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宋词》之三十五 莎草——平莎茸嫩
莎草有很多种,我们常见也容易引起注意的是在水边或者潮湿地长的异型莎草,它会在茎的顶部开花结实,但没人以为那是它的花和果实,因为那是暗淡的褐色,不规则疙疙瘩瘩的聚拢在一处。
很小就注意到这种长相特别的草,但从不知道它的名字,周围人也不知道,最多告我“就是杂草”了事。但我们的古人不这样,他们不仅给它起了名字,还探索出它的功用,比如可以编织器物,比如席子、蓑笠等等。
香附子也是莎草科莎草属的植物,《名医别录》中就称为莎草,《唐本草》才开始称为香附子。《本草纲目》称为“莎草香附子”并描述它的形态:“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是有名的中草药,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用。
更远的古代,比如《诗经》时代,先民就知道莎草,并起名“薹”、“莞”看起来很陌生的名字。在《小雅·南山有薹》中感受一下:
南山有薹,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意思是:南山生莎草,北山长藜草。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后来“薹”等变成莎草后,就在唐诗中找到了它,很少,只找见李白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有。诗很长,就选有莎草的一节吧。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节选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这是写给参军元演的,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欢聚,诗就回忆他们几次相聚的情景。此段是李白到了并州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受到元演和他父亲的盛情款待。他很感谢元演父子“贵义轻黄金”的豪爽,每天好吃好喝好玩,李白都没有回家的心思了。
他们还一起游览了太原的名胜晋祠,晋祠的水像碧玉一样美妙,湖上泛舟,鼓乐相伴,微波中莎草翠绿摇动,那是怎样的快意人生。后面还有,就是看透人生,要及时行乐。已经不关莎草什么事了。
到了宋朝,宋词里有几处提到莎草的,苏东坡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已经在相关篇章中介绍故不赘述,就选陈亮《水龙吟·春恨》和陈允平《酉寽江月》吧。
《水龙吟·春恨》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和辛弃疾相近,铮铮铁骨,一片丹心,满怀豪情。终归空悲壮。果有“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南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可惜生不逢时,天大的抱负也实现不了。
他的词当然很豪放,如《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或者《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等等,爱国忧愤之情溢于言表,不可谓不慷慨,不可谓不磅礴。但也会有诗情画意的闲适风景,就是这首带“莎草”的《水龙吟》
高楼掩映在花丛深处,春风吹过半卷的画帘。春天已经来了,远处的莎草毛茸茸的非常鲜嫩,柳树丝丝条条犹如垂挂的一条条金线。白昼见长催花开,淡云缭绕阻雨来,天气还是忽冷忽热。已经是春光烂漫的好时节,可惜游人还意识不到,倒是那莺歌燕舞的莺燕最先知道春的魅力。
寂寞时登高望远,南楼外传来一声归雁的鸣叫。曾经的斗草游戏,马头上的青丝勒马,已经是过往云烟都散去了。你我分别,你含泪的书信,那是多少的幽怨啊,正沉迷在离愁中不能自拔,却听得杜鹃“子规、子规”不停的啼叫,此时月儿淡淡,云儿如烟。
英雄的柔肠百转更让人怜惜再怜惜。鲜嫩的莎草正是春的信息,是无限春光的一处,反衬了词人的思念,一声“子规”尽在不言中。
再看陈允平《酉寽江月》
霁空虹雨,傍啼螀(jiang)莎草,宿鹭汀洲。隔岸人家砧杵急,微寒先到帘钩。步幄尘高,征衫酒润,谁暖玉香篝。风灯微暗,夜长频换更筹。
应是雁柱调筝,鸳梭织锦,付与两眉愁。不似尊前今夜月,几度同上南楼。红叶无情,黄花有恨,孤负十分秋。归心如醉,梦魂飞趁东流。
只知道陈允平是宋末元初人,当过官,有诗作、有词作。
雨过彩虹出,听得到蝉鸣看得到莎草。留宿在鹭汀洲,隔岸人家急匆匆的捣衣声,已经是有些寒意了,从帘钩上就能感觉到。军营在移动,壮行酒洒满衣衫,有谁再为征人暖干衣衫。夜深了,风把烛火吹暗,报更的牌子不断更换。
相思不相见,怎能不双眉愁。从前这样有明月的夜晚,你我不知多少次登楼赏月。可是如今,传情的红叶也是无情的,明艳的菊花也是又恨的,独自辜负这般秋时。归心似箭,梦里已经乘流水归去。
陈允平在相思,莎草就是不起眼的陪衬,其它草叶可以,但碰巧是莎草,其实解决不了他的相思,只有“归去”才能化解。秦观曾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实他是无奈,到了现在“若要两情久长时”,“必须朝朝暮暮”。你敢离别,我就敢永别。呵呵,和莎草无关,莎草就是个看客。
【编者按】莎草,杂草尔。入眼不起眼,入药功效高。如诗,则流传千年。《诗经》“南山有薹”,歌君子“万年寿无期”。李白“微波龙鳞莎草绿”,谢元演父子盛情招待。到了宋朝,苏东坡“软草平莎过雨新”以写春景,陈亮“平莎茸嫩,垂杨金浅”以抒丹心,陈允平“傍啼螀莎草,宿鹭汀洲”则寄相思。在瀚瀚的诗词海洋中,寻几朵芳香花草,无异于大海捞针,足见作者治学之严谨之勤奋。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