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百年】大山里有座坟

作者: 萧索 点击:3614 发表:2021-05-04 08:11:07 闪星:3

一、许甲泰武装山林生产队

1946年4月,松江省在宾县召开全省各界代表大会,成立松江省人民政府,冯仲云当选为松江省政府主席。6月,省政府大部分机关迁到延寿县办公,延寿县政府则迁到六团乡的山河屯。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没有和政府机关随行,他在全省各县检查土改、反霸、剿匪和民主建政工作。7月,延寿县中和乡翻身农民许甲泰联合附近的村屯的翻身青年农民组建“山林武装生产队”,提出“变土匪的根据地为我们的根据地,有匪灭匪,无匪生产”的口号,开进山里进行生产和剿匪。《松江日报》报道了这一新鲜事物,冯仲云当时在五常县检查工作,看了报道之后打电话给延寿县政府说,在许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出发时一定赶过来,并要祝贺送山林武装生产队出征。

7月15号,许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出征仪式在加信区政府所在地加信镇隆重举行,县委书记邹问轩县长梁明德亲自参加大会,省委省政府代表到会并宣布省主席冯仲云马上来到现场,大家一片欢腾,也就在此时,一辆卡车开进会场,车上下来的正是省主席冯仲云,而车厢里拉来的是鍬镐锄头等开荒所用的农具。

冯仲云给大家讲了话,他满含深情地说:这里是我战斗过的地方。他指着东方的茂密森林的大山,十年前,我们在延寿人民的支持下 在大山里和日本侵略者战斗,那里有我们的足迹,有我们的烈士的鲜血,还有我们的难忘的乡亲——那些舍命为我们送衣、送药、送粮和保护抗日军伤病员的地下党员及那些大爷大娘大哥大嫂的人民群众。我今天就想起一个人:崔禄,1936年我和他在东山里话别,到今天已经是十年了!你们开进东山里,帮我找到崔禄,他是抗日功臣。他是我们哈东抗日军中不可或缺的“小炉匠”。

延寿东部,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春节刚过,日本侵略者占领延寿县城,这年年末,珠河中心县委就派党员到中和加信开展党组织建设。转年春天,延方支部在天台山成立,秋天赵尚志在珠河三股流建立哈东抗日游击队,不久哈东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军哈东支队后,于1934年春,七大队长刘海涛奉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命令开赴延寿中和加信一带。从此,延寿东部成了哈东抗日根据地连在一起,东山里便成了抗日军的活动场所。这年秋天,哈东支队编为东北抗日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满洲省委派出李兆麟任省委巡视员,冯仲云任三军党代表。从此,延寿东山里留下了冯仲云的足迹,延寿人民和冯仲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的崔禄就是其中一个——是三军从领导到士兵都尊重的“小炉匠”,他高超的烘炉技术冯仲云给了很高的评价,在冯仲云的指导下,这个小炉匠后来还能修理枪械,而他的家人包括女儿、女婿都参加了抗日队伍中来,这一家除了小女儿年幼全是抗日队伍中的成员。

翻身农民许甲泰带头组建武装山林生产队,还得到了北满分局陈云书记,松江省委书记张秀山等领导的重视,这一新生事物在建设北满革命根据地,给已经得到翻身的农民一个极大的大鼓舞,自己起来开荒,生活得到提高,剿匪,保卫了新生人民政权。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以后,书记张秀山、省主席冯仲云又一次接见了许甲泰,询问有无要省委省政府什么帮助,许甲泰说,共产党来了穷人翻身解放是对老百姓的最大帮助,我们一定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新政权,开荒种地是农民的本分,武装山林生产队一定在山里开展生产,有匪剿匪。

这一次和冯仲云见面,许甲泰又想起了崔禄。

冯钟云给许甲泰讲起了和崔禄的相识。

1934年的冬天,七大队组建了骑兵连,马队神速,和日伪军打了几仗,威震敌胆,但出现了大问题:冬季溜冰,马蹄奔波,铁掌损失严重!冯仲云知道情况,很重视,他通过地下党联系到了延方特支书记李秋岳,几天之后,组织委员刘世武领来一位五十来岁的小老头,听说来给骑兵马挂掌的,都来欢迎,可是战士们一看这个小老头,手里拿个小掌锤,不大的小烘炉在背搭里,除了几块木炭,再就是背筐里的碎铧板。唯一的他的腰上过了一条有铁环铁钩的皮绳。

刘世武把这个小老头向冯仲云做了介绍,冯仲云也来看热闹。只见这个小老头一点也不客气,让战士搬过来一块石,头架上小烘炉生火,把几块铧铁丢进炭火里,又从背筐里拿出铁砧,操起掌钳子,夾出烧红的铁块,三下五除二,那马掌丢在雪地上,冒出蓝色的水汽,不一会功夫掌、钉全煅完。

小老头抹了一把汗水:看看大家笑了一下:牵马!

