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拜山

作者: 宋同文 点击:2333 发表:2021-07-09 11:09:12 闪星:6

摘要: 在这怡人的季节里,我和友人去拜访一座山。这座山叫龙脊山。居淮北三十余载,友人是第一次登上山脊,而我是第N次登上这座大山了。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去攀登一次龙脊山,感觉就是拜访一位慈祥老人,领受它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关于这座山,传说和电影《全民目击》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就是罪恶与救赎,同时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父爱。因此,在我的心里,又把龙脊山称为父爱之山。

  仲春,树是绿的,气候是温暖的,阳光是轻柔的。

  在这怡人的季节里,我和友人去拜访一座山。这座山叫龙脊山。居淮北三十余载,友人是第一次登上山脊,而我是第N次登上这座大山了。

  在我的感觉里,乃至灵魂深处,对这座山有一种深情,特别是近年来,对这座山的传说理解,还有轰动一时获得诸多大奖的叫作《全民目击》的电影,对传说故事的演绎和升华,使龙脊山更成为我的精神依托。所以,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或与家人、或与友人、或自己一个人,去攀登一次龙脊山,感觉就是拜访一位慈祥老人,领受它所蕴含的厚重文化。传说和电影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就是罪恶与救赎,同时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父爱。

  因此,在我的心里,又把龙脊山称为父爱之山。

  龙脊山位于安徽北部淮北市与宿州市交接处,距离淮北市区约二十公里。她不是高山,海拔仅362.5米,却为皖北众山群峰之最。龙脊山山脉北连徐州云龙山,南接老虎山、龟山至符离集,绵延百里。山势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像一条卧伏的老龙朝着古老的化家湖伸展,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老龙脊”。

  三十年前,我从百里外的煤矿调到市内新闻单位工作不久,报社举办通讯报道员学习班,开展采风活动时,就是攀登的龙脊山。那时候,进山的路是山石土路,一行人从山脚下走到大方寺,然后从寺的右边山涧小路徐徐上行。

  大方寺古名芳岩寺。据记载,大方寺建于汉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扩建,规模越来越大。至清末时,寺院尚占地50多亩,有菜地十数亩;前有大雄宝殿,内有五百罗汉堂,佛像俱全。寺僧一度多达四十余人。晨钟暮鼓,山外有闻。民国时期,寺院一度被匪所占,院中文物及亭、台、楼、阁均遭破坏,十分可惜。解放后,寺院交宿县地区林场管理,后经“文革”破四旧,寺院大部分文物被毁坏。如今仅存残破的北厢房三间,南厢房四间,残碑文两块,石桌一面,石鼓一面,占地面积仅有12亩。后经家乡人士捐助,才修复了简陋的殿堂三间,佛像三尊。寺的门前有几棵青檀老树,有数百年的树龄,见证着大方寺的历史悠久。

  山涧小路,似路无路,曲曲折折。那时候比较年轻,但是登上300多米高的龙脊山,还是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淋淋。站在山巅远望,风光尽收眼帘。这里山势绵延起伏,雄奇险峻。当地谚语说:“龙脊山,山连山,山套山,一连九十八座山。”她就像一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又似一颗隐匿在皖北群山中的翡翠,一旦被人们发现并开发出来,便放射出诱人的华彩。1625799202685539.jpg

  图为作者走在山脊上

  这里崇峦叠嶂,三山错落,中夹小山,延绵迂回,变幻神奇,是块风水宝地,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诞生于此,当地还流传着“三山夹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的民谣。

  那时候登山,感觉十分惊奇的,就是山巅长长的“龙脊”,远远望去,绵延起伏,凸起的近千米嶙峋岩石,错落有致。

  更神奇的是故事。传说,王母娘娘当年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带着奇珍异宝前来庆贺。东海龙王也兴致勃勃地带着海鲜和两个仙参从东南游向西北,到瑶池前,发现仙参不见了,一时很尴尬,自以为愧对王母,遂长跪不起,化作一座青山,便是龙脊山。

  传说又引出传说,就是东海龙王的两个仙参那去了呢?相传张果老年青时出家修行,拜另一山凹里的塔山寺妖僧普善为师。普善偷了东海龙王的两个仙参。没曾想,两个仙参逃了。张果老在塔山寺的任务是担水,他每天要到距离塔山寺较远的一口井里打水。有几天,每每担水到半路,总有两个娃娃向他讨水喝,一喝就是半桶。张果老常因半桶水被普善惩罚,并要他说出真相。张果老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普善。普善暗察,知道这两个娃娃就是逃走的仙参,便嘱咐张果老用钢针穿上红线,乘娃娃饮水之际,刺中参娃屁股,这样抓住了男参娃,而女参娃却趁机逃脱了。         

  普善让张果老把参娃煮了,他去邀请大方寺好友来共同享用。参娃煮熟后,香气扑鼻,令人垂涎。这时,普善还没有返回。张果老忍耐不住,就把煮熟的参娃吃个精光。事后,他也觉得后怕,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剩下的参汤也喝了。随后,还把锅刷了,刷锅水倒进驴槽,给寺中的黑驴喝了。张果老没曾想,自己成了神仙,黑驴成了神驴,便骑上驴逃走,又怕普善老僧追赶,不时回头观看,后来便转向倒骑,从此遨游四海。

