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好了歌》一一醒世歌

作者: 祥云 点击:3543 发表:2021-06-12 09:22:56 闪星:2

摘要:《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是曹雪芹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进行高度概括,反映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真谛,讲的是人生哲理,讲的是生活的辩证法,是劝世歌,具有很浓的警世意味,是曹雪芹先生教给读者的人生大智慧。他以宇宙大观的眼睛看透了人生的一切,是给当今社会名利场中的人们浇了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劝导人们要参透人生,学会自我解脱,可谓醍醐灌顶醒世歌。

  《红楼梦》故事一开始,上场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这位在当地被“推为望族”、“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甄士隐。这位“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神仙一流人品”的甄士隐,在丢了膝下唯一的爱女之后,房子又被烧,只好携妻并两个丫鬟到乡下庄上去住。可是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不得安身,无奈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而他的岳父封肃又是一个卑鄙贪财之人,把他变卖家产的银子半哄半赚地弄到他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屣(洗)鹑衣”的跛足道人走来,叨念出这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第一回)


  祸不单行、屡遭劫难,并且“本是有宿慧的”甄士隐听了后,心中早已彻悟,立即将《好了歌》解注出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同上)


  《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开宗明义交代了人的最终去处和人生的无常,表面看,《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是有些消极、悲观。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是作者曹雪芹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主义滥调和断绝俗缘便得解脱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还有人认为,曹雪芹是在宣扬色空观念,要把人们带到消极出世的道路上去。


  而笔者认为,《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是曹雪芹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进行高度概括,反映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真谛,讲的是人生哲理,讲的是生活的辩证法,是劝世歌,具有很浓的警世意味,是曹雪芹先生教给读者的人生大智慧。他以宇宙大观的眼睛看透了人生的一切,是给当今社会名利场中的人们浇了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劝导人们要参透人生,学会自我解脱,可谓醍醐灌顶醒世歌。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之精神就是一种解脱之道。什么叫解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拯救,就是终极关怀。《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就是劝导人们早一些解脱,不要受功名、利禄、爱情、亲情所累、所困。


  从功名方面说,建功立业、显亲扬名是人们共同的人生追求,是积极向上的,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个人只以“功名为念”,整天琢磨着自己如何求取功名,如何出人头地,甚至不择手段地骗取功名,那就走向了极端,走向了事物的反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有的人为了自己捞取政绩,捞取政治资本,竟然违背科学和自然规律,违背广大老百姓的意愿,一意孤行,干了许多劳民伤财、荒唐可笑的蠢事;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上蹿下跳、东奔西走、绞尽脑汁、寝食难安,甚至中伤、排挤竞争对手,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倒弄得身败名裂。网上查得有专为贪官写的《好了歌》:“贪官只晓当官好,惟有权欲忘不了!买官卖官搞批发,优良作风破坏了。贪官只晓当官好,只有金钱忘不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及到多时进去了。贪官只晓当官好,惟独美色忘不了!妻妾成群犹自夸,沾花惹草腐朽了。贪官只晓当官好,儿孙嫡系忘不了!鸡犬升天搞特权,树倒猴散完结了。”


  从金钱的方面说,遵纪守法、不辞劳苦,取之有道,又能开源节流,聚少成多,非但没错,还要积极鼓励。但是,那些只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或者钻到钱眼里,给钱当儿子、当孙子的人,或者只认钱不认人、为了钱忘了祖宗和亲情、友情的人,常常目无党纪国法,丧心病狂地干下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最后的结果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梁实秋有一篇写《钱》的文章,很有意思。梁公在文章中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话虽如此,横财逼人而来,不是人人唾手可得,也不是全然可以泰然接受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暴发之后,势难持久,君不见:显宦的孙子做了乞丐,巨商的儿子做了龟奴?及身而验的现世报,更是所在多有。钱财这个东西,真是难以捉摸,聚散无常。所以谚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梁公还说:“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有人爱买书,有人爱买衣裳,有人爱度周末,各随所好。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富豪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如果我们举例说明,则近似幸灾乐祸,不提也罢。纪元前五世纪的泰蒙(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蒙》里的主要人物),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吃尽了世态炎凉的苦头,他最了解金钱的性质,他认识了金钱的本来面目,钱是人类的公娼!与其像泰蒙那样疯狂而死,不如早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梁公的这番话,对理解《好了歌》及《好了歌》解注应该有所帮助。


  从爱情的方面说,夫妻恩恩爱爱、卿卿我我,或者能够相敬如宾、和衷共济,都是人间真爱,只要能享受到这个过程,哪怕这个过程很短,也是幸福的。至于身后人家“又随人去了”,就不是谁能管得了的。问题是,有的男人始乱终弃、得陇望蜀,这边跟嫡妻缠缠绵绵,那边又金屋藏娇;抑或有的女人朝三暮四、薄情寡义,没等“君死”,就“随人去了”。


  从儿孙方面说,也不能因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而放弃对儿孙的呵护和教育。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都是人之常情,该呵护还要呵护,该教育还要教育。但是,该放手还要放手,不要因为儿孙的事儿去卖命,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管的越多,对儿孙的将来可能越不利。不要指望儿孙对你如何如何,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严重。


  反看红楼,或者换个角度想,一个人如果把功名、利禄、爱情、亲情等一切身外之物,都当成“好”跟“了”来参透、悟透,就不会违背科学去搞所谓的政绩,不会“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了,不会为中饱私囊胡作非为,不会一味地受娇妻或“小三”们摆布而葬送前程,不会为子孙的幸福去做违法的事了。反过来还能做到思想解放,轻装上阵;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做到乐观向上,拥有一个阳光心态。如果我们的社会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进步。


  最后把笔者改编的新版《好了歌》献给大家:


  世人都晓幸福好,只因功名烦恼了。


  正确道路在何方?顺其自然就是了。


  世人都晓幸福好,只因金钱烦恼了,


  勤俭持家贡献多,保证一生穷不了。


  世人都晓幸福好,只因爱情烦恼了,


  相敬如宾过日子,百年好合没完了。


  世人都晓幸福好,只因儿孙烦恼了。


  以德治家是根本,子孝孙贤不得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好了歌》,作为石头记的引子,当然,众说纷纷,也是寻常事。世事苍黄,转瞬即逝,当时之好,成为今日之败,殊不知,昔日之衰,反手之间,又可成今日之盛,变化如棋局,令人吃不准,,落不下棋子。甚同意作者文中所言,当辩证观之。也即,世人所言之好,其实是未了。能了,则自然好。作者最后新编的《好了歌》,直指现实,读来,有新意。推荐阅读。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