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国庆】在西藏沃卡电站的日子

作者: 小泥儿 点击:2121 发表:2017-09-18 07:20:47 闪星:2

摘要: 40多年过去了,当我在网上看到早已建好的沃卡电站,心里除了兴奋,还有点骄傲,我小泥儿还在那住过一个月的日子,那里有我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汽车在盘山道上盘旋着,一会是“搓板”路,车子发出嗒嗒的声音,一会又是“缺氧”路,陡得爬不上去,车子憋得喘不过气来,一会又是急转弯,车子在之字道上来回的上下。

  我和王子,还有宏光(女生)坐着山南地委派来接我们的解放卡车在去往山南的路上。这颠簸的盘山道消耗着我们的身体,也削减减着我们的激情。我们似睡非睡地坐在车里,没有一个人愿意讲话,除了一次一次的反胃,更多的是对将要去的沃卡电站开始担心和彷徨,今后的生活也许就在渺无人烟的大山里过了?

  现在看来当初的赴藏激情只是停留在拉萨、布达拉宫,这些美丽的地方,哪想到西藏还有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地域等待着我们呢!

  拉萨的再分配已给我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次沃卡电站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呢?还没让我们捋出头绪来,突然宏光喊了起来:“看前边的车!”我们被喊声惊醒,眼看着一辆解放卡车滚动着翻进路边的山崖,很快着火爆炸,车子在烈火中挣扎着,我们的心好像也被火苗燎烤着,我和宏光都流下了泪水,因为没有办法救他们,生命瞬间就化成灰烬,路上的车都停下来,目送着他们走进“天国”,目送着那个滚动的火球慢慢地变小……

  开车的师傅一个个拍着我们的肩膀,示意让我们上车。车子继续前行,我们再没有睡意了,也许牺牲更能调动人的激情,让我们意识到前面的路更加艰难,我们绝不能抱有任何幻想。那一刻,一个崭新的信念在我心里树立起来,“前进,死也死在前进的路上!”

  第二天中午,我们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工作单位。说是沃卡电站,其实是西藏桑日县的一个群山围着的山窝,海拔3700多米,只有一排十几间平房,有食堂、办公室和宿舍。比我们先期到来的两个清华水利系的同学小孙(女生)、和小张(女生)和几个民工(藏族)迎接我们。真不知道是荒凉还是冷清?我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我们的到来对她们好像没什么惊喜,她们面部没有表情,只是默默地帮我们搬行李,安排房间。我和宏光就住在小孙和小张的房间里,本来不大的房子因为我们的进驻显得更加拥挤了。小孙长着胖胖的脸,有点像当时的空军司令吴法宪,脑门子窄窄的,肉都长在下巴上,只是梳着两条小细辫,吊在窄窄的脑门旁,一甩一甩真像拨楞鼓。她还长着大大的嘴巴,厚厚的嘴唇,笑起来特别可爱。小张长的比较秀气,但是黑黝黝的那种,她性格有点怪,年轻轻的穿着一身素,洗白了的一身蓝褂子,一双黄胶鞋,不言不笑,让人感到很难接近。宏光是一个快乐的小丫头,总是一脸笑容,她比我大一岁,但是看上去是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小姑娘。我知道今后就要和她们“同流合屋”了。

  王子住进一个叫小邹的技术员的房子里,小邹在工地,没见人。过一会回来一个高个子,戴眼镜的英俊小生,他热情地接待了冷漠的王子。单位还有一个湖南来的,搞施工的技术员,还有一位让我们期待着的沃卡电站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十八军进藏的老干部、山南行署专员兴隆同志。他到山南开会去了,我们的工作就要等待他回来分配。