  在龙脊山下,有个张果老倒骑毛驴的塑像,就是后人对这个神话传说的注解了。

  对于龙脊山的传说更贴切,也更令人信服的,还是电影《全民目击》的解读。这部电影,我看了多遍。这是一部具有普世价值观,表现罪恶与救赎的电影,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据说,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非行,就是宿州人,他把龙脊山的传说演绎的淋漓尽致。电影在国际国内获得诸多大奖,也为龙脊山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

  在龙脊山上,我边走边欣赏远处的风景和一块块棱角分明的山石,边向友人讲解了这部电影的故事。

  由著名演员孙红雷饰演的林泰,是当地名噪一方的富豪,妻子去世后,结识了女友杨丹,正筹备与钟爱多年的女友结婚时,不料,噩耗传来,准新娘被人杀死在公寓的地下停车场。林泰闻讯如雷击顶。警方把怀疑的目光瞄向了他的独女,由邓家佳饰演的林萌萌。检方提起诉讼后,林泰花重金聘请由余男主演的著名律师周莉为女儿作辩护。周莉曾为诸多有名的案件做过代理人,对打赢这场官司信心满满,庭审前,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公诉方派出的则是大名鼎鼎的检察官童涛,童涛由郭富城饰演。他的公诉犀利尖锐,一语中的。庭审开始后,控辩双方剑拔驽张,火药味十足,但随着审理的进一步深入,罪案越发扑朔迷离,似进入一条看不到边际的死穴。

  电影中,林泰为了让女儿逃脱法律的惩罚,真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机,通过制造假象,先是让林丹的司机孙伟顶罪,后来又是亲自上马,制作了自己杀死林丹的假象,妄图蒙混过关,保住女儿。而在法庭上,情绪失控的林泰一句“我会死在龙背墙下”,凸显了电影的主题。1625799271132985.jpg

  我在第一次观看《全民目击》时,被这句话震撼了,当然,也像有些观众认为的一样,感到莫名其妙。但是“龙背墙”三个字,还是让我有一种亲切感。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童涛冒雨踏访宿州,一位老者的讲述,解开了整个事件的谜团。

  老者说,这龙背墙不是一面墙,而是一座山,离这里(宿州市)有60公里,每当重阳节和中秋节的时候,本地的老百姓喜欢带着一家老小去登山拜神。童涛问,那里面有什么故事吗?老者说,那是一个关于父爱和救赎的神话,远古的南(海)龙王老来得子,所以对小龙王宠爱有加,但小龙王淘气任性,到处惹祸。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闯出了大祸,失手烧掉了天庭的神龛,慌乱中的小龙王回到家里,天庭自然不会放过他。南(海)龙王为了救儿子,他冒充小龙王,趴在盘龙山下接受雷电的击打。眼看父亲被烧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小龙王悔恨愧疚,他一下冲出来,要承担这个惩罚。南(海)龙王为了让儿子封口,便一头撞向身旁的金刚壁,当场死去。养不教,父之过。南(海)龙王认为自己死得其所。死后,他的尸体便化作龙背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小龙王幡然醒悟,终身恪守本分,与人为善。后人将龙背山改称为龙背墙,是因为这面墙,挡住了小龙王所有的罪行。

  这里说的龙背山,就是大家通称的龙脊山。电影的结尾暗示,林泰的女儿林萌萌最终幡然醒悟,走向公安局投案自首,实现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电影里说是南(海)龙王,而传说是东海龙王,也许是电影有意这样处理的,总之,是老龙王和小龙王的故事,一个父爱与救赎的故事,意义没变。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走在龙脊山的山上,我似乎也成了故事中的人物。尽管我没有小龙王和富豪女儿那样的罪恶,但一个关于我和父亲的那个故事,至今也是不能释怀,我一遍遍走进这山,攀登这山,是不是也是一种救赎,一种灵魂的救赎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位远亲的痞孩子欺负我软弱,父亲见了,给了那孩子一个巴掌。痞孩子哭着回家,叫来了他的父亲。我父亲身体较瘦,痞孩子的父亲比我父亲粗壮许多。痞孩子的父亲疾步跑到我父亲跟前,一个猛扑,把我父亲压在了身下……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那个场景,不曾忘记。长大后的痞孩子,在村子里担任计生委员,也是干了不少令人不齿的事情。后来,他到外地打工,因酗酒摔死在建筑工地上。他的父亲也于几年前病逝。

  我经常回老家看望耄耋之年的父亲母亲,但我从没有提起记忆中的这件事情,也许老人早已忘记,所以健康长寿。

  再说龙脊山。她不仅有岩石嶙峋峥嵘,也是一座林木葱茏富饶的山。山林植被面积近万亩,果木山珍、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种类繁多。在寺庙门前,有六人合抱一千七百余年树龄的青檀古树,有八百余年的橡树,更有皖北少见的菩提树、铁木树等树木。林中有鹰、白头翁、金鸡、画眉等鸟类近百种。盛产中草药,仅能食用的就有人参、灵芝、何首乌、野百合、沙参等。林区内山幽石怪、泉清水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空气清新,自然恬静,是一处天然氧吧。