战士牵过来一匹红马,小老头解下腰间的皮绳,摸着马的头,靠在一棵树旁,用皮绳拦过马的前腿,提起来,用钩和环固定在树上,清完残掌,拿起马掌,挥动掌锤,转眼之间完成。他让战士牵马排队,挂完一个再来一个,不大功夫,全连马掌挂完!小老头点上一颗卷烟,大家从目瞪口呆中回过神来,换来一阵掌声,冯仲云亲自给小老头点烟。

许甲泰是中和加信一带的老住户,他知道偌大东山里并不是无人的世界,可以说是藏龙卧虎,大有能人,而且在人民的传说中对长在山里生活的人都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什么“山猫”“老冬狗”“山神爷”等等,但他不知道冯主席讲的崔禄是哪个山里的能人。许甲泰是个诚实的翻身农民,他向冯仲云表示,到东山里一定想办法找到崔禄。

二、冯仲云和崔禄

后来,我有机会看到冯仲云的文章,他专门谈到了和崔禄的相识。崔禄的冶铁技术、挂掌的神速,冯仲云很欣赏,但这个大学教授也看出了还有改进的余地,于是他很谦虚的和崔禄沟通,崔禄开始有些不信,但他按冯仲云说的方法一试真的比自己的多年来冶铁技术高超得多,他开始尊重这位戴眼镜的抗日军人,一打听原来是位大学教授!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人成了朋友,接着他又和赵尚志,李兆麟等三军的领导认识,他表示以后抗日军的马掌由他负责全包,并把自己的家人包括在外念书大女儿女婿介绍给抗日军。

冯仲云在回忆录里说,这个小炉匠后来还能修理枪械,她的女儿女婿却是在另一战线上——这是后话。

崔禄在东山里给牛马挂掌不是主业,他家里主要是养蜂,采参,当他游走于大山里时,家就是老伴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照看诺大的蜂群。崔禄则在山里套子房、木棚间结识了山中的各色人物,并获得“山猫”的绰号。

许甲泰武装山林生产队进山时虽然是七月,但在大山里依然是大地没有化透,山林队的前期要盖房,解决住处,先种些早熟的青菜,随着化冻,开荒种一些农作物,牵上山的牛马在没化透的残冰上也很费掌,许甲泰这时真的想起了崔禄!

那么崔禄在哪里?延寿的东山里,是张广才岭的余脉,方圆几百里,连接着方正、海林、五常、苇河、珠河,山里古树参天,沟壑纵横,茂密森林,遮天蔽日,自古以来似无人烟,却大有人在——不过是哪些流寇、马贼、山大王的窝点,以及后来那些闯关东冒死挖参采药的“流民”,再后来清政府无能,雅克萨战争之后老毛子修中东路,大森林里出现了采伐工人和多家大棚,崔禄走进大山就是在这个时候。

许甲泰他想起了冯主席说过,崔禄在东山里认识很多人,这些人在大山里简直是鱼在水里一样游动,只要找到山里的一个人,就可知道崔禄的行踪,他想起了老冬狗子王怀(和崔禄一样三军的向导——拉道的,解放后参加国营庆阳农场),王怀不在家,他又找到大贵屯里的(大贵:中和的原名)的梁会发,梁会发问他找崔禄干啥,许甲泰说除了请崔禄给牛马挂掌之外还告诉他冯仲云托他找崔禄的信息。

梁会发想了想,说,快到七月十五了,七月十五你来找我,我领你去找崔禄吧。

原来,新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土匪没肃清,崔禄参加抗日军,名声在外,很多汉奸、坏蛋、地主残余势力对他恨之入骨,想找机会对崔禄下黑手,中和的汉奸刚文华就是其中的一个,解放了,他钻进山里当了土匪,扬言要杀崔禄。梁会发是崔禄的好朋友,也是崔禄的“眼线”,他时时关注着崔禄的安全。许甲泰明白,他的武装山林生产队,除了开荒种地,还有剿匪的任务。他们的武装山林生产队也会保护崔禄的安全。而这次得到了崔禄的信息,冯主席要找崔禄基本是实现了一半。

