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香”飘大方

作者: 平常心 点击:1148 发表:2021-08-24 11:49:32 闪星:2

摘要:很快,我就知道奢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还知道了为什么会“香风”吹,“香意”浓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在这里,你随便问一个人,或许他会不知道省长、县长姓甚名谁,但他绝不会不知道奢香是谁。之所以从官方到民间,这样多的人都愿意把这个名字冠在自己头上各种各样的牌匾上,是因为他们心里始终装着这个名字,不愿忘掉她。六百多年前,这个女人在以大方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这个“王国”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给这里带来了安定、发展和繁荣,这里的人们以能成为她的子民为幸,她曾经象而且至今仍然象一个仁慈的“国王”一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热爱。这里永远是她的领地。

    夏天,在黔西北地区转悠,发现这里农村乡镇的地名十分有趣,不是叫羊场镇,就是叫马场乡、猴场乡……地名多数总是在十二生肖的动物圈儿里打转,有时刚离开了马场,不几天后又到了马场,以为迷失了方向又转回了原地,一打听才知道,此马场非彼马场也。当然也有不愿与动物为伍的,如珠藏镇,我还在那里住了一宿,感觉名字不俗,就向当地人打听镇名由来,经解释才知道,珠藏者,“猪场”之谐音是也,若干年前,当地一些文士乡儒认为猪场名字欠雅,向当局者提议改成现名。你看,还是离不开生肖。解释者还说,方圆数百里,但凡地名与生肖不搭边的,倒溯若干年,都还是这个家族的一员。这些地名虽文雅不足,但生动、鲜活有余,乡土气息浓郁,农民叫起来十分亲切。但使人感到困惑的是,如此规范有序的排列组合,究竟是天意的安排,还是人亊的杰作?对此我百问不详,百思不解,以至到了大方县,这个迷团才得以解开。 

大方县地处乌蒙山区,县城建在一个山坡上,从贵毕公路岀口到县城,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但要爬一个一公里多的长坡,坡很陡,名叫“迎宾大道”,但如果象我一样是步行,那就完全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了。虽然进城时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但我还是很快就喜欢上这里。这里的海拔有一千多米,虽然正值三伏,却非常凉爽,想到重庆现在正处在火炉中的感觉,这里真的太惬意太舒服了。在县城转了一圈,发现这里不仅凉风徐徐,而且“香风”阵阵,横贯全城的一条宽阔的街道叫“奢香大道”,是县城的主街,分为奢香南路、奢香中路、奢香北路,有两公里多长,几乎把整座县城串联起来。街道两旁,奢香公园、奢香广场、奢香宾馆……,以奢香命名的各种建筑、公共场所遍布全城,真有点“香”风阵阵,“香”意浓浓的感觉。 

       很快,我就知道奢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还知道了为什么会“香风”吹,“香意”浓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在这里,你随便问一个人,或许他会不知道省长、县长姓甚名谁,但他绝不会不知道奢香是谁。之所以从官方到民间,这样多的人都愿意把这个名字冠在自己头上各种各样的牌匾上,是因为他们心里始终装着这个名字,不愿忘掉她。六百多年前,这个女人在以大方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这个“王国”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给这里带来了安定、发展和繁荣,这里的人们以能成为她的子民为幸,她曾经象而且至今仍然象一个仁慈的“国王”一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热爱。这里永远是她的领地。 

怀着对这位神奇女人的崇敬和好奇,我走进了县城北约一公里的奢香博物馆。这是一座仿照彝族土司庄园建造的博物馆,建筑格局渗透着浓厚的彝族传统气息,尤其窗户和屋顶上火焰形状的装饰,展现了彝族是“火”的民族的特征。大门上方是用汉、彝两种文字书写的“奢香博物馆”匾额,门前有半月形石阶,顺着石阶拾级而上进入门厅、厅堂,与门厅、两厢廊房构成双层四合庭院,整个布局结构紧奏,气势雄浑。在正门石阶下面的草坪上,屹立着奢香夫人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馆内陈列了有关奢香夫人生平和功绩的各种资料。反映其一生的电视剧反复播放。在这些平面和立体资讯的共同作用下,你会感受到一个具体、生动、鲜活的巾帼英雄形象。 

所谓“形势”一词,应是从棋局术语中借用,“形”和“势”在棋局中分别作单词用,现多合用作词组,表示政治、军事、经济发展趋势。弈中高手往往轻“形”重“势”。自古以来优秀的政治家都是能洞察大势的高手,他们顺“势”而为,应“势”而作,在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奢香夫人就无愧于这样的政治家。 

奢香生于1361年,14岁嫁与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20岁时其夫病逝,因子幼,由其代理夫职。执政之初,大半中国处于朱元璋的明军占领,但西南仍在元军控制之下,贵州处于元、明双方拉拢争取的地位,何去何从,考验当权者的政治慧眼。奢香看清大势所趋,坚持不卷入分裂割据的政治旋涡。并劝说、开导其他土司归顺明朝,协助明军平定贵州、云南,避免了军队和百姓无谓的牺牲。朱元璋赞道,“得奢香归顺,胜得十万雄兵”。西南平定后,部分土司因不满朝廷,共谋反叛,乌撒、乌蒙、东明等土司相继发难,导致朝廷派大军镇压,“斩首三万余级”。而黔西北水西一带未卷入这场动乱,奢香以她敏锐的政治眼光,又一次避免了水西人民遭受生灵涂炭。 

