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百年】红色记忆漫川关战役

作者: 张红 点击:4438 发表:2021-06-11 09:14:21 闪星:3

  1932年7月,国民党30万大军,分兵数路,对红军鄂豫皖根据地发动进攻。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红四方面军虽然经过艰苦作战,却未能打破“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大部丧失。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25军留在鄂豫皖继续坚持斗争。


  当时东、南、北三面都有敌人重兵封锁。红军主力只能向西挺进。1932年11月11日,西进红军转移到达鄂陕边界的漫川关地区。


  漫川关是湖北省和陕西省交界的一道重要的关口,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坡陡路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地老百姓有句顺口溜:“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可见漫川关的地势有多么的险要。此地为进入汉口的必经之路,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陕西的杨虎城派三个团占据了漫川关西边的关口,堵住了红军继续前进入陕的道路。胡宗南的追击部队第一师两个旅也尾随赶到。红军西进之路被杨虎城的部队堵住。


  漫川关东南是胡宗南部的两个旅,漫川关东北方向,敌第44师也压了上来,敌第65师,51师也赶到漫川关以东的大沟口一带,漫川关以北敌42师建立了防御阵地。


  当时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处于生死关头。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作战部署的时候,张国焘提出让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的错误主张,立刻遭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坚决反对。


  徐向前说道:“我们好比,一块整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一分散了,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口地吃掉。”徐向前的比喻和建议得到了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等人的支持,最终决定集中兵力突围。


  突围方向选在漫川关以东的北山垭口,这也是红军惟一可以突围的方向了。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红219团(团长韩亮臣)和红34团(团长许世友),红军以红34团担任正面突击占领北山垭口的任务,红219团配合,红10,11师各一部负责在北山垭口被攻占前,挡住南面和西面进攻的敌军,整个战斗红34团的任务最艰巨,如果该团无法攻占北山垭口,那么红军势必会被敌人合围。


  徐向前深感责任重大,他亲自向许世友传达任务,接受任务的许世友知道情况紧急,立刻带领全团指战员发起了进攻。并迅速占领了垭口中间一座无名高地。红219团在团长韩亮臣的指挥下也占领了龙山的高地。


  红34团占领垭口高地的左侧后方是红军惟一可以通过的道路了。这里地形险要,如果守不住这块高地,那么敌人只要架几挺机枪,交叉火力,就能封锁住路口,让红军无法通过。


  所以在红四方面军主力从这里通过之前,红34团和红219团必须坚守住阵地,这是关系到红军命运的生死战。


  敌人也自然知道垭口高地的重要性,红34团当面是两个旅优势的敌军疯狂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许世友手持大刀带领战士们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从11日夜激战到13日傍晚,敌人始终未能突破红34团的防线。


  14日凌晨,红四方面军主力成功越过了漫川关。在这场突围战中,红219团团长韩亮臣中弹牺牲。红34团伤亡最大,该团守卫高地的二个主力营1100多人,撤退时一个营剩100多人,另一个营仅剩80多人,一个营的营长,连长,排长,相继牺牲,最后该营营长由司号员接替。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漫川关突围,是关系我军生死存亡的一仗,许世友那个团立了大功,二一九团打得也不错,幸亏敌人刚到,合围不够严密,我军决心果断,行动迅速,利用夜间突围奏效,否则红军将不堪设想”。


  许世友及红34团的表现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根据地后,1937年7月,许世友被任命为红9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这一年许世友28岁。正因为漫川关的这一战,使许世友一战成名,也是许世友将军的成名之战。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献礼之作,截取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一段革命战争史实。红色记忆漫川关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极为艰苦卓绝而又极为关键的反围剿战役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这次突围战的战斗过程和反围剿战役的艰险程度,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文章所揭示的红色长征精神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将永葆青春,光耀中国,流传后代!推荐阅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