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百年】创建北满根据地工作纪实

作者: 萧索 点击:3883 发表:2021-05-03 06:56:17 闪星:2

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强调1946年必须完成的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否则,将站不住脚。但对于刚到东北的北满分局、松江省委,面临的是人生地不熟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还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正统观念。在延寿除了上述不利因素之外还有广大劳苦大众极度贫困,原来,1945年蚂蜒河大水,庄稼颗粒无收,但地主老财仍然残酷剥削农民,城里市场萧条,社会上胡子、土匪横行霸道。但,在“8.15”光复后刚从苏联返回哈尔滨的李兆麟等人且有另一番认识:延寿曾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工作基础很好,所以,1945年10月19日他就委派朱殿超出任延寿县长。在关内干部到达北满之后,11月24日又把刘志民、史原野、张进三同志派到延寿,加强了延寿民主政府力量。

1945年末,党中央关于创建北满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已提上北满分局日程,北满分局、松江省委领导同志对派人对延寿的军事侦察和刘驶张所提供的延寿情况,是对党中央提出的“创建初步的可靠的根据地”的选择坚定了理性认识。359旅解放延寿后,立刻重建民主政府,任命县长;同时,命令哈东军分区进驻延寿,以军事政治手段震慑反动势力。这些,对在1946年站住脚跟,在延寿建成北满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有着决定意义。

据资料记载,1946年2月10日哈东军分区、专署到延寿,专员何延川兼任县工委书记和县长,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温玉成、地委副书记何延川和关内干部李龙淇、刘志乐、孙友谦、刘冠英、及分区文工团等组成工作团,按中共松江省工委下发的《关于处理敌产的初步办法》在城关开始斗争、分配敌伪财产,建立配给店,以解决赤贫市民的无米之炊;在农村,则根据1942年的土地政策结合处理敌伪财产办法,工作团和省工委派来干部一起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始分土匪逆产、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把汉奸、恶霸、惯匪、大地主的土地、粮食、牲畜、农具等分给贫苦百姓,使吃穿皆无的农民大众得到实际利益,解决果腹之急 。

延寿县的饥寒交迫的农民度过了1945年年关,迎来了1946年春天,在城乡人民的心目中,共产党的省地委领导、军区首长、书记、县长和那些关内干部同广大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深受到人们的爱戴。

这期间,曾任陈云同志秘书的邹问轩以松江省工委秘书长身份到延寿调研,他同刘志民在延寿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一部长达数万字的调查报告,文中对延寿的历史、地理、交通、物产及近代劳动人民同沙俄、日本等侵略者斗争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述,这部资料直到后来编修县志还有着参考价值,同时,这部材料也是陈云同志极力建议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的根据之一。(这部资料手写,复印,现存延寿档案馆)。

四月,军分区、地委、专署由延寿迁往一面坡,梁明德任县委书记兼县长,根据松江省委的决定留下一批外来干部分别到全县发动群众,以民运工作队进驻点为基础把延寿全县划为宝兴、城关、新立、长发、嘉信、中和、柳河、兴隆、长寿、龙宫等14个行政区,并任命了代理区长,开始进入基层政权建设阶段,设区民运工作队(不久,改为区工作委员会)。

此时,全县最大困难是缺少干部,县工委决定在全县先后选拔170多名当地贫苦知识分子办两期培训班,毕业后编为两个土改工作队,分别由李龙淇、(时任工委副书记)刘志民(时任工委委员)率领赴延东嘉信、延西兴隆、柳河开展民主建政和土改试点。

359旅解放延寿后继续东进,留下一个连扩编为独立营,负责县委、县政府警卫工作。不久,朝鲜支队在队长金哲明率领下进驻延寿县,帮助各区工作对开展灭匪反霸斗争,巩固区级政权,建立区自卫队。然而,各区建立的地方武装有些急于求成,当时的办法是集中民间武器,队长由大家选举,结果是有枪有势的人成了自卫队员,甚至有的地主、恶霸被选为队长。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这些坏人在不同程度上成了土改斗争的对象,其反动本质就显露出来。

