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

作者: 草木世山人 点击:1839 发表:2021-08-20 09:14:50 闪星:2

摘要: 注: 回忆文化大革命中,我十七岁时从明光地走滁州,全椒,和县金河口坐船到芜湖,景德镇,瑞金,井冈山,衡阳,武汉,南京,回到明光。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大连海运学院几位学生徒步串联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事迹报道后,在全国又开展了徒步串联活动。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主席生日这一天,我和管店中学同学,华建业,张永成一行三人,早晨,顺着嘉山县(今明光市)明光镇南大街向南,到了三孔洋桥,上了铁路道基,向南走去。

  阳光照耀在白雪复盖的原野上,发出刺眼的光线,使大自然显得分外妖娆。雪很厚,每走一步都发出“嚓嚓”声。

  向南,向北的串联队伍很多,有三,四人的,七,八人的,还有十几人的。有的还举着某某学校徒步串联队的旗帜。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向前走着。

  我们人少,就跟着汇聚成大队伍,向南走去。我们的目标是革命红都瑞金和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走到滁州沙河集,天已黑了,我们就在接待站安排的小店睡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吃了早饭,把军用水壶灌满就出发了。

  中午,我们从滁州转向全椒方向,这个方向串联的队伍较少,我们正走着,忽然有三个女学生赶到我们前面,也许是男生的好胜心吧。

  我们加快步伐又赶到了她们前面,我们始终把她们保持在几十米距离。走了一段后,她们在后面大声喊道:“前面的同学哪里去!”我们回道:“后面的同学哪里去!”我们放慢了步伐,她们就赶了上来,我们介绍了姓名,学校和要去的地方。

  她们是滁县(今滁州)一中的,一个叫魏杰,另俩个根据她们性格取了绰号,一个叫豆豆,一个叫小不点。

  她们根据我的名字诣音夜晚明叫我“一盏灯”我们就汇到一起一同向前走。

  晚上,我们在全椒县接待站按排的旅社住下。

  早上,我们就朝着和县方向走去,路上,我们谈论着毛主席的语录,诗词。不时用各人的绰号开玩笑,一路很开心。

  她们显示了城市女孩的开放,热情,善良。晚上我们走到和县的一个江边小码头,叫金河口。

  只有几户人家,我们就分住在接待人家的里,外间。

  主家告诉我们毎天只有一班开向芜湖方向的轮船。

  第二天,我们登上了开向芜湖方向的小轮。水花哗哗顺着船舷向后流去。我站在船边,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头涌上了毛主席的一首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学生时代的这首词,激起多少学生欲改变世界,指点江山的理想和豪情。但社会是现实和残酷的,并不能按理想的轨迹而运行。

  那时,能够主宰大地,指点江山的只有毛泽东!

  但人是要精神的。毛主席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现在还能掀起心中的激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品第一章交代了记叙的要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作为一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弱冠之年和碧玉年华的几位学生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即是毛主席生日这一天,满怀心中欲要改变世界,指点江山的理想和豪情,唱响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徒步串联活动的开端序曲。这一在全国高调开展的徒步串联活动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到底如何呢?拭目以待吧!温馨提示:把文章体裁改成了纪实文学,不知恰当否?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以便迅速改正!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