三、坟的故事(一)

七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中元节。这一天 人们都要为逝去的亲人点上一炷香,祭上贡品,表示对在天国里亲人的怀念。许甲泰不知道梁会发为什么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领他去找崔禄,但他对中元节还是印象很深的,他已经嘱咐家人去上坟,所以今天他也做好了准备,他也会在大贵屯里买些贡品带上。

事情真是他想的那样,梁会发已备好了祭品,好带上镰刀和小锯。进山,许甲泰还不是问题,然而,他终不如常跑山的梁会发腿脚,只在后面紧跟。梁会发在个东山里的虽然算不上个“山猫”,也是山里通,他在前面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钻山——不过也好像常走过,终于在快近中午时许甲泰在一个大山的朝阳处看到有几颗人工修剪的大树中间有一座坟,在那地面打扫干干净净的坟前地上跪着一个人,正在烧纸钱。两人走到近前,那人回过头,许甲泰一看这个人是中和街上大家都认识的俄罗斯人耶力明克!

梁会发走近前,拍打一下耶力明克:你小子知道孝道,又来上坟。那个俄国人擦去泪水:我的救命恩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许甲泰发现这个俄罗斯人中国话说得很好,他向俄国人挥挥手表示问好。梁会发问耶力明克:老山猫在那?

耶力明克看看许甲泰:山猫叔刚烧完纸,找他有事?

梁会发点点头:那个教授抗日军现在是省主席了,要找你山猫叔!

耶力明克睁大了眼睛:十年了,山猫叔经常念叨冯政委,冯政委的,当省主席了?在哪里?

许甲泰接上话:现在冯政委管一个松江省了,他还想东山里的老乡亲们。

梁会发:知道你山猫叔在哪吗?

耶力明克:知道,他说去老于木棚。

梁会发:好,年轻人腿脚快,你去找他回来,定个日期,给冯主席一个信儿。

耶力明克点头去了,梁会发和许甲泰开始烧纸,梁会发跪在地上:大嫂啊,十年前走的冯政委回来了,现在是省长了,他没忘大哥……两人烧纸的时候,看到靠旁边还有一座坟,梁会发不声不响的也打扫干干净净烧了纸钱。

在一棵大树下坐下来,梁会发给许甲泰讲了坟的故事。

……

要讲这座坟,还真得从耶力明克说起,苏联推翻沙皇的时候,俄国鬼子在修中东路,这条铁路的枕木都是咱这东山里的松树。远东的沙皇军队都归哈尔滨铁路局长霍尔瓦特这个老毛子领导,他的兵大部分是穷人家的孩子,兵败了,很多跑进东北,因为霍尔瓦特在修中东路,真需要人进山伐树。在大贵就有霍尔瓦特外甥谢杰斯开木材公司,耶力明克和他的未婚妻就在这个公司做工,谢杰斯是经理,他看上耶力明克的未婚妻,并且强行奸污了这个姑娘,耶力明克找他算账,这小子要和耶力明克决斗,结果使损着打伤了耶力明克,并把它丢在大山里,以为耶力明克必死无疑。

耶力明克命不该绝,崔禄一家救了他,他在崔禄家养好伤,跟崔禄上山打猎,跟崔禄去给抗日军挂马掌,但他没忘记报仇,他下山去大贵镇上打伤了谢杰斯,且被坏蛋保长刚文华发现,他向没打死的谢杰斯告密,谢杰斯带领毛子队进山包围了崔禄家,有幸的是崔禄和女儿、耶力明克在山里打猎,赶回来时,谢杰斯正在放火烧崔禄家的蜂场和小房,崔禄妻子凭一棵沙枪在和毛子队对峙。一场恶战开始了,崔禄和耶力明克终于打死了谢杰斯,打伤了毛子兵,但毛子兵烧掉了小房,崔禄妻子负伤!当崔禄在大火里救出妻子时,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崔禄把妻子安葬在小房里,把那里修成一座坟。他和女儿以及耶力明克被大山里的朋友安排在大棚里住了下来。

几天之后,大贵的街上出现了一个卖山鸡、木耳的小姑娘,她在谢杰斯的上万立方米的楞场、厨房去推销背上的山货,换了俄国人的羌帖——卢布,走了。大概是两三天之后的夜里,谢杰斯的上万立方米的楞场、厨房同时被大火吞没,大贵的人谁也不去救火,眼看着烧了一天一夜,留下了一堆木炭和废墟!大贵人心里明白,还互相暗暗称赞。