1946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大规模内战,我军做出四平战略撤退,此时,县主力部队调去哈市,反动分子、国民党地下建军认为时机已到,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纠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反革命势力,在延寿县境内,从城镇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不时出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大肆抢劫财物,破坏民主政权建设,残害翻身农民,杀戮我军战士,种种罪行已到丧心病狂程度。

1946年,党中央对东北战局多次作出明确的阐述,即,使主力部队有巩固的后方,成为初步的可靠的根据地。当时延寿的时局已严重地干扰开展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东北局指示,松江省委于六月派出以陈达、金铁群为工作队长带领十多名外来干部到延寿城关、平安、长寿、兴隆等乡镇和朝鲜支队配合,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巩固根据的建设的斗争,旨在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和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为稳固后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1946年5月14日,北满分局决定重建中共松江省工委,张秀山仍任书记,冯仲云等为委员。不久,东北局迁入哈尔滨,根据当前形势,东北局向中央提出撤销北满分局,松江省工委由东北局直接领导。当时松江省工委驻地在哈尔滨,此时,国民党军队大举北犯,先后占领四平、长春,并直逼松花江南岸,我东北联军撤至松花江北。严峻的战争形势一触即发,鉴于此,党中央同意东北局暂时放弃哈尔滨的决定,同意把建设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转移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松江省地处北满中心,肩负着建设北满根据地的重任,放弃哈尔滨,作为根据地建设的指挥部的松江省工委迁到何处?即将赴任东满分局书记的陈云同志提到他关注很长时间的延寿县,他认为:延寿远离大城市,不靠交通干线,境内山高林密,物产丰富,重要的是延寿人民经历了14年抗日斗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8.15光复后,我党在延寿较早建立民主政府,北满分局和松江省委多次派出大批干部到延寿县发动群众,巩固新生政权。因此,已具备了建立根据地的基础,他说,作为创建根据地的指挥部省委机关迁驻延寿,北满分局亦曾有过考虑。

中共中央东北局采纳了陈云同志的建议,决定中共松江省委除主要领导人员坚持在哈尔滨办公,省委大部分机关和人员迁驻延寿县,并依延寿县为中心落实党中央创建巩固根据地的指示。

在时局严峻的时刻,如何保证北满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在关键的1946年怎样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克服危机,转变局面?站住脚根?又如何动员全党全军及一切力量,深入普遍发动群众,使根据地的创建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

1946年6月26日在松江省委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确定省委迁驻延寿的同时,认真地讨论了上述问题。会议决定,一,省、地委均不设常委,决定邹问轩不再任省委秘书长职务;二,设延寿中心县委,辖方正、通河两县,划归省委直辖,邹问轩任中心县委书记;三,成立延寿独立团,邹问轩兼团政委,任命周正为团长;四,延寿县委、县政府移驻六团原家屯(时称山河屯,此决定后未执行)。会后,省委部分机构即行迁驻延寿县办公。省委决定:到延寿的全体干部必须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下到各地区,发动群众,巩固群众武装和人民政权,把群众的经济斗争迅速提高到政治斗争,以巩固根据地的建设 。

随同省委迁来延寿的有很多单位和部门,一个偏僻的并不繁华小县城一下涌进大批人员、车辆、物资,延寿人有些不适应,不过,延寿人民很快看到省委各部门、单位只有极少数人员值班,那些干部穿着布衣,背着行囊下到延寿、方正、通河去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开展根据地的建设。因此,可以说开展根据地的建设是在省委机迁驻延寿后,延(寿)、方(正)、通(河)三县全面大规模巩固根据地创建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创建巩固根据地是为了保证主力部队有巩固的后方,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援,延寿是革命老区支援前线责无旁贷,然而,我军四平撤守之后,境内匪患尤为猖獗,为了安定局面,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剿匪斗争变成了首要当务之急。