  3天的等待就变成游览和参观。其实,当时的电站只是一排临建房和不远处已停工的水泥浇筑大坝的基础。不到10分钟就走完了。

  早上起来,我是到山边的一个泉眼去洗脸,洗衣是到桑日河里去洗,11月的冰水真是轧骨的凉。最难熬的是每天的三餐,西藏小麦面的馒头(因生长期短,只能做馒头,没有筋性)开始还可以吃,时间长了,馒头在嘴里就变成黏黏的饼子,咽不下去。每天的菜就是土豆、莲花白(包心菜)。说也奇怪,西藏的土地种什么都是甜的。苹果的甜度全国第一,可土豆和莲花白也是甜的,土豆能长大萝卜那么大,莲花白能长洗衣盆那么大,大蒜最小也长到饭碗那么大,这里是一片处女地,是我们汉族来了才开始种菜的,肥沃的土地种什么都长得好。大,好看,可不一定好吃,天天吃,真想喊:“太难吃了。”在西藏的老西藏都可以找部队弄几筒大肉罐头(猪肉),我们就没办法了。食堂的师傅大都是四川人,放辣椒和花椒是必须的。没有办法,我每次吃饭把菜打回来,再用水泡了,把辣椒和花椒挑出来把菜洗的不太辣了再吃,吃饭是我最最痛苦的事。

  第二天,宏光发现猪圈里有藏族民工不知从哪弄来喂猪(藏猪,肉是粘的)的新鲜的萝卜叶子,跑来告诉我,我立刻冲到猪圈,把萝卜叶子挑好的拿了回来,中午小孙还弄点大肉罐头,把萝卜叶子炖上,我们几个年轻人(汉族)像等法国大餐一样,焦急的等待着“美味佳肴”的出炉,当我们6个人围着汽油炉(气压低可以烧汽油)蹲在锅边吃鲜嫩喷香的萝卜叶子时,真像当年朱元璋喝“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至今想起来还能感觉到嘴有余香呢。

  王子和小邹略带遗憾的说:“如果有点小酒就更好了。”宏光一边吃还一边说:“大猪呀,对不起啦,我们吃了,你们就没吃的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那是我和王子离开电站之前吃得最好的一顿美餐。

  没过3天,兴隆总指挥回来了,我们3个无人过问的孩子就像见到娘一样的激动。这是一位50左右长得很帅气的男人,个子很高,皮肤也不黑,他自己不说他是藏族,就凭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一个人说他是藏族。他的到来,让我们没有着落的心找到了依靠。

  他见到我们显得非常高兴,让我们到他的寝室去坐。我们很紧张、很拘谨的站在他的房间里,他一个个让我们坐下,还亲自为我们倒了酥油茶,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我们等待他的指示,可他却给我们讲起十八军进藏的故事。

  让我们永远忘不了的是,他讲到:“当年他只有16岁,就参加了解放军,然后随部队进军西藏,他们的任务是边进军边修路。那时的西藏几乎没有路,沿着雅鲁藏布江两岸全部是悬崖峭壁,部队无法前进,为了大部队进军西藏,解放西藏,部队组织了开路敢死队,许多共产党员都写下血书、遗书,要求参加敢死队。年仅十六岁的藏族小战士兴隆也报了名,最后组织上没有批准他,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是藏族,二是他才16岁。

  就这样,小兴隆看着自己的班长、战友英勇地走进敢死队。20几名队员被绳子从悬崖上吊下来,每个人都抱着炸药包,他们听到命令后同时拉燃导火索,他的战友在山崩地裂的爆炸声中壮烈牺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炸开了通往西藏的青藏线。”

  讲到这时,兴隆总指挥流泪了,他说:“我永远无法忘记他们,无法忘记那壮烈的一刻!西藏解放了,为建设新西藏,我们比起长眠在青藏线上的战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为党工作呢?我常常这样想。一但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就会去问我的班长和我的战友,一切问题就会找到答案。同志们,沃卡电站的建设需要你们,我们一起把西藏第一个最大的电站建设起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业啊!”

  我们深深地被他的故事感动,被他的激情感染,那一夜我无法入睡,眼前总是那些英雄吊在悬崖上,拉响炸药包的壮烈场面,耳边总是响起那一声声的爆炸,似乎我就身临其境,我耳边又想起兴隆总指挥的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党工作呢?”

  不知不觉的天亮了。这一天,天好像特别的蓝,山好像特别的绿,河水好像特别的清,心情也特别的好,沃卡电站也变成最让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了。

  从这一天开始,我和王子就投入修复电站机组的几十块配电盘的工作。这些配电盘是从湖南运进西藏的,翻山越岭,山路颠簸,又发生过翻车撞车,有许多配电盘被损坏,有的开关、继电器丢失,有的就变成一堆废铁,配电盘不论好坏都放在一个仓库里。这项工作主要是王子负责,我只能做他的助手(专业水平太低)。看到眼前堆放的乱七八糟的配电盘,图纸又不全,一时真不知道从哪下手。

  本来心情不好的王子一句话都没有,只是一个劲地吸烟,我更是摒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出。过了一会,王子终于开口了:“小泥儿,你先把所有的图纸都找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把这些配电盘立起来,对照图纸先把好一些的修好。”我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喊起来:“王子你太了不起了!”王子不耐烦地说:“少来这套,该干啥干啥去!”

