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点稼穑的常识
“稼穑”最早可能出自《诗经》,《诗经·魏风·伐檀》有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用现代汉语翻译“稼穑”一词,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故而“稼穑”就是: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不事稼穑,就是指不从事农业劳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从事具体的农业劳动。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也没有必要让人们都去从事具体的农业劳动和生产。
但是,无论如何分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人都是要吃饭的,明白粮食怎么来,懂得农业劳动者的基本状况,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常识,也应该是基础教育应该教给孩子的基础知识。
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看了几个小视频触发的感慨:被采访的对象都是一些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年轻人,问的问题也很简单:你觉得农民一年的收入有多少?你知道面粉一斤多少钱?
那些被采访的对象完全一脸懵逼,有说农民一年收入很高的,有一百万吧,有说起码有七八十万吧?回答一斤面粉多少钱的时候,有人很可爱地回答道:很贵吧?一百块钱?五十块钱?
许多人看了,可能只是笑笑而已,说明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根本不了解农业,根本不了解农村,也根本不了解农民,他们对于农村的隔膜,对于农业生产的陌生,让人觉得无知得可笑。
但这种状况仅仅是可笑吗?
倘若说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不了解这些尚可以理解的话,用同样的问题去问那些刚刚离开农村没有多久的孩子,估计能够回答得基本准确的,也没有几个。
这不能怪那些孩子,因为我们的教育很少教给孩子这些知识。甚至我们的家长,也很少给孩子说这些。
中国的家长们,从来都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的,即便是经济实力不允许,所谓“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于是,自己咬紧牙关,流血流汗,也不能让孩子吃苦,久而久之,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劳动的艰难,挣钱的不易。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到了城市之后,最容易和别人进行物质上的攀比,衣服、电脑,手机……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没有钱,就向父母要,一要居然就能要到,所以,孩子觉得一切应该都很容易。假如要不到,那一定是父母不想给,也就一定是父母的错了,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要让他知道农民一年挣多少钱,一斤面粉卖多少钱,的确是一个难题。
教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很快,城镇化步伐也很快,城镇化人口增加很快,但毕竟农业人口依然占大多数,年轻人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普遍隔膜,恰恰反映了教育的某种缺失。
【编者按】作者开篇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解读让孩子懂点“稼穑"基本常识性知识的必要性,进而引起下文作者对几个小视频所触发的司空见惯的怪现象,从而提出本文所要议论的话题。主体部分主要论证了中国式父母从来不让孩子懂得“稼穑”知识,更加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就连农村出来的孩子也竟然一点不懂“稼穑”知识,导致孩子们之间泛滥攀比之风等一些溺爱带来危害的怪现象。中国式家长即使再苦再累,甚至于“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孩子误以为父母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造成了孩子们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劳动的艰难,挣钱的不易,更不懂得农民一年挣多少钱,一斤面粉卖多少钱的难题。文末得岀结论,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