纵观北满剿匪斗争有人总结为三个阶段,一,1945年东北解放到当年9月,这时在松江省辖区以李兆麟为首的抗联领导人提出“抢形势,搭架子”的工作方针,在哈尔滨周围各县建立民主政府,并建立治安大队,至11月 组建松江军区,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基本形成。二,1945年12月到1946年8月,为大规模剿匪时期,目的在于巩固根据地的建设,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民兵自卫队联合剿匪,消灭了大股土匪,剿匪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三,1946年9月以后,军民联防追剿残匪,地方政权巩固,地方武装力量加强,大部队奔赴前线,地方翻身人民掀起生产支前高潮。

延寿大规模剿匪斗争从1946年7月开始,在剿匪斗争中延寿县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受到了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东北日报》多次发表文章,把延寿剿匪经验推广到各解放区,1946年9月26日《东北日报》文章《延寿县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土匪纷纷投降》一文中详细的总结了延寿的剿匪斗争经验:县委把两个半月来剿匪斗争经验归纳为“打”、“挤”、“杀”、“放”四个字,全县土匪缴枪自新者达500多人。

打:在全县境内我野战部队分别出击,配合县区自卫武装不断打击,穷追猛打,不给喘息机会;

挤:配合主力部队追击,随后有工作队跟进,他们也配带武器和地方武装工作队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剿匪斗争,把胡子挤得无处藏身;

杀:在某个时期内县委提出“捉住的杀,交枪的放”的口号,杀掉罪大恶极的,并张贴布告,散发传单,以示镇压;

放:有些交了枪的土匪在县接受短期训练以后,发给安业证准其回家务农。

为了保证剿匪斗争顺利进行,在松江省委领导下,中心县委制订了有效地剿匪措施和政策:

1.全民自卫三角联防:即,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在剿匪部队剿清匪患的区、村、屯,根据县委指示,普遍建立洋炮队,他们平时不离开生产,战时受区武装部门征调;建立钢枪队,按区的地理位置每三个区结成一个联防区,有事相互呼应,共同行动。

2.宽严结合,区别对待:1946年5月,松江省委、松江省军区成立宣抚委员会,各县成立宣抚办事处,用布告、标语、传单警告土匪只有交枪投降才是一条活路,中心县委又组织一批与土匪有关系的人为收降员,结果取得很好的效果。

翻身解放了的农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发挥了聪明才智,在剿匪斗争中,创造了很多捍卫当家做主的好方法,徐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就有很好的代表性:徐甲泰,延东农民,在1946年7——11月延东剿匪已基本肃清但未根除的时候,他组织个村屯25个青年农民开进山林深处,提出“在山里过冬,有匪剿匪 ,无匪生产,变土匪根据地为我根据地,”。

他们的行动得到松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冯仲云曾亲授奖旗给徐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

由于,军民努力,政策得当,到1948年初全县土改高潮到来时,土匪已基本肃清,群众高兴地说:共产党来了才一年多,土匪就打干净了,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1945年10月19日,受李找麟委托民主人士朱殿超出任延寿县民主政府县长,那是因为李兆麟深知延寿人民经历了14年抗日斗争的洗礼,渴望翻身解放。一个月后,刘志民、史原野、张晋三人经千辛万苦到延寿,充实民主政府力量,肩负起开创根据地的重任。

然而,民主建政工作是与反革命势力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他曾两次派人进延寿侦查后,又安排刘志民、史原野、张进三同志手无寸铁,凭一颗红心到延寿,协助朱殿超巩固民主建政,当栾大头发动政变我党三同志命悬一线的危险时刻,他们又得到了陈云同志的指示,三人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做革命宣传工作,争取了群众,保护了自己,战胜了敌人。迎来了1946年1月25日359旅解放延寿城。