  自从到了电站,他都快变成哑巴了,他想不通,从小生在农村,长大当兵在大兴安岭修铁路,毕业后又到西藏大山沟里修电站?他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我身上。我不愿意天天和他吵架,也只好憋着,今天他要工作,随便他怎么样都好,他有工作也许会好一些。

  王子从那天起,除了睡觉吃饭,都在仓库里组装和修复配电盘,我们挑好点的先修,把认为还可以的配电盘先一个个立好,再对照图纸把丢失的电器元件补上,王子会告诉我这块盘缺什么,我就到零散的器件堆里找,或者从“不可救药”的盘上拆下来,王子再对照图纸安装完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好的配电盘一块,变成一排、两排,可是工作的成果并没有给王子带来快乐,我俩的不快越来越频繁,他好像一天也不愿意在电站呆下去。

  我们用一个月时间把可能修好的配电盘全部修好了。这一天王子的心情特好,正好又是星期天,眼镜小邹来找王子,说:“修好配电盘,该休息休息了。我带你们上山去抓四脚蛇(蛤蚧,那时还不是保护动物),回来炖着吃,可香了。”我一听高兴地跳起来,这一个月真是憋坏了,王子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吃过早饭,带上准备好的捕捉工具,3只弹弓,2根一米长的细钢钎,和1个大水桶,出发了。                              

  心情好时一切都变得美丽,本来地球变迁留下的条条伤痕,变成一道道山脊和沟壑,被醉醺醺的太阳一照,懒洋洋的舒展着,这是一座石头山,几乎没有树和绿地,即使偶尔有一两撮树丛,也好像秃头上的几撮毛。西藏的太阳一大早就像喝了酒,红红的脸,粘粘的跟着你,光秃秃的山没有一点阴凉,这样的天气才是捕抓四脚蛇最好的日子,因为四脚蛇只会在太阳大的时候,从石头缝里爬出来晒太阳。

  于是,3只无情的弹弓射向毫无防备的四脚蛇。突然的袭击打得四脚蛇有的当场昏过去,有的四脚朝天,一个个成了我们这些“刽子手”的战利品。有的会跑到石头缝里,这时候钢钎就派上用场,只要看到一扎就是一只。西藏的四脚蛇特别大,小的一只都有1尺多长。四脚蛇它的真正名字叫蛤蚧,是最好的药材,滋阴壮阳,它们常年生长在深山,吃的都是中草药,头有剧毒,但身子特别是尾巴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和配药作用。据说附近有个部队,几个战士没事上山打了四脚蛇,回来煮好,几个人吃了一大锅,结果睡了4天4夜,醒了之后特别能吃,一顿吃四五碗饭,体力和个头都猛长。

  那一天,我们抓了整整一大桶四脚蛇,钎子上还穿了好大的两串,一到电站,藏族阿嫁啦(姐姐)吓得到处跑,背后她们说我是汉人小妖怪,胆子大得不得了。四脚蛇“事件”发生后,我在藏族同胞心里成了另类女孩,他们见我都绕着走,原因是小泥儿是个连四脚蛇都敢吃的“小妖精”。

  这么多的战利品,自然要好好享受了。当晚,眼镜小邹就把受伤的挑出来把头去掉,把肚子里东西搞干净,洗好放到桶里,准备煮着吃,还有些四脚蛇被小邹开肠破肚后放在一边,等着明天去晾晒。奇怪的是这些四脚蛇还能照样的爬,有的尾巴断了,只要不把断尾巴拿开,四脚蛇自己会把自己的尾巴找到接上,四脚蛇的生命力真是让人震惊。尽管如此,这些吃不到一点可口食物的“刽子手”没有放过这些“无辜”的四脚蛇,还是把他们炖上了。