〔——这件事,我在霍尔瓦特回忆录《哈尔滨旧事》书上看到了记载,哈尔滨的俄文报纸,也报道过。〕

从那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崔禄父女、耶力明克、山里的朋友都来上坟扫墓。

不久,九一八事变,谢杰斯的木材公司卖给了日本人,刚文华又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刚文华入山为匪,耶力明克下山在大贵村落户,崔禄和女儿仍然在大山里打猎养蜂寻找刚文华报仇。

……

许甲泰听完了梁会发讲完了坟的故事,站了起来,他向这座坟冢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想问旁边的另一座坟时,耶力明克和崔禄及已经长大的女儿回来了。

他们商定了时间,由延寿县政府同省政府办公厅通知了冯仲云主席。

四、长灯夜话

《长灯夜话》是我在写这篇稿子时拟下标题。省主席和一起在抗日斗争中结下友谊的三军小炉匠的夜话,一定是无话不说。我在采访可能知情的老人、老前辈们时,他都说看到了冯主席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第二天早晨;在哈尔滨,我见到原省政府的警卫马先生说,他正当班,给冯主席送过两次水,偶尔听见两人在笑,还似乎听到崔老爷子在呜呜哭……

这更加令我下决心搞明白来龙去脉,因为在延寿的地方党史中抗日斗争占重要的一个篇章。

(附带说明:后来我在采访邹问轩夫人王馥时,他给我提供了很多手写的、复印的、报刊发表的史料,其中居然有一份冯仲云留给邹问轩的文稿,——即上面提到的冯仲云的文章。谈的几乎全是与延寿有关的往事。我希望得到这份宝贵资料,王馥婉言谢绝了。但允许我看,我在宾馆里看了一宿,做了摘抄,才充实了今天的内容。)

在冯仲云回忆文章里提到过这次不寻常夜话,大至讲了以下几件事:第一个是崔禄的大女儿大兰(不是真名)女婿张泽(不是真名),在哈尔滨师道学校念书,日本占领延寿,看到延寿的地质结构适于亚麻生长,于是在延寿建立了亚麻原料厂——即今天的县亚麻厂前身(经查证核实,确实如此),不久女婿张泽大兰夫妇没毕业就回到延寿,张泽去亚麻厂任襄理(相当于今天的管总务的副厂长),大兰则在县城街上开个茶馆。冯仲云说她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细节却没有透露。

第二个是,冯仲云书里写道(抗日军)直到大部队奔下江,留下小股部队,崔禄为抗日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人在延寿所作所为,抗日军基本都清楚,我们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这里崔禄得到的情报很明显是女婿张泽提供的。

第三是,我们今天胜利了,我们会记住你的(崔禄),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我们会尽量考虑。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清楚,他说:“不要银子不要钱,不要奖励,不要表扬,就一个要求,把小女儿送到部队去,……”——这是书上的原话。

冯仲云答应了,崔禄的小女儿随大部队一直南下,后来在南方已是个厅级干部,改革开放以后下海经商,今天仍健在——本文以后还要提到。

冯仲云的回忆录里提到张泽——小炉匠的女婿。小炉匠说延寿解放了,张泽却去世了,死于肺结核。小炉匠哭了——警卫员说的听见哭声大概就是说到张泽。冯仲云在书里说,张泽的死,没人说啥吗?书里写道小炉匠说,说啥?给日本人干活,没人说汉奸就不错了。冯仲云说,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国革命的胜利何止是枪林弹雨的拼杀?还有在另一个战场上看不到硝烟的战士在战斗,张泽,没人知道是我安排在延寿的地下情报人员,还有他的妻子——小炉匠的女儿大兰。

我得到这个信息,同样想核实一下具体情况,当时,在县志办曾聘请了一些延寿各界的老领导老同志,其中县文化馆老馆长张一新,老先生可称得上延寿活档案。据他回忆,在延寿最大的东亚饭店(经理沈志清,我见过)毗邻处是有一个“春兰茶社”,当时还挺红火,那些有钱人、警察、官相在饭店吃饱喝足多去春兰茶社喝茶聊天,而老板娘能说会道,有时还她花钱请来艺人给大家白送上一段《大西厢》,《马寡妇开店》等段子。老馆长说,都知道“春兰茶社”是个三教九流聚会的场所,谁也没有想到是抗日军、是我党安排在县城的地下交通站。