  在一个早春的爬山途中,我曾遇到一位上山采茶的汉子,他说自己昨天刚打完吊针,就受朋友之托,到山上采茶,然后进行炒制。我问,这山上还有茶树?什么茶呢?他说,是麻茶。说着,他往左手边的山坡上攀登,我就继续前行了。我后悔没有随汉子前往,至今也不知道麻茶是什么样子的。不过,在这附近的山上,确实有个关于端午茶的传说故事。

  在距离龙脊山不远的南山半山腰,有个抱元洞,是因水流浸蚀形成的天然溶洞。相传有一隐士,为躲避战乱,隐身其中,采山上药材,为民祛病消灾,后坐化于此,后人香火供奉。1625799446293304.jpg

  图为龙脊山下龙吟湖

       据当地百姓说:从前在这片山上,每年的端午节早上,在太阳没出来之前,采什么都是茶。村里人有端午节采茶的习惯,并制作出香味浓郁,清心明目的“端午茶”。相传,有一个游方道人,来到抱元洞,和抱元洞的主持住在一起。他每天早出晚归,踏露穿雾,在山上观景采药,一住数月,吃住都由主持安排。这一天,道人提出要走,主持热情挽留。道人说,住了数月,给你添了不少麻烦,无以为报,我采了点茶叶,留点给你尝尝。说着,从行囊中掏出个小包,递给主持,扬长而去。主持看着小包,虽没说什么,心里却有些不高兴:我什么茶没喝过,住了数月,就留下这点茶叶,随手扔到风棚上。转眼过了一年,那道人又来到抱元洞,主持还是热情接待他。道人还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天闲聊,道人问主持那小包茶的味道如何?主持说根本没喝,不知放到哪里了。道人说,你好好找找,这茶真的不错。主持才慌忙去找,终于在风棚上找到,上面已积满了灰尘。道人说,你买块猪肉来。主持下山买了猪肉,烧了水。道人用手指弹了点茶泡上,顿时,奇香扑鼻,沁人肺腑。茶泡好后,道人切了块猪肉放进去,不大一会,猪肉全化了,茶香依然。道人笑笑说,可以尝尝。主持端起,喝了一口,顿觉浑身清爽,精神倍增,目明心怡,不由连连称赞,好茶!好茶! 

  汉子在龙脊山采摘麻茶的现实,佐证了南山百姓关于“端午茶”传说。我想,在这片龙脊山脉,应该是适合种植茶树的。

   还有一次,也是春天,我在山脊上行走,到了尽头,是一个悬崖,只能从边上陡坡下行。悬崖下面,都是细碎红色土石,我看见一家几口人都在挖掘什么。一问,说是桑参,跟人参一样,晒干了,煮老母鸡汤时,放些进入,大补。我就找根树枝,跟他们学着寻找挖掘。桑参在表土上,看着像小桑树叶子,根部跟一般的人参形状一样,闻着也是人参的味道。你看,这山上还到处都是宝啊!

  一天傍晚,我和一位同事前往龙脊山,原准备登山的,后因天色晚了,只走到大方寺。在寺的院子里,听主持讲述这座山的故事,佛的故事和孝道的故事。他说,这座山最先叫盘龙山,寺的位置便是盘龙的龙头。你看,这座山的山名,从盘龙山到龙脊山,还有龙背山、龙背墙之说,讲述的是绵长而具有悲情的父爱与救赎的故事,是人类的大爱和大情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开宗明义,道出了作者在“一年只在于春”的阳光明媚而惬意美好的仲春之际,去拜访一座走进电影里的父爱之山的意图所在。主体部分围绕拜山的目的展开,领略到了龙脊山之所以称为父爱之山的各种各样的风采。作者登山的开端介绍了以往N次登山得知的当地人习惯地称龙脊山为“老龙脊” 的古老地理知识,领教到依据攀登龙脊山的大方寺见证的父爱之龙脊山的悠久历史。发展的登山经历领略了龙脊山像一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又似一颗隐匿在皖北群山中的翡翠,放射出风水宝地般诱人的华彩和实地考察倾听到的龙脊山名称由来而演绎的神奇故事。高潮登龙脊山的主旨所在是电影《全民目击》所讲解的 “罪恶与救赎”的故事和把龙脊山解读成一个父爱与救赎的传说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情节淋漓尽致的演绎了更贴切,也更令人信服的成为了具有普世价值观,凸显了电影主题鲜明的价值意义所在。结局的登山作者道出了自己拜山升华的始终如一的灵魂救赎的精神依托。卒章显志。作者攀登龙脊山,倾听它讲述的传说和电影里同一个“罪恶与救赎”的故事,目的在于领受它所蕴含的厚重文化,感悟它所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沉的父爱。”龙背山、龙背墙之说,所歌颂的伟大绵长而具有悲情的父爱与救赎的父爱如山所彰显的人类的大爱和大情怀。 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