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把明光浮山堰写入西游记中
吴承恩,江苏淮安府人,明朝正德年(1506年)出生。是一位文学家,医药学家,行者。他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出宏伟巨著《西游记》。这部作品现在还被许多国家,拍成电影,电视剧,动漫,……到现在还被人们关心与喜爱。
他为什么把安徽省明光的浮山堰写入名著《西游记》?
我来讲讲,吴承恩,他在西游记中所说:
在《西游记》六十六回中: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这枝兵也在南瞻部州盱眙山滨城,即今泗州是也……”
“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真好去处:
南近江津,北临淮水。
东通海峤,西接封浮。”
注:这里是孙悟空从空中鸟瞰盱眙一带的情景。
这首诗是说:
南近江津:南面有通向长江的码头,津是码头的意思。
北临淮水:北面临着淮河,盱眙在淮河南岸。
东通海峤:盱眙向东过了淮安,就是《西游记》中的东海边的海洲(今为连云港)就能见到东海中的山。
峤:尖而高的山。
西接封浮:浮山是当时盱眙县辖下淮河岸边的一座山。
接:连接的意思。用西接是对的。
封浮:据《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三年,甲午,公元514年)记载:梁武帝 (萧衍)命南起浮山,堰封淮水,以灌寿阳(今安徽省寿县)。
这是当时在淮河上筑堤坝想“以水代兵”的一次重大事件。
堰封之地应是现在的明光浮山,在书中而称之封浮。
吴承恩为什么要把当时的泗洲府盱眙县浮山与浮山堰写入《西游记》?
因为泗州府与淮安府是二个相连的府辖。浮山,盱眙与淮安,(古称海洲)连云港是同一个淮河水系,有依依相连的淮水之情。后在淮安,通向连云港的河道淤积了。改由运河入长江。
连云港也称淮海。海洲(今连云港)是属淮安府管辖。佐证故事是发生在离他家很近的地方,增加了是他(吴承恩)写的证据。
浮山在淮河岸边,原来上面也有寺庙,庭院。唐代诗人李绅途经此地,作诗《入淮至盱眙》,宋代诗人苏轼由颖州太守调任扬州太守时,途经此地,在山上作《浮山洞》一诗。
是因为当时淮安府与泗州府盱眙相连,距离很近,而浮山风景秀丽,又依傍淮河,可供过往船客登山揽胜,又可在灵岩寺院中小憩,浮山当时是淮水中的观淮胜地。吴承恩来过浮山,不然他不会了解浮山与堰封淮水的事件背景而称之“封浮”,这也说明浮山堰的历史事件在过去的世代中,对人们影响很大,而把它写入《西游记》。
【编者按】《西游记》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其讽刺性特别强,场面滑稽、情节有趣、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皆为男女老少所喜爱,体现了杰出的喜剧艺术性。吴承恩活了83岁,在古代算是非常高寿的了。他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深刻刻画了这一官场现象。那些天庭下凡来的妖精,无论闯了多大的祸,但就是因为背后有靠山,往往被要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的时候,他们背后的主人就出现了,然后三言两语,就把妖精救下了。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山精野怪,却难逃一死。这就是有背景和没背景的区别。作者的随笔言简意赅,道出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品赏阅读。编辑:李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