那么,张泽去世了,大兰去了哪里?这又和中和的汉奸刚文华有关。1932年年关,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延寿县城,成立了伪政权,全县设6镇52乡,中和镇成立保安队,刚文华任队长,他进城发现了春兰茶社是崔禄的女儿,但当时鉴于张泽在亚麻厂给日本人做事,他不敢怎么样。359旅解放延寿,刚文华当了土匪,大兰引起了警惕,于是在父亲崔禄的安排下带着两个儿子到大山里养蜂去了,至于在哪里,只有崔禄等几个人知道了。

五、坟的故事(二)

延寿解放是1946年1月24号(农历小年),紧接着北满分局派来了大批干部到延寿建立新政权,开展土改斗争,这外来干部当中就有毛主席的侄儿毛华初,他到延寿第一个职务:长发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大概是冯仲云小炉匠“长灯夜话”之后,冯仲云去长发检查工作,他交代给毛华初一个任务:小炉匠的女儿大兰领两个孩子在北山里养蜂(这信息也许是小炉匠告诉他的)让他一定找到,把结果告诉冯仲云。

毛华初在长发区深得贫苦百姓的信任,有几个常跑山的(即打猎的)受到毛华初的委托,终于在北山里找到了大兰和两个孩子的蜂场。冯仲云很高兴,他正式和延寿县委书记邹问轩县长梁明德介绍了小炉匠崔禄在抗日斗争中的贡献,在延寿县几个领导干部中确定了抗联有功人员的身份,但为了崔禄的人身安全,对外还没有公布。同时,公布了张泽的身份,县里决定重新安葬张泽,在征得了大兰和崔禄的意见后,决定张泽的坟从山里迁出,还要举行个仪式悼念这位为延寿解放献身的地下情报人员。

鉴于当时是深秋,进山困难,决定安排在冬天落雪之进山。

1946年的冬天,延寿的剿匪斗争,涉及到翻身做了主人延寿人民的生死存亡。松江省设立延寿中心县委,辖方正、通河县,哈东军分区司令员温玉成把分区司令部迁来延寿,为的就是调动军分区主力部队配合各县独立团、各地的民兵组织,肃清土匪,保为新生的人民政权。三县的土匪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还有小股土匪钻进深山老林。刚文华就是其中的一股,他凭借对东山里的熟悉,几次都躲过了追剿。对张泽的追悼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决定进山的。

大兰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县城,由当时的县治安科长吴健做了精心的安排,协同县委政府有关的领导、群众代表一同进山。——这个任务就由许甲泰武装山林生产队的大马爬犁来完成。因为许甲泰和崔禄已成了好朋友,并且时刻注意着刚文华的土匪动静。

到了山里,崔禄已在那里等候,大兰拜谒了母亲的墓,给丈夫的坟清杂草,让两个儿子给父亲磕头,然后仪式开始,吴健代表县委县政府宣读了张泽在延寿为抗日军、所做出的贡献:一、日本建亚麻厂所有的勘测、规划、理念的生产情况都详细的提供给我党的有关部门;二。延寿解放前夕,陈云同志从战略角度出发,派三次侦查小分队进延寿成,内线接应全是张泽夫妇;三。县内蓝大头几次的破环活动,都是张泽夫妇密报哈东军分区,保住了我党在延寿的几位干部的人身安全,四。张泽有肺病,直接死因是去驿马河迎接苏军进延寿过劳,不治而终……

多少年之后,我在采访已经是快近耄耋的许甲泰,他还清楚地记得吴健宣读张泽夫妇的这四大不朽的贡献。

当时张泽的坟没有迁,是崔禄和大兰不同意,要在山里守着妈妈,县里尊重了他们的意见。

许甲泰告诉我,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大兰提出:请把吴健宣读的材料留给她一份。吴健无法决定,回县请示冯仲云主席。

这件事,我又想起了在湖南长沙采访毛华初,他说县委为研究小炉匠和张泽夫妇专门召开县委扩大会,听取了冯仲云主席关于张泽夫妇潜伏延寿具体情况的介绍:原来张泽夫妇是冯仲云通过松江省社会部下达的潜伏任务,他们的直接领导是社会部部长陈泊,派小分队三进延寿都是陈泊直接指挥,甚至第三次陈泊亲自带队进延寿。

毛老告诉我,冯仲云在会上交给延寿县委一份材料,是大美浓纸手写复印件。也是陈泊总结汇报材料。

我查了一下陈泊资料,海南琼县人,1925年入党,被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解放后任广州公安局长。1951年因“潘杨事件”被判刑十年,1980年平反,人却在劳改农场故去。是新中国公安战线上第一大冤案。

