但是我思念的人却不见。一下子把饱满热烈的元素就熄灭了。
更多的不想甚解,比如和政治关联。
再看马子严的《孤鸾·早春》。
沙堤香软。正宿雨初收,落梅飘满。可奈东风,暗逐马蹄轻卷。湖波又还涨绿,粉墙阴、日融烟暖。蓦地刺桐枝上,有一声春唤。
任酒帘、飞动画楼晚。便指数烧灯,时节非远。陌上叫声,好是卖花行院。玉梅对妆雪柳,闹蛾儿、象生娇颤。归去争先戴取,倚宝钗双燕。
马子严是南宋末年人,中过进士,当过小官,福建人,之所以提他是哪里人,自然是因为他写到刺桐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春天来了,沙堤已经酥软。昨晚的雨刚停,地下洒满了满地的梅花。东风吹过,比那马蹄驰过还要迅疾。湖水渐渐绿了,粉墙爬上树荫的影子,阳光正好,烟气葱茏。猛听得烟火一般的刺桐枝上一声鸟鸣,知道这是春回来了。
街上酒肆的旗子飘动,想来是营生不错,快到清明了,春的气息就更近了。小路上传来叫好声,好像是艺人在表演。也好似那歌舞伎楼。不管是玉梅对雪柳,还是各种簪钗,女子们都争相妆饰。
有意思的是辛弃疾写暮春,刺桐花落尽,马子严写早春,刺桐花正艳。从刺桐树中传出鸟鸣,那春的意蕴就浓了。
这就是宋词里的刺桐,不张扬,不如火如荼,竟是安静的像梅杏。灿烂,但不喧嚣。
【编者按】刺桐非桐。学者反复考证,认真分辨,得出这一认识。王毂“刺桐夹道花开新”,大赞刺桐。辛弃疾“落尽刺桐花”,寄情刺桐。马子严“蓦地刺桐枝上,有一声春唤”,以刺桐唤春。同是刺桐,不同人笔下作用不同,物同人异也。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