如果说奢香能从维护国家统一大局出发而果断决策,展现了她的政治远见、魄力和胆识的话,那么她与马烨的斗争则凸显了她政治上的成熟和智慧。当时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马烨是朝廷派任贵州的都督,奢香是水西彝族的土司,同时也是朝廷任命的贵州宣慰使,官职约低于马。马为了实现他用“流官”代替“土官”的大汉族主义意愿,决定设计激起水西彝族“造反”,然后乘机出兵。于是他借故将奢香扣押,并剥光上衣,“裸而鞭笞其背”。一个省军级武将竟然将另一个副省级女“高干”打了,而且如此侮辱,真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极大地激怒了水西彝族官兵。水西所属“四十八部”首领“咸集香军门”,宣称“愿尽力助香反”。这时的奢香,虽然又恼又羞,但她并未“恼羞成怒”。她以惊人的冷静和清醒的洞察力,敏锐地识破了对手的诡计。以当时的情形,与马烨放手一搏并非没有几分胜算,毕竟“强龙难斗地头蛇”。但这难免要付出无数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善良而睿智的奢香不愿这样做,她有更好的办法。

 任何封建统治者都会把江山社稷的稳固看得胜过一切,奢香正是看准了朱元璋的这一“软肋”,她深谙朝廷当时安抚边疆、稳定西南的迫切愿望,她决定将与马烨的矛盾“上纲上线”以争取皇帝的支持,借助皇帝除掉马烨。所以她尽管知道马烨是朱宠信的战将和功臣,还是胸有成竹地走了这步险棋。她先是游说贵州宣慰副使夫人上京向皇帝陈述亊件缘由和当地民众的情绪,以作铺垫。随后亲自上京告御状。她分析形势,陈述利害,继而作出承诺,表示愿世代忠于朝廷,永无二心。朱元璋明知“马烨忠洁无他肠”,但经过权衡利弊,还是将马烨处死,不惜“惩处一人以安一隅”。奢香终于兵不血刃,借力发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斗争的胜利。即将发生的民族仇杀得以避免,箭在弦上的血腥战乱得以消弭。如此的沉稳和冷静,如此的勇气和智慧,如此的成熟和老到,这些都与一位年仅二十三岁的柔弱女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又如此不可思议地在奢香身上得到了统一。 

其实更多让当地百姓对奢香念念不忘的,还是她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时的贵州,经济十分落后,奢香执政十五年,使当地与内地的差距至少缩短一百五十年。她的办法用今天的眼光看,一点不新鲜,就是对外“开放”: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耕织技术和文化;对内“改革”:实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首先是遍设集市,这就要接着前面生肖地名的话题了。当时的贵州,各自封闭割裂,百姓之间,地区之间缺乏交流,几乎没有固定的集市。据史料记载,当时农民用两匹马只能换一斤盐。奢香将辖区范围划片分区,遍设集市,或三天一集,或五天一市,按地区顺序逐日轮流赶集赶市。为了便于管理,也便于百姓记住,这些集市当然得有名字。但一时之间要取出这样众多的又好听又好记的名来还确实困难,于是想到了人类惯用的简单办法:按序号排列。1、2、3、…,这是西方人的习惯,当时的中国人一般是用甲、乙、丙…,或子、丑、寅…。也许是考虑到当地大多数百姓对这些抽象的什么天干、地支也搞不大懂,奢香最终选择了十二生肖作代称,按顺序排列,对这些动物,百姓既熟悉又喜爱,容易记住。于是牛场、羊场、马场…就这样流传了几百年。这些固定集市后来逐渐成了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百姓之间亙通有无,各地走南闯北的客商不仅带来了各种物资,尤其是带来了先进的耕织技术、文化和理念。大门敞开后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此外,奢香还大力发展教育,聘迎汉儒,开办宣慰司学,传授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奖励耕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奢香还是“要致富,先修路”的“先觉”者,她主持修建的“龙场九驿”大道,堪称当时横贯贵州,通达滇、蜀、湘边境的“高速公路”。令人称奇的是,其中贵阳至毕节驿道的走向,竟然与现在的贵毕国道公路大部重合。至今,在大方县城附近还保存有一段五公里长,四米宽的古驿道。我徘徊在这条连接古今,穿越时空的石板大道上,思绪万千,耳边仿佛传来清脆幽远的马帮铃声,眼前依稀影影绰绰是南来北往的行人、车来人往的客商。但悠悠岁月长河,“毕竟东流去”,曾几何时,这里已没有昔日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只留下,几分空寂,一派苍凉。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这里风光不再,但名声依旧。数百年来,直到今天,这里的人们一直睹路思人,念兹在兹,为它曾经的辉煌而骄傲和自豪,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他们敬爱的奢香夫人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博物馆参观时,我遍寻各处,未见奢香撰写的任何文章、言论,探究她精神世界和思想的愿望落空,不免有几分遗憾。此时看着眼前这座躺在地上历经六百年不朽的丰碑,我终于明白,她不愿多说,是因为她知道淳朴、单纯的贵州百姓不在乎她说些什么,只在乎她做些什么。“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段虽空寂、沧凉但寄托着当地百姓浓厚情感的石板路,还有那代代相传的生肖地名,比之印在纸上的文字,更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这难道不值得后来的当权者深思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香飘大方”,什么香?什么大方?走进黔西北大方县,大方原来是一个地名;香呢?发现大方县城衣食住行大都以“香”命名,香风阵阵,香意浓浓。什么原因?原来这里有六百年的人文典故。六百多年前,黔西南属于元明争控之地,有个叫奢香的嫁于贵州宣慰使为妻,后妻继夫业,机智敏锐,顺势而为,纵横捭阖,避免生灵涂炭,争取朝廷扶持,科学管理集市,修建龙场九驿,大力发展教育及传授先进文化和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当地却找不到她一片字迹,真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至今已成为滇西北历史发展中的一座丰碑,人们为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就以她的名字取舍各种名称,推进时代的发展。资料详实,主线清晰,用语恰当。特推荐阅读。 编辑: 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