1946年2月,恢复延寿县民主政府,王一清任县长,政权机构日渐完善,地委任命李克义为延寿公安局长,根据松江省工委指示,把359旅留下的一个连改编为县大队,(以后又改为松江警卫第四连)同时县成立自卫队和剿匪司令部,张希尧任剿匪司令。

是月,哈东地委、专署、军分区迁来延寿,为加强领导,延寿划归军区、地委、专署直辖,司令员温玉成任延寿县民运工委书记,副书记何延川兼任县长,以代替调出的王一清。与此同时,又有一大批久经考验的外地干部调来延寿,至此,在北满分局、松江省工委领导下,为创建巩固的根据地在延寿开始了大规模的民主建政工作。

四月,哈东军分区、地委、专署迁往一面坡,梁明德任县工委书记兼县长,全县开始了基层政权建设,建立14个区政府,任命区长,组建了武装工作队。民主建政工作的展开又需要充实大批干部,这时省委除了继续派来干部还要求就地解决干部紧缺问题。为此,县工委、县政府办了两期培训班,并以外来干部为骨干力量组成14个民运工作队。(这批干部中即有毛泽东的侄儿毛华初,他分在长发区,人土改工作队长)。

但时局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国民党接收大员在得到苏军同意下飞到到哈尔滨,宣称成立哈尔滨市政府,然而,这种有名无实的政权人民并不承认,更不拥护。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北满分局根据东北局的指示,提出各地要尽快巩固各级民主政权,为此,松江省各县在1946年春天先后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临时参议会。延寿参议会于四月召开,梁明德当选为县长,刘麟钟当选为副参议长 。

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于1946年4月24日—25日在宾县召开,大会通过决议不承认伪松江省政府,选举产生松江省行政委员会,冯仲云当选为省长(当时称省主席)。

松江省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各级人民政权已坚如磐石,创建巩固根据地有了行政领导机构。

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3月9日,国民党特务残忍的杀害了我党优秀领导人李兆麟;4月27日,苏军撤离东北;不久我军又在四平做出了战略撤退,国民党军队大举北犯。为了同国民党针锋相对斗争,松江省政府于5月5日隆重进驻哈尔滨市,领导全省人民创建和巩固北满根据地。省长冯仲云足迹遍及省内各县,并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地发动群众,巩固人民政权,领导生产,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开展剿匪斗争等。到了10月,国民党反动派兵近德惠,战火已逼近哈尔滨,北满地区亦可能成为对敌斗争前线,省委决定省政府也移驻延寿。把延寿县建成对敌斗争前线基地,集中力量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松江省委省政府从1946年4月到省政府迁驻延寿先后有几十位领导干部带领工作队进驻延寿开展群众工作,这些领导同后来随大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大都成为省部级领导。


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一再提及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他说群众工作的内容,是发动群众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又说,我党必须给东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后,民主建政工作、剿匪反霸斗争、分敌伪逆产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月,省委下发了《关于敌产处理的初步办法》,在全县开始了分土匪逆产、反奸清算斗争。在农村,又按着照我党1942年制定的土地政策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把汉奸、恶霸、惯匪、大地主的土地、粮食、牲畜、农具分给饥寒交迫的农民,使基本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帮助群众度过1946年春耕生产的难关。

1946年上半年的反奸清算、剿匪反霸特别是解决全县粮荒,是对刚刚掌权的共产党的考验,与国民党多年的正统宣传对比,又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攻坚战。仅半年时间,有延寿历史以来横行于城乡的土匪已基本肃清,在政治上,打击了大地主、汉奸、恶霸的威风,在生活上,共产党的书记、县长、省里下来的工作队的干部同贫苦的劳动人民同舟共济、吃苦在前,深得延寿劳动人们的信赖。

据史料记载:1946年反奸清算斗争了地主、恶霸、匪首、伪官吏、建军头子1349人,其中杀掉250人,有7万人分地49800多垧,没收粮食3289万石,大牲畜366头,猪479头,大车80台,房屋2000多间及其他物资。

