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泷江从我身边流过

作者: 鱼石散人 点击:1121 发表:2021-05-26 13:35:15 闪星:0

  泷江,也叫潇泷江、明德水,它从兴国而来,从永丰而来,汇聚了万千溪流,逶迤而来,在吉水的东南,终成浩瀚的大江。


  01

  如果从空中鸟瞰,泷江是由东南进入吉水的,径直往北奔流而去,在白沙至水南段,又改为西流。

  “飞阅”西流的泷江,九曲十八弯的走势,宛若震颤的心电图,似乎在暗示它的坚韧和勇敢。此刻,我不禁吟诵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诗句,心中升腾起一种别样的情感。我仿佛看见了东坡,看见了清泉寺,看见了寺庙前西流的小溪。

  江过水南,又折向西南,最后,它汇入了浩浩的赣江,随赣江北去,与湘江并行,踏上了万里征途。

  个性、张扬和不屈——这是泷江的精髓和品相。

  

  02

  泷江的源头,名曰“天心坪”,中间又有“沙溪”的加入,这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气魄何其宏大!“天心”之水,流淌的是责任和担当。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吟哦滁州,他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情怀,又给泷江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徜徉在泷江之上,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青山含黛,草木葳蕤,这是何等的惬意和舒坦。

  灵山秀水,涵养人文。泷江之南的白沙和水南,与泷江有不解的情缘。白沙以地多白沙而名,水南因其在泷江之南而称。

  从白沙至水南,顺着水流的方向,从宋朝以降,人才辈出,人文蔚然。王艮、刘俨、彭教,驾舟西行,复又北上,凭着一支笔,一种坚韧和果敢,写就了吉水“五里三状元”的辉煌篇章。

  “艺文儒术为盛”“文风盛于江右”“家有诗书,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诵不绝”——这是彼时泷江给人的印象。

  

  03

  自清末以来,社会动荡,战乱频乃,泷江沉寂,暗流涌动。

  翻开历史的册页,走进苏区时的泷江以南,走进那个二十世纪初战火纷飞的白沙和水南。

  干柴,需要点燃;民怨,需要发泄。人们用水南值夏战斗、水南十月起义、水南圩起义、龚岭战斗撕碎黑暗,以大刀、长矛、梭镖、鸟铳打倒凶顽。

  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人——黄公略,一个来自湖南湘乡塾师家庭的红军将领。是他,登高一呼,泷江两岸红旗漫卷,闹革命,战鼓急,掀起壮阔波澜。

  1930年6月,时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的黄公略,率部转战赣西南,所到之处,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将原本分散的游击区连成了一片——其中就包括泷江以南的大块区域。毛泽东十分高兴,欣然提笔,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诗句。

  从兴国到吉水,从永丰到吉安,黄公略率部连续参与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活捉张辉赞”“白云山设伏”“首战莲塘,次战良村,再战黄陂”都有他矫健的英姿。对黄公略的智慧才能,毛泽东赞誉有加,称其为“飞将军自重霄入”。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奉命率部追击从方石岭逃往东固的国民党军第九师,在“六渡坳”中弹牺牲。毛泽东闻此噩耗,悲痛万分,亲撰“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进继君来”的挽联,以示哀悼。

  1931年11月27日,公略县成立大会及黄公略追悼会,在水南镇松山村的尊德堂隆重举行。专门划出了一块区域,以“公略”命名,这在全国实属罕见,足见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公略县成立以后,农民积极支前。1933年夏,千担稻谷支援兴国、宁都红军;组织担架队、运输队,配合红军作战;送儿参军、送夫参战,人人奋勇争先。

  虽然,三年的时间很短,但公略县是见证者,它见证了泷江儿女的真情和血性。

  “细民险而健”——这是此时对泷江最好的注脚。

  

  04

  拂去历史的云烟,在木口村,在东塘村,在大桥村,我仿佛窥见一个伟人的身影,一边提问,一边倾听,一边做着笔记。

  1929—1931年,毛泽东身着布衣,夹着雨伞,行走在泷江以南,走村入户,开展调查。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木口村调查》了。他在《调查》中写到:1930年11月18日,红军放弃吉安。19日我和古柏、谢唯俊二同志从吉安往永丰属之藤田,会合红军主力。21日经水南到白沙,在木口村吃午饭,调查了村政府委员的成份及本村所杀反动分子的成份。在这个调查中证明,中农在平分土地中不但无所失而且有所得,富农小地主则在农民的激烈斗争中便要走到反革命阵营中去的。

  不错,唯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唯有调查,才能了解农民和农村。彼时的泷江,水流清澈,倒影成双。泷江以南,农民与土地,没有任何时候,联系得如此紧密,如此心欢。

  “跟共产党走!”——这是此时泷江的誓言和希望。

  

  05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了新时代,泷江两岸,生机勃勃,一派旖旎的春光。

  木口村的红色标语,成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吸引了八方游客。“白军是工农出身,不要提军阀杀农”、“白军兄弟要发清欠饷,只有暴动起来”、“实现共产主义”——这些斑驳的标语,让人们记住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它分明是一团团火,一颗颗心!洗礼、净化,驻足于此,每个人的心里,仿佛都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

  水南的黄豆,在泉水里浸泡,在烈火里蒸煮,在阳光下晾晒,腐竹的清香,在古村的上空飘荡;农民剧团,载歌载舞,喜悦的花朵在每个人的脸上绽放。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泷江从我身边流过,越来越欢快,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充满希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泷江,是一条浩瀚的大江,其灵山秀水,孕育了这方水土的人民,人才辈出,人文蔚然,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如今走进新时代,泷江两岸,生机勃勃,一派旖旎的春光。泷江的底色具有丰富的色彩,如今的泷江更是充满希望。一片赞美家乡的散文饱含作者的情感。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