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边抄边悟红楼

作者: 祥云 点击:1186 发表:2021-06-02 09:36:50 闪星:2

摘要:《红楼梦》的诗社活动是整部作品最为精彩,最好看,最让人愉悦的部分,也为这部世界名著增加了许多浓重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分量。抄写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的时候,仿佛进入到诗意的境界,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真是百读不厌。

  《红楼梦》的诗社活动是整部作品最为精彩,最好看,最让人愉悦的部分,也为这部世界名著增加了许多浓重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分量。抄写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的时候,仿佛进入到诗意的境界,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真是百读不厌。

  首先我们看,这一回处于整部《红楼梦》的前三分之一部分,这个时候贾府还表面上过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大观园此时也处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宝玉挨打之后身体已经康复,“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怎么打发时光,让年轻人有点正事儿呢?有办法了,让探春出面邀宝玉出来到秋爽斋,张罗成立诗社。因为这是一件好事,立刻得到黛玉、宝钗等年轻人的积极响应,李纨不仅主动参与进来,还自告奋勇“掌坛”。很快以李纨为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为骨干成员的海棠诗社成立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人家不光成立了诗社,每个人还起了别号。社长是“稻香老农”,探春先给自己起了个“秋爽居士”,宝玉说不好,提示跟前有梧桐和芭蕉,可以往这方面考虑,探春便改为“蕉下客”,结果又被林黛玉引经据典地奚落了一番。探春不甘示弱,也用典故回敬林黛玉一个“潇湘妃子”,弄得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薛宝钗的“蘅芜君”是李纨想好的,大家都说“极好”。轮到宝玉可就麻烦了,宝钗先赐一个“无事忙”,后又来一个“富贵闲人”,李纨给他一个“绛洞花主”,宝玉不接受,最后让大家“混叫去罢”。迎春的“紫菱洲”和惜春的“藕榭”是宝钗根据她两个的住所确定的。抄到此处,忍不住笑,而且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当今的网名吗?曹雪芹真是伟大的文学家,200多年前就起了网名。如果宝玉这些人赶上今天的时代,一定也会建一个朋友圈,“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蘅芜君”等微信名仍然不俗。

  最有趣的是作诗那段:“待书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

  请列位看他们每个人的表现:

  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一一林黛玉胸有成竹、若无其事地样子很是可爱。

  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一一探春急于求成、毛手毛脚的性格依稀可见。

  探春交完卷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一一宝钗的沉稳和追求完美的品质表现得充分。

  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一一宝玉既为自己着急,也为黛玉着急的样子既可爱又搞笑。

  四个人的诗展示出来后,社长的评语是:“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林黛玉的);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探春一语点明:“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的“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宝玉的回答很有意思:“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宝玉说的“评的最公”,明显地是指他“压尾”,而对“蘅潇”二人谁第一的问题,他是保留意见的。其实他心里还是想让林黛玉拿第一。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把其中的诗社活动去掉,《红楼梦》还有现在的活力跟魅力吗?不管是阅读原著,还是看电视剧,我都愿意看这部分,因为它充满着和谐、欢乐的气氛。

  曹雪芹先生实在了不起,那时候就想到了诗社活动,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凡参加诗社活动的这些年轻人都很有素质,很可爱。贾琏、贾芸、薛蟠之类肯定不往里凑合,他们也没这个兴致。这跟今天我们成立的诗社、文学社、书画协会差不多,浮躁之人或蝇营狗苟之人对此是不屑的。《红楼梦》中的探春在给宝玉的“花笺”时写得非常明白:“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这里探春强调的是“同志”,显然就是志同道合者,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能“遂成千古之佳谈”。

  2021年5月31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红楼梦》里的诗词,意蕴深远,除了突出黛玉等才子佳人的才能,里面更藏着人物事件的谜底。作者这篇从红第三十七回说起,从起诗社到起别号再到吟诗评诗,又加入适当人物表情点评,很有画面感。作者对《红楼梦》里诗词边抄边悟,可见其喜爱程度。诗词给《红楼梦》增色不少,确实如此,这也是此书被很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