1946年8月,《五四指示》在延寿县委进行传达贯彻,同时东北局又下发了《七七决议》,明确指出“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农村根据地,内容是发动群众,方法是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粮分地。”

延寿县清算分地方针是根据《五四指示》制定的。基本政策是“使得雇农、 贫农和中农结成巩固的同盟,照顾富农、分化地主阶级,集中力量打击大汉奸、恶霸、豪绅、大地主、土匪头子,他们是农村的封建堡垒,是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社会基础,不打倒他们,农民永远的不到翻身。”但又不能树敌太多,因为当时的时局决定我们还要保持和巩固反内战独裁的统一战线。

到1946年末,延寿县除安山区个别村屯外,全县共分土地49800垧,有7万多人分到土地,反动地主阶级受到沉重打击;同时,土匪消灭了,人民群众有了安全感。共产党把饥寒交迫的人民大众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翻身做了主人。

清算分地是北满根据地创建时期重要的一步,由减租减息到清算分地的转变,挖动了中国几千封建统治坚固的根基,打碎了几千年来地主阶级套在劳苦大众脖子上的枷锁,为创建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五四指示》是在1942年减租减息政策上修订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鉴于要保持反独裁统一战线,其中有鲜明的政策性:即,解决土地问题要讲究区别对待,文件并没有提出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后来,在土改斗争中出现的煮夹生饭即与《五四指示》的不彻底性有一定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开展的土地革命,前无古人,亦无经验可循,这样大的变革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或失误,延寿土改斗争中出现的煮夹生饭和解决夹生饭的过程即有明显的代表性,并且为后来解放全中国所开展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四指示》在延寿县委进行传达贯彻之后,根据松江省委指示和统一部署决定先行试点,取得经验,以便指导土改运动全面开展。1946年6月20日,县委副书记刘志民带领工作队在平安区两个村搞试点,按照《五四指示》精神,在试点工作中,建立了以贫雇农为主的积极分子队伍,摸清了地主、富农的政治、经济情况,发动群众向地主展开了清算剥削帐的斗争。仅一个月时间,清算出粮食960石,耕畜31匹(头),猪56头,现款(东北币)50多万元。同时,群众发动起来,情绪极为高涨,纷纷提出分地,工作队因势利导,开始分配土地。但,地怎样分?无例可循,走了很多弯路,一时很难得到合理解决。1946年8月,省委书记张秀山在延寿听取了省委土改工作队、县委工作队土改试点工作的汇报,召开了土改工作队长会议,并对分地工作作了指示,对清算、退租、土地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实践证明,这些决定,对当时的土地分配确实起到了保证作用。

延寿县土改斗争中出现的煮夹生饭现象不能说全是《五四指示》中政策局限性导致的结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也有我们的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在土改试点的地方有些群众没有真正发动起来,群众中还有人持怀疑态度,结果是形式上进行了土地改革,可土地并没有分到农民手里;有地方地主、坏人混进农会,仍在威胁群众,暗地里还在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甚至有的农会领导权在坏人手中……群众叫“煮夹生饭”。

中共中央东北局注意到了各地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夹生饭”情况,于1946年11月发出指示,指出在建立东北根据地过程中各地要认真纠正“煮夹生饭”,这说明在搞好土地改革的斗争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这个时期的松花江省委书记张秀山、省委其他领导李德仲、谢邦治、延寿中心县委书记邹问轩等领导不但亲自搞试点还多次到各地搞调查研究,不断修正土改斗争中出现的偏差。1947年8月19日县委下发了《抓紧时间消灭“夹生饭”》的指示,即开展煮“夹生饭运动”,其办法是配备加强工作组力量,提高干部素质,教育群众提高阶级觉悟,然后整顿农会组织,纯洁干部队伍,最后是广泛群众进行挖坏根、挖底产、打击地主恶霸反把倒算。