我担当过档案局领导,却没有查到这份材料。但,我忽然想起当事人大兰还健在,而且是我曾经工作的种畜场养蜂员,于是我回了一次大山里,找到了已近古稀的大兰,我拐弯抹角提一下这份材料,她沉默了好长时间说:确有复印材料留给我做纪念。我喜出望外,提出让我看看,她打了个嗨声,摇摇头:已经不在了——让我烧了!——布鲁部长——(陈泊的对外名字),广州来人调查他,我不愿说坏话,材料没给他们,烧了 ——多好的人,判刑了!我告诉她,已经平凡了,她叹口气:可是人没了。她问我为啥要看这份材料,我说我在整理你父亲的史料,他点点头,我告诉你,三进延寿城的向导也在场里,你们俩关系还很好。我一下想到了这个人:张伦纯——反右斗争错划右派,下放到种畜场,我知知道他是松江军区独立师长罗华生的机要员,但他从未和我说过他是三进延寿城小分队的向导,不过通过他,虽然没有看到那份材料,在张伦纯那里全得到了证实。

这又使我想起了档案馆没有查到那份材料,是不是也与广州来人有关呢。

六、小炉匠崔禄——东山里的守护神

解放后的延寿县成立了民主政府,但党组织还没有公开,那时叫中国共产党延寿县农民运动工作委员会,简称“民委”,第一任民委书记邹问轩,副书记李龙淇。在全县剿匪斗争中李龙淇是延东剿匪领导。李龙淇在山东参加过抗日斗争,很有经验,他的对土匪的宽严两手政策感召一部分土匪下山投降,经过教育分得了土地,改恶从善;那些顽固与人民为敌的将受到彻底毁灭的打击。刚文华罪恶累累,李龙淇布下天罗地网,其中就是崔禄利用对东山里的熟悉担负起追踪的任务,许甲泰的武装山林生产队专门安排人和崔禄联系,并随时通知李龙琪的剿匪部队。1946年冬天到来,剿匪部队把东山里围困铁桶一般,土匪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茫茫的大雪又限制了土匪出行。凭这些小炉匠崔禄施展了神功,终于在细鳞河看到了刚文华的侄儿在砸冰抓鱼。他秘密跟踪,终于在双鸭岭深处发现了刚文华的巢穴,于是许甲泰的武装山林队的大马爬犁载着剿匪部队战士一举端掉了刚文华的老窝,刚文华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也就是这年冬天,崔禄这个当年三军的小炉匠,真的觉得自己老了,他最后和许甲泰的武装山林队一起生活,将近年底,他告别了这个世界,嘱咐许甲泰把他和老伴埋在一起,许甲泰遵从这个老山猫的遗愿,葬在了青松翠柏的东山里,和老伴、女婿张泽守着这广袤的大山。

七、托体同山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位经冯仲云送到部队的小炉匠崔禄的女儿因姐姐的病故,回到延寿。她知道我搜集的父亲的故事,我写成资料或文章并发表在报刊上,她外甥又和我在大山里牧场是同事,所以,提出去东山里凭吊一下逝去的双亲。那时许甲泰已经作古,谁能熟悉东山里小炉匠一家的孤茔?

也许是老天的眷恋,我刚和我们的领导去中和了解日本遗孤询问她的养母的回信资料,见到了当年我们拍电视片的向导梁会发老人。使我一下顿逝愁容,于是我们请中和镇的同志帮忙和梁会发约好,给他点辛苦报酬,领我们上山。

梁会发老人没要我们的辛苦费,他和崔禄也是好朋友,只是我们几个人:崔禄女儿已近古稀,他的两个外甥加我虽然已经中年,还远不具备七十多岁的老人的爬山精力。但,东山里一定要去的。

终于,在梁会发老人的连拖带拉,爬山过岭,涉水淌河,见到了崔禄夫妇的墓和旁边张泽的墓。

那墓四周干净,鲜花有的还在开着,坟旁一颗已经是枯死的松树的干面上不知是谁刨平一片树干,深深的刻下:“崔哥崔嫂长眠之处”,几个字,下面还刻着掌锤、火钳的图形。更为惊奇的是,看似多年的枯树树冠上居然长出了新的松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东北抗日联军转战在白山黑水,穿梭于深山密林。延寿县是东北抗联的迂回地和根据地。其间,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为抗日联军领道供给粮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小炉匠”崔禄就是其中的代表。为了钓沉延寿县的历史,作者南巡北调,搜集了许多宝贵资料。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