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难忘的镰枷打场记忆

作者: 笨马九方皋 点击:5852 发表:2021-07-04 01:14:43 闪星:2

  2021年7月2日上午8:30,我(68岁)到达咸阳窑店的星韵民俗文化馆,看见馆长黄玉良(66岁)正在收拾关中农民打场用的镰枷(陕西话,其他地方称链枷或连枷),让人们记住农耕文明的一抹记忆,组织了三位当年打菜籽的能手,赵志德68岁,王丰文67岁(女),邓水利63岁(女),将20多天前收割回的带壳菜籽杆打出菜籽,记录下已经消失的记忆。菜籽打场就是指把收割下来还带壳菜籽杆进行人工脱粒。

  镰枷是上世纪以前农村常见的农具,链枷把是用一根镰刀把粗细的青竹杆,顶端有一个像镰刀杆装有“轴套”。用五根厚竹条以牛皮筋多道扎编而成的“镰枷牌子”套在其间,镰枷牌子便可转动自如而不脱落。镰枷由“把子”和“条子”组成,“条子”是用牛皮筋或者构树皮编织在四根近1米长的楠竹片而成,把“条子”捆扎在“把子”上,“条子”要能自由转动。

  赵志德说的好“镰枷三尺三,打场不用翻。”;黄玉良说:“使用时,将链枷牌子和连接处用水打湿或浸泡,以增加质感和韧性”;王丰文说:“链枷打麦、打豆、既方便、又高效。三五担麦,豆,一把镰枷,个把小时就解决问题。” ;邓水利说:“打镰枷属于一般性农活,妇女,老人均可参与。也用“镰枷阵”进行“排打”,一是打得干净,二是避免草里夹带走粮食。” 

002.jpg  邓水利拿起扫帚,把一片水泥地打扫干净,王丰文和赵志德用三股叉和六股叉将带壳的菜籽杆放在地面上,几个人轮流的戴起来,打镰枷时,昂首挺胸,两腿一前一后。扬起时,仰头翘首;连落下时,身体俯冲。打一下移动一下脚步,扭动一下腰肢。打镰枷是一种有技术的活,不能用蛮力,全靠手腕把握好用力的轻重与平衡。举起时把镰枷把子握紧,将镰枷轴转活,否则抡不圆,会打坏镰枷,甚至会打着自己。看到这种场面,使人想起宋代范成大在《打场》诗里所描绘的那样:“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到天明。”

  不一会,由于敲打,菜籽与壳完全分离,用起了架子车,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两边装有两个像自行车那样的轮子(比自行车轮胎要粗一些),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中间一根结实的攀绳。拉车时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拉动。如果车上装的东西较轻,也可倒行推着走。大家用三股叉和六股叉将杆叶放到架子车上,拉倒其他地方存放起来。架子车曾经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玉米、棉花等,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砖头。

003.jpg

  突然下起了暴雨,大家迅速将菜籽转移到屋内,动作者迅速,难以想象。过后大家逗笑了,在哪龙口夺食的年代,最怕晒场时遇上大雨,有次我遇上后,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很快装一大麻袋小麦,一个人抱进屋里,过后,抱了几次都抱不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每个人都会爆发出一种力量,这是验证 “狗急了跳墙,人急了上房”的民间俗语。

  筛子在生活中常指一种用竹片编制的生活用具,圆形,有漏孔,主要是使小颗粒通过孔掉出去。用木锨将菜籽与壳的混合物倒入筛子中,大块的物体就留在里面,菜籽的就通过孔掉出来,用手取出壳和小细条,盛在大容器里。

  簸箕,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将大容器的菜籽用木锨放入簸箕内,上下反腾,将菜籽与壳彻底分离,挑出石子和土块,再放入另一个容器里,打菜籽的过程就结束了。今天关中仍有不少的农户仍然有打菜籽的习惯,所不同的是不用镰枷,而是用棍棒敲打。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每年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打场便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块专门空地,每年收割前,会先泼水、撒糠之后用石磙一遍遍的碾压平实,等待完全晾干之后备用。收割后在场面里摊麦子了,便会用牲口拉磙子碾场,需要时镰枷打场,经过一遍遍碾压过后,谷物便完成了脱粒,之后还要经过起场、扬场、垛垛。过程非常复杂。这就是说的“龙口夺食”。

004.jpg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农耕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传统农具,小麦人工收割、全民参加、小麦秸垛等夏收场面,逐渐被农业机械化所取代。农民们彻底告别夏收忙碌半个月的苦海,靠天吃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难忘消失的镰枷打场(新韵)

金黄菜籽花开艳

炎热夺食砍杆忙。

急送回家场地打。

齐心冒汗运输强。

笑声叫喊人不累,

架子车拉走料长。

筛底漏出黑色粒,

簸箕抖掉空壳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农耕文明,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与文明,在劳动中不断地创造出更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例如镰枷打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劳作方式渐渐被先进的生产力所替代。作者带给读着一篇纪实文章,再现了传统的菜籽打场的全过程。这是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收获季节时记忆。文字记录证明历史在不断地发展,文明在不断地进步。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