创建北满根据地的土改斗争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发动起来的人民群众其势如暴风骤雨,有如排山倒海之能量。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前前后后,延寿根据地建设每一步北满分局松江省委都给与了关注和指导,延寿的土改运动省委不但派出多个工作队,省委记张秀山还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延寿县广大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经过煮“夹生饭”,挖掉了封建堡垒根子,打断了地主腿子,改造了区、乡级政权,纯洁了贫雇农队伍,建立了群众武装,一大批经过考验的先进分子加入了党组织。

1947年2月,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省委迁回哈尔滨,4月,省政府也回到哈尔滨办公。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时,在北满、特别在延寿已基本解决了土地问题,然而,基本解决土地问题并不是彻底的完美的解决土地问题。早在1946年12月,省委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了北安省在土改运动中“查地”的斗争口号,延寿县委根据群众工作中还存在的半生不熟的状况,提出一个“查地挖坏根,打倒封建堡垒”的口号,县委把查地、挖匪根、挖坏根结合起来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的打击了阶级敌人的反把倒算。

1947年7月,省委省政府已迁回哈尔滨,但,省土改工作队、省军区工作队指战员等仍在延寿县,那是因为县委正在发动一次“砍大树、挖底产,向封建势力进攻”的“七·七”砍挖运动。运动开始在7月中旬,为了彻底打垮封建势力,县委培训了300多名干部和积极分子,并抽调了省立三中在校学生连同省土改工作队、军区工作队指战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延寿县有史以来的大规模砍挖运动。8月,运动向深广发展,9月,运动便进行到善后收尾阶段。

这次运动象暴风骤雨一样,很快席卷全县.全县400多个村屯,6万多农民发动起来其势如排山倒海,其力可摧枯拉朽,翻身农民向封建势力进军如风卷残云,运动高潮持续一个多月,一扫过去几千年农村的不合理现象,荡涤了封建势力残存的污泥浊垢。

这次运动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与农村封建残余以彻底摧毁,应该说运动是健康的,成绩是主要的。当然,因无前车之鉴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表现在“七七砍挖运动”中存在的不彻底性就是证明,这在松江省其他县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到1947年末,又开展了一次全县性的大扫荡,(又称“扫堂子”)作为七七砍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次运动规模更大,群众的积极性更高,被称为是对分封建势力的最后一战。

全县参加这次大扫荡的群众有75000多男女老少,他们打开村屯界限。成群结队,扛着红旗,在全县400多个村屯日以继夜反复扫荡,将地富怀分子扫得无处藏身,真正威风扫地,而,翻身农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经过这次扫荡,地主阶级政治上垮台了,社会地位孤立了,更重要的是那些靠剥削而得的财产挖光了,贫雇农成了统治阶级,当家作主,管理农村一切了。

砍挖运动和大扫荡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彻底砍倒了封建大树,挖净了地主的财宝,巩固了清算分地的成果,是深入土地改革的重要步骤,扫清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障碍,为平分土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关系,彻底消灭封建制度”。11月末,中共延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文件是巩固北满根据地建设的有力措施,是广大劳动人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根本保证。但是,当时延寿正处在大扫荡运动中,为了制止狂热的斗争浪潮发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平分土地上来,县委召开全县各区工作队员、村屯干部、积极分子和省立三中部分学生共600多人参加的大会,学习了《土地法大纲》和有关文件,然后,把这些平分土地的骨干力量分到各区,但要求各地都先搞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通过试点实践,县委肯定了各区在平分土地的过程中归纳终结出来的四种分地形式:即,1.户编号,按号分地;2.人地都评级,按等级分地;3.人地评等级,二等地不动,一,三级按等级分地;4.人化阶级,地评好坏,贫雇农为主,讨论平分。

