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百年的信物

作者: 深山愚翁 点击:1174 发表:2021-08-01 10:29:12 闪星:3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当我打开这个木盒子的时候,里面冒出一股潮湿、腐沤以及纸屑尘埃的气味。我小心地触动了一下,那些卷裹在一起发黄发黑的麻纸团,空气中即可弥漫着一股粉状的雾气。我用手背挡着嘴,扭过头,轻咳了几声,继续往外挪动那些不知藏了多年的麻纸。直到把那张最上面的皱巴纸团,轻轻地展开以后,我才明白过来,这是一个存放地契的盒子。

  盒子是长方体形状,长约一尺,高有四寸。虽然表面有些泛黑的脏污,但仔细辨认,还能看出早年枣红色油漆的痕迹。盒子虽小,但完全采用卯榫结构,与做一个大木箱一样的工序。只是盒子的盖子,采用了抽拉方式,也就是在顶部两块木板的内侧,分别凿了一个相对的凹槽,而这块盖木又恰好卡于这两个凹槽之间。只能前后抽动,不能上下移动。在盖板的一端,还安装着一个手工打制的折勾形铁质合页。按理应该能上一把小型铁锁的,但此处并没有铁锁。看来,祖辈们也没有把它当作特别贵重的东西加以保管。

  多年来,这个盒子一直存放在屋后一个旧式的立柜里,而这架立柜一直是二爷生前存放衣物的地方,自然没有多少人注意它的存在。二爷去世后被发现时,已经是1983年了。转眼间,已是三十七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再次打开这个木盒,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祖辈们那一段一段辛酸的历史记录,内心有一股敬重、悲苦、惋惜、珍爱等,搅拌而成的滋味。与其说,从上往下的翻阅,逆着历史的河流而上,不如从下往上,沿着祖辈们走来的足迹,探寻一下他们一个个谨慎的脚步,感受一下他们在每一次房地交割中的喜悦、难舍、焦虑与期待的心情。

  时间的久远,再之存放环境的潮湿,使这些地契的字迹大多失去了原有的清晰。有些甚至连立约的时间都已无法辨认,但从能够辨析的文字里,还是能够体会到卖地人的处境。在一份无法辨析时间的契约中,有一句话“因钱粮急需,无法变通”,所以,卖房卖地。从这一模糊的文字中,可以体会到,视“田产如命”的祖辈们,此刻或许正面临着家中最难的困境。或许饥饿的妻儿正等着下锅的米面,或许生病的家人正在救治的途中,或许,有许多我无法想象的或许。如果不是实在难以克服的困境,怎么能舍得把自己赖以活命的土地卖给他人呢?

  再仔细阅读,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许多交易只是在本家亲戚内进行。从多张契约中可以看出里面有“与其本家亲戚”“立约”的词语。尽管我已经搞不清这些本家亲戚真实的血缘纽带,但从“约文”的表述中“其弟”“其叔”这些简介的文字当中,还是能够大致判断出当时他们的关系结构。

  让我感到好奇的是,有几张地契中,记述着我大爷爷与二爷爷之间的交易。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大爷爷一直在卖出,而我二爷爷一直在买进。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村子里流传多年的笑话,也就是“我大爷爷卖了一辈子,我二爷爷买了一辈子”。这弟兄二人真有意思,“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后,还是自己家的。

  现在想一想也是,如果没有大爷爷的一直“卖”出,就不会有他的后来贫协主席的“身份”;如果没有二爷爷的一直“买”进,也无法维护家族多口人的生活。

  世事如烟,顷刻间,这些已经化作了历史的尘埃,早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一句笑谈,或者族人晚辈中多情善感者的一声喟叹。

  在这些契约中,我还可以看出,祖辈们对规则信仰与遵守的那种“绝”劲儿。几乎所有的契约里都有“立死约”“不得反悔”等字眼,而且至始至终,没有发现一份由于反悔而另外订立的契约。这些约契,像一个个钉子在历史的瞬间,固定了那些既成的事实,像他们向前而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也像他们死而不屈的人格,一直延续到现今。

  看着这些契约上的名字,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历史现场。他们围坐在一个小小的木桌旁。交易双方,在说和人、见证人、执笔人的共同见证下,进行着自己人生过程中一次次庄严而神圣的事情。他们也许正经历了一番讨价还价,也许正经历着成交后,一时的平静、喜悦或不舍,也许为了答谢说和人的不辞劳苦,还准备了一杯老酒等等。从这些说和人的签字中也可以读出,有的人是当时的“村长”,有的契约上还盖着当时“政府”的方块公章。我不敢想象,这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能在自己普通交易中盖一个县政府的公章是多么不易的事情!

  百年来,家庭乃至国家,都经历了许多始料未及的事情,但这些契约还是保存了下来。契约上的那些地名、界域,如果仔细的推敲还能琢磨出来,但其归属早已像日出前的山村,云雾缭绕。我辈留之,何用之有?不过,果真先辈有知,尽可安心好了,晚辈不才,但已仔细阅读,且作文以记之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所写的百年的信物是存放地契的盒子,盒子里存放的卖房卖地的契约中体现的祖辈们所经历的诸多生活困境,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感叹于祖辈们走过的沧桑岁月,历尽磨难的让人钦佩而又辛酸不已的卖房卖地的历史。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村子里流传多年的 “我大爷爷卖了一辈子,我二爷爷买了一辈子”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笑话,演绎了祖辈们面临家中最难的困境时,作为当家人维护家族多口人生活的秘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历尽百年沧桑保存下来的契约所彰显的祖辈们对规则信仰与遵守的那种“绝”劲儿和为了摆脱生活中诸多的困境而形成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格魅力。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