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聊聊东北人大碗喝酒

作者: 祥云 点击:1807 发表:2021-05-31 09:38:25 闪星:1

摘要:本文从东北的“大”开始说起,引出东北人的大碗喝酒的命题。在讲述了东北人大碗喝酒的两个故事之后,又提到了东北的酒文化,以及酒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洋洋洒洒,娓娓道来,最后直接点出东北振兴当从不再大碗喝酒开始。

  提起东北人,几乎全球的人都知道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大老爷们”、“大老娘们”。别说,东北人真就跟这个“大”字摽上劲了,就从称呼上看,除了“大老爷们”、“大老娘们”之外,还有“大小伙子”、“大姑娘”、“大丫头”、“大老板”等等;再从吃的东西看,“大酱”、“大蒜”、“大葱”、“大白菜”、“大饼子”、“大菜包子”、“大喳子粥”、“大馒头”“大发糕”等等。

  为啥东北人跟这个“大”字这么亲呢?可能是与“大兴安岭”、“大草原”有关吧。广袤的黑土地,绵延的长白山,加上嘎嘣冷的大冬天,这也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别的不说了,就说东北人大碗喝酒吧。我印象最深的是40多年前在农村当大队会计的时候,可真是见到了“大碗喝酒”的茬儿。一年,城里送知识青年到我们村,那位城里的女厂长跟驻我们村的工作队队长两个人真是用大碗喝的酒,那天,那位女厂长一连喝下3大碗酒,我们那位工作队长开始没把这“大老娘们”当回事儿,结果,被人家叫住了,硬挺着喝下第3碗酒之后,醉得直喊娘,而且3天没起炕。记得在村党支部分管民兵工作时,春节前一天晚上带几个民兵到村外巡逻,突然听到河边有声音,“有情况!”基干民兵排长小声跟我说。我马上命令:“快卧倒,向有声音的地方靠近!”声音越来越近,河边石头哗啦哗啦响。那个时候重要节日村里民兵都给配半自动步枪,虽然没有子弹,但有枪在手心里还是有底。当我们慢慢靠上去用手电向声音处照过去时,竟然发现是一个人醉躺在河边,仔细一看,原来是本村自然屯的人。由于酒喝得太多,折腾得受不了,身底下滚出一个坑。我们问他喝了多少酒,咋醉成这样,他大着舌头说了三大碗,走到河边酒劲儿上来了。如果不是我们发现,大冬天,小命难保。

  虽然最近这些年不管城里还是乡下都不用大碗喝酒了,可是东北人喝酒时的那种豪爽劲儿一点儿都没减,而且还形成了所谓的“酒文化”,一到酒桌上那小磕一套一套的。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多喝少要喝好,会喝不喝就不好”。还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添一舔”。什么“东北人没啥话,只见小酒唰唰下”。什么“喝不喝先倒上,瞅着好看”。特别是下面这句更有挑战性:“东风吹,战鼓擂,东北人喝酒谁怕谁”。

  最有意思的是,东北人喝酒的酒规太多,主人从大到小先敬一圈,客人再从大到小回敬一轮,然后开始“单打”,这个时候才进入高潮,才有意思,谁单敬谁有说道,或是借机会加深印象,加深感情,或是趁着喝酒唠点什么磕,这么一整就是大半天,或者一晚上,结果“喝坏了肝,喝坏了胃,喝得媳妇背靠背”,喝成“三高”,年纪轻轻就报了废。

  东北人喝酒虽然交了很多朋友,办了很多大事儿,但是也确确实实吃了很多的亏,误了很多事。特别是基层干部几乎每天都要陪酒,而且一个中午要陪几桌客人,有的基层干部因为喝酒把身体喝垮了,把形象喝坏了,把官喝丢了,把家喝散了。别往下说了,给咱东北老乡留点面子吧。

  好在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后,东北人喝酒的次数少多了,即使喝,也不用“大碗”了。再说,东北振兴任务这么重,再傻乎乎地用大碗喝酒,都喝得脑袋大、舌头硬、腿软,活儿谁干?

  东北何时振兴?当从不再大碗喝酒开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受天气寒冷的影响,东北人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他们讲义气、重友情,以诚相待。东北人是最豪爽的,他们与人相处有豪气。但“大碗喝酒”也不是一件好事儿,喝酒喝多了也确确实实吃了很多的亏,误了很多事。习惯于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东北老乡,如今也改变了过去的喝酒方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几位好友围坐一圈,漫谈家事趣闻,酒文化也逐渐在黑土地兴起。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