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误打误撞的蓝田游学记

作者: 张立民 点击:5186 发表:2017-09-22 20:10:06 闪星:7

摘要:尽管事先没有作功课,实际上来去很方便。知道来处,才明去处。第一次站立行走的蓝田人,不仅视野宽了,而且腾出双手使用工具。人类的每次重大创新,都会迈上文明的新台阶。

1506121857126556.jpg到西安旅游,一般都是先市内后郊外。市内有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和大小雁塔等景区,郊外有骊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更远的有法门寺、蓝田猿人遗址和壶口瀑布。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需要灵活调整,去蓝田猿人遗址就是如此。

那天,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赶到西安火车站的东广场,准备乘长途汽车去法门寺瞻仰驰名中外的佛指真身舍利。谁知车站的工作人员略带歉意地告之,直达车已经停开,要去只有到城西长途汽车站乘早班车,一看手表已经来不及了。正在惋惜和踌躇之中,一辆大巴车上传来了陕西口音的女高腔:“蓝田,蓝田,去蓝田的马上发车啦!”我们急忙赶过去询问:“去蓝田猿人遗址吗?”女乘务员一脸迷惑地看看我们:“去县城,不去遗址。要上就快上。”我们想到,既然叫蓝田猿人遗址,肯定是在蓝田县境内,管它距离县城还有多远,先上了车再说。车上坐的都是当地人,说着带有陕西腔的普通话,大致能够听得懂。我们试探问邻座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去蓝田猿人遗址怎么走?”她说的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个车只能到县城的客运站,您要去的地方在公王岭,去那里有村村通小客车可以坐,到县城后我再帮你们找。”听了这话,我们顿时松了一口气,打心眼里感谢那位热情的女孩。

汽车出西安,奔驰在一片平原之上,就是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所写的白鹿塬。依然是亘古而厚重的地形地貌,依然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遍地人烟,不知有多少英雄人物从这里走向全国。隆隆的汽车马达声,使乘客们昏昏欲睡,而我们却放开了思想的缰绳,忽然想起大学时听课的情形。历史课的宁教授正在讲上古史,什么白垩纪、更新世、人类化石,他讲得津津有味,大家却听得目瞪口呆。而他不时地提问,更让大家面红耳赤。特别是关于蓝田猿人的问题,那可是100多万年以前的事,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也是一头雾水,只记住一点贾兰坡在蓝田考古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宁教授虽然已经作古,但他讲起蓝田猿人时那股极为兴奋的样子,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如此来说,蓝田之旅成了对宁教授的最好怀念。1506121938550720.jpg

车进了县城的客运站,邻座的姑娘果不食言,领着我们在一排排的汽车中穿行,直到看见发往公王岭的小客车。她还直接找到司机,再三叮嘱到达时别忘了招呼我们下车。我们赶紧多谢姑娘,并感叹受过教育的就是不一样。车又出发了,开始进入山区。小客车遇村就停,见人就拉,打个招呼就可以随便上下。车走的是环山线,在行进中忽然看到蓝田猿人遗址的牌子一闪而过,赶紧招呼司机停车。司机说,还不到,从那里去要走很远的路。又跑了一段,司机才喊到了。

下车的地方叫公王村,远处是秋日里的秦岭。满眼都是冬小麦的绿色,其间点缀着柿子的红色,一片宁静的田园景象。公王岭在哪里?我们向一位老者问路。他不仅指出行进的方向,还主动领着我们走了一段。陕西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是这样的热情、纯朴,问路时没有不理睬的、不耐烦的,他们生怕你走丢了,有的还要专门送你一段路。

穿过散乱的民居,一个造型拙劣、色彩斑驳的牌坊横在上山的路上,上书“蓝田猿人遗址”。这么有考古价值的一个景点,竟然坚着如此简陋的牌坊,真让我们感到寒心。但蓝田猿人生活过的地方毕竟就在眼前了,在鸡鸣狗吠中,我们来到一座小山的半山腰,看到一个青砖围合的小院。门前没有车辆,没有人影,好像是一户人家。走近了才看到招牌,可是售票室空无一人。我们感到不可能吧,这可是闻名中外的蓝田猿人遗址,第一个直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啊。我们大喊了一声:“有人吗?”一个人中年人应声而出,他面带着诧异的表情,那意思是你们上这来干什么。与他对话才知,那里是很少有散客去参观。我们两个人徒步走上来,反倒让他感到十分意外。询问门票价,才12元钱,还不及其它景点的零头。我们一时无语以对,蓝田猿人遗址呀,你怎么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被冷落的对象。1506122005104244.jpg

在面积不大的展室里,从蓝田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到当年出土的动物化石、石器等,应有尽有,令我们大开眼界。那个头盖骨来自一位中年女性,骨壁极厚,眉脊粗壮,额骨较低,与现代人的形象相差很远。在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那里曾经是热带气候,植物茂盛,动物繁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猛兽较多。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与之斗争。那时的蓝田猿人只能使用石器进行狩猎,他们的智慧还处在发展阶段,在生存上具有很强的原始性。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顽强和坚韧正是他们遗传的优良品格。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向他们鞠躬致敬。

出了展室,顺着房后的山坡拾阶而上,来到当年考古发掘的现场。迎面有一个六角形的纪念亭,中间有复原的蓝田猿人胸像和纪念碑。后面有地质年代剖面展示厅,十几米高的黄土堆,清晰标出9个层次。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就鲜活地刻在那个剖面上。过去怎么也无法理解的更新世,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蓝田猿人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直立行走的。没有他们的大胆尝试,中华民族恐怕至今还要四脚着地哩。这不愧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和研究,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空白。不仅要感谢蓝田猿人的勇于创造,还要感谢贾兰坡先生及一大批考古学者的辛勤研究。蓝田猿人是中国的骄傲,是世界的瑰宝。

在院内、屋后、岭前,我们足足盘桓了3个多小时。中间还来过一对青年男女,我们以为他们是学考古的学生。可看他们的行为却不是那回事。他们根本不看土层剖面展示厅,只围着那个纪念亭转,拍了几张照片,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结果一付很失望的样子,便随手扔下一个饮料瓶和两个食品袋,扬长而去。自古蓝田出美玉,他们是不是来找蓝田玉的。但,我们相信在他们脑海里留下的是蓝田猿人印象,而不是什么玉石。

离开蓝田猿人遗址,我们又到附近的山上、田头、树下徘徊了许久。心中的最大疑问是:蓝田猿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第一次直立行走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捡起一块石头掂一掂,捧起一把土看一看,一百万前也是这个样子吗?这个地方太值得研究了,实在不忍离去。可是,那里无处就餐和住宿,我们只好在柿子树下捡了几个又红又软的柿子来充饥,权作当了一回蓝田猿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生动的描写了自己几经周折,寻找蓝田猿人遗址的经历,读者不仅被一位探寻者的执着求知精神所感动,也和作者一起,了解了神秘的一百多万年前的蓝田猿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第一次直立行走有什么样的感觉?等等,年轻时课堂上学习的令人好奇的知识,不禁鲜活起来。一篇好游记,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导游性于一体。文字流畅,文笔优美,对于读者,也是很好的长知识的机会。推荐阅读。编辑:柴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