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几两
她比我大两岁,多年之前一直经营着一家服装店。那时还没有网购,服装店的生意很红火。用她的话说,根本不用考虑销路,进什么卖什么,常常是刚进的货,还没拆包,顾客已经等在那里,那时,不知是她眼光好,还是顾客腰包鼓,总之,什么货都能卖。
也就是在那一段时间,她凭一己之力经营的小店攒下的积蓄,买了两座楼房和一间门店。可以说,她为从农村走向小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活之路从来不是平坦笔直的,你永远不会想到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来个急转弯。
生意的红火引来房东的坐地涨价,由于不愿妥协于房东的见利忘义,门市搬迁到了别处。就是这一搬迁,老顾客失散,生意严重受损,一落千丈,后来加上网购的迅猛发展,小店的生意每况愈下,最后眼看着这条路再也走不下去,只能关门不干了。
由于平时人缘好,满屋子的尾货在短短两个月里销售一空,资金的完美回笼,这在服装行业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有人说她运气好,其实万果都有因,与其说是运气好,不如说这些运气都是她平时积攒的。
说起她的小店,更像是一家驿站。每个在这里购买过衣服的顾客,都成了这里的回头客。有时她们来这里,并不一定是买东西,只是喜欢来这里坐坐,和她聊上几句。她人善良,又和气,喜欢给人排忧解难,让人觉得可以信赖。女人嘛,心里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疙瘩,只要给她说了,她总能入情入理的劝慰,三言两语便可化解对方心中积攒的块垒。因而,顾客处成了朋友,也在情理之中。
我那时也喜欢去她的小店。闲暇时,便会在小店小坐。靠窗的位置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些从旧书店淘来的书籍。每次我去时,她不忙的时候,我们便坐着聊天,她忙时,我便坐在窗前,或看书,或涂鸦。
有时也会遇上一些不为买衣服,只是想来小坐的顾客。她们转一转店里,看一看新品,有中意的便淘了去,没有的话便坐下来闲聊,一聊就是大半天。
顾客嘈杂,什么样的人都有,我是一个不喜欢议论家长里短的人,有时听着她们聊的话题不感兴趣时,我便一个人窝在柜台后的椅子里,翻看一些杂书。其实她和我的习惯一样,都对东家长西家短的家务事不感兴趣,但她从来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论对方说什么,她都耐心的倾听,她的耐心写满了“舒服”二字,让人留恋往返。那时那刻,隔着柜台听她耐心的应答着一些无聊的话题,我才明白,为什么顾客都喜欢来这里闲坐,因为她们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和抚慰。回望那情那景,她的小店让我想起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
因而,当她开始清理尾货时,老顾客带领新顾客,将积压的四季衣服,购买一空。
门店关闭后,她并没赋闲在家,不久便在58同城上找到了一个打工的机会,在一家电车店做销售。
其实最初应聘时,从年龄上来说,她并不被看好,毕竟五十岁的女人做销售,明显的不占优势。但经过试用期后,她的真诚和踏实,让老板欣然留下了她。
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对于干了二十年服装的她来说,从老板到伙计,无论是体力还是心理,都是一种挑战。而让她以最短时间度过适应期的,是她心中坚持的信念。她说,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很多,容不得我挑三拣四,只要有活可干,我便是一个有用的人。
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让她以最快速度,从对这个行业的一无所知,到可以独当一面。做销售不仅仅是卖货,还要会组装。招徕顾客对于她来说,并不难,毕竟有着二十年的销售经验,销售话术运用的游刃有余。但说到组装,便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当有一天,她高兴的告诉我,她独立组装了一辆电车时,我为她的成功而喝彩,同时也心疼她的辛苦。一个从没有摸过螺丝刀的人,竟能将七零八落的零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车子,个中艰辛,唯有她知。
这样的工作她干了两年,直到有一次在工作中不慎摔倒,摔坏了尾骨,行动不便的她,不得不终止了这项工作。
在家里休养的日子里,她也没闲着,当听说劳动局免费培训烹饪学员时,她带病参加了培训。当时身体不适,不能坐着听课,别人坐着,她只能站着。白天上课,晚上回家做实操练习,培训结束,她已经从一个厨房小白,变成了美食达人。
过往二十年里,她早出晚归的经营着门市,根本无暇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一日三餐都是爱人包揽。每每说起厨艺,她总是深感愧疚。这次的烹饪培训,让她有了极大的提升,培训结束时,凉拌热炒、煎炒烹炸,对于她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也就是在培训的这段时间,她认识了一个家政群。随着培训的结束,以及身体的渐渐恢复,她又升起寻求工作的念头。一天,家政公司的中介推荐她上户服务,一开始,她是拒绝的,虽然工作并不太难,无非是和在自家一样洗洗涮涮,蒸蒸煮煮的事,但毕竟上门服务,让她想起旧时的雇佣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自我不断地做着心理建设,最终她接受了这份工作。
如果说上一份工作是对体力的挑战,那么这一份工作是对心理的极大挑战。相比较来说,后者的难度更大。
最初上户的那一段时间,对于她来说,是最难熬的。无数次早晨出门的那一刻,她都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这是一项工作,只是工作场地不同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渐渐的,她适应了这份工作,除了依赖自我的心理建设之外,还得益于雇主的高素质。那户人家对她很客气,说话轻声慢语,俨然把她当做了自家人。这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年多,当她获悉一个可以进京学习的机会后,从长远考虑,她选择了再学习。这次进京培训的是养老护理,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养老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养老护理这一块,也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一项大需求。而且她熟知中医知识,有着经络按摩的底子,学习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衡量之后,决定进京学习。学习的日子,她白天学习,晚上温习笔记,整个人像陀螺一样,忙得停不下来。记得有一天夜里给她打电话,本想问问她在那里吃住可好?刚说了两句,她便说,我正在学习,回去再说哈。付出就有回报,她的刻苦学习,最终通过了技能考试,获得了相关部门颁发的从业证书。有了这张证书,她便可以执证上岗了。
前几日,她说她打算到省城试试,寻找工作的机会。后来听说已经成功面试了一家公司,只是因为东奔西走,需要一辆交通工具,正发愁着是把家里的车子托运过去,还是就地再买一辆?面对未来,还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对于土生土长的她来说,知天命之年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是一项更大更难的挑战。不过我相信,一向做事果干的她,一定会选择好下一步要走的路,而一旦选定,必定会全力以赴。
有人说,若不是为了碎银几两,世人不会慌慌张张,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千惆怅,保老人晚年安康,保稚子入得学堂,保你我柴米油盐五谷粮。
【编者按】碎银几两,是生存的必须。人生凭借自身的努力,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一个女同志的生活经历,在不同阶段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服装店的小老板、工厂的打工妹、上门服务的家政工……无论干时间长与短,她都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信念,努力学习把事做好的性格,因此每走一步,她都稳稳妥妥地往前走,给自己与家人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其实不容易。此文说的是朋友人生路,也是普通百姓现实生活的缩影。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