  四脚蛇的香味飘出来,白白的肉,白白的汤,像牛奶一样,我们早已忘记四脚蛇生前那种可怕的样子——黑黑的像蛇一样的癞巴巴的皮,四只带勾的爪子和一条一节节的尾巴,而是当成鸡一样的美味。那个晚上是我们到电站后最美的晚餐。我们请了小孙、小张和宏光,遗憾的是她们惧怕四脚蛇的样子,放弃了一顿“大餐”。但是,她们也不会像我们一样永远背负杀害稀有动物的罪名。

  剩下的四脚蛇被小邹一只只用小树棍把肚子支好晾干,我用一个小木箱把一箱四脚蛇寄给我爸爸。到邮局寄的时候把服务的小姐吓得哭起来,真有意思。爸爸收到后如获珍宝,只有最好的朋友才送上一对,一直保存了好多年,一条一条的泡酒喝了。我指望这些四脚蛇能让爸爸长命百岁,没想到,爸爸76岁就离开我们了。

  星期天的快乐很快就过去了,又将是难熬的6天。配电盘的工作结束了,我们也只好干些别的。电站的建设还没走上正轨,可做的事太少,无事就容易生非,我和王子剩下的就是“没事找事”,原因还是因为我来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他的心情坏极了,我每天面对这样“痛苦男友”,心情又能好到哪去呢?

  好不容易又熬到周六,一早王子就不痛快,几句话我俩就吵起来,他一生气就编个理由请假,搭个车上山南了。把我气得哭了一场,小张都看不下去说:“小泥儿,干嘛吊死在王子这棵树上,快吹快吹,害怕找不到男生?”那个年代,找了对象哪敢想到吹了,何况又一起来到西藏,这是铁板上的钉子,改是改不了的事,好在我小泥儿不是记仇的人,一会就过去了。

  下午,宏光说:“小泥儿,山南有电影,咱们也去玩一玩,看个电影。”我俩爬上一辆刚刚卸完水泥的解放卡车,站在货箱上,搭车上山南。那天风特别大,还细细的下着小雨,说走就走,什么也没带,这一路,我俩冻得够呛不说,被风刮了一身一头一嘴的水泥,到了山南水利队同学那里,我俩成了水泥人了,头上的水泥都和头发凝在一块,没有办法,只有一撮一撮的剪下来,弄得我和宏光哭笑不得,同学说我俩的头像得了秃疮似的,真不如全剃了好。

  还没等我和宏光打扫完身上的水泥,王子来。他显得特别的高兴,一见到我就喊:“小泥儿、宏光你们怎么来了?”我没理他,宏光毫不客气的说:“王子你还有脸和小泥儿说话呀,你忘得挺快呀!”王子嬉皮笑脸的说:“我早都忘了,你们还记着呀!”我真觉得奇怪了,这是我看到王子最高兴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激动?

  果然不出我的意料,王子兴奋的告诉我们:“小泥儿,宏光,地委组织部决定把我们调回山南,原因是有三个学习电站建设专业的同学分配到沃卡电站,我们就专业对口重新分配了。我们两个分配到大修厂,宏光分配到山南地委,我们明天就回电站搬家。”这真是从天而降的喜讯啊!就是白日做梦也梦不到啊!

  那个晚上,我们在同学那讨了一顿美餐——大肉罐头炖大白菜,真香,真香啊!那是我们到西藏后第一次吃到青菜。然后又和同学一起看了到西藏后的第一场电影。真没功夫和王子再生气了,那一晚上都是好事。

  那一夜,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激动得不得了,我想不通,这好事怎么来得这样快?还扎着堆来啊,我还没准备好,明天就搬家了。大修厂是什么样?到了新的单位该好好的工作了,王子从此不会再生气了,我们是不是该结婚了?那一夜真是过得太慢,太慢!

  40多年过去了,当我在网上看到早已建好的沃卡电站,心里除了兴奋,还有点骄傲,我小泥儿还在那住过一个月的日子,那里有我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为了西藏建设出力流汗、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人们心里那种积极乐观、热爱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建设大军们的生活场景,读来亲切感人。恶劣的生存坏境没有压垮他们,他们反而能在藏南大山里自得其乐地改善生活,为的就是心底那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向往,对肩头责任的付出……小泥儿,好样的!推荐阅读,编辑:夏日清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