对于平分胜利果实,县委也尊重群众创造的两种办法;一比家底,填穷补齐,二是评家底,按三等九级分配。

化阶级,定成分是平分土地和斗争过时的主要依据。在延寿县,县委没有强求统一模式,提出“一定要和贫雇农商量,大胆放手,让群众自己来分”。果然,群众根据政策规定,创造出多种切时可行的分地形式,采取农民通俗易懂的办法进行划阶级、定成分工作。

斗争果实的分配也是这样,由贫雇农选出的评议委员会,然后先行补缺,最后一人一份,由评委会评议,衣物不作价,分出好坏,搭配分配。

1947年12月中旬,县委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议,总结了各地经验,12月下旬,全县进入平分土地高潮,到1948年1月延寿县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这次平分土地,全县有十多万人参加,共分6万多垧土地,平均每人分到0.6垧,最多达0.8垧,最少也有0.5垧。

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劳动人民的爱国热情,延寿人民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支援解放全国解放战争的重任。土地改革的完成也为新中国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指出,在创建巩固的根据地过程中,要求各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建立党的核心,建立群众的武装和人民的政权,把群众斗争从经济斗争迅速提高到政治斗争,参加根据地的建设。”党的领导是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保证,北满根据地的创建每一步都凝聚着共产党人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在延寿,我党领导人李兆麟委任朱殿超出任延寿县长,朱虽不是共产党员,曾参加过党的外围组织,是一个进步人士,他为后来刘志民、史原野、张进的到来提供了开辟斗争的阵地。刘、史、张三人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最早到延寿的共产党员,虽然当时没有公开身份但却肩负着领导劳动人民的使命,——组建了中共延寿县农民运动工作委员会,这是在哈东地区建立最早的县一级的党组织。

然而,这时的党组织是不公开的,数量还很少,1946年3月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有一个讲话,他说到北满后增加党员850人,其中500到600人是军队发展的,200到300人是地方发展的。在地方党员中,农民党员还几乎没有,那是因为松江省工委、松江省军区政治部在1945年12月31日有一个文件:提出各地在发展党员时“要严密慎重”。

根据查到的资料和当年主管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毛华初老人回忆,延寿县秘密建党开始时间是在1946年冬天和1947年春夏时期。毛老说,第一次县委开会决定建党工作是1946年冬,开会地点在县政府二楼梁县长的办公室,参加会议的有邹问轩、李龙淇、刘志民、梁明德、刘燕林、王始更、毛华初、周正等,除了研究建立根据地、建独立团、着重研究建党工作,具体确定在干部、农民可靠的积极分子中确定发展对象,分别由县委成员个别负责发展,暂不公开。这是首批秘密建党。到了1947年春末夏初,省委迁回哈尔滨,中心县委撤销,邹问轩任县委书记,这时,延寿建党基本处于半公开状态,建党学习班直接由县委组织,办了两期,每期都是由各区委选送的农村骨干、工作队中表现好的同志,每期大约50人左右,县委领导分头讲课,学习时间半个月,这样通过选拔、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党组织,基础扎实,党员成分纯洁。

松江省委迁驻延寿的前前后后,是在延寿创建根据地的历史时期,经过了土地改革的完成,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干部,他们接受了党的考验,分批分期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新中国成立前,延寿县已有中国共产党党员220余人,全县已有基层党支部11个。

发展壮大党组织,巩固了各级民主政权,广大人民群众在参加根据地的创建中增强了对共产党的了解,增加了信任,深深体会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翻身解放,要想生活好,自觉跟党走,”延寿人民肩负起支援全国解放的历史使命。

1948年4月,中共松江省委在哈尔滨召开全省县委书记、县长联席会议,省委书记张秀山代表省委就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向全省提出“全力发展生产,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的建设,支援全国解放,”延寿广大翻身农民,积极响应省委春耕大生产的号召,全县各区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劳动合作组织,如,临时换工组、季节组、常年组等,推动春耕生产运动。

6月,根据松江省委指示中共延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当前的工作:中心是:领导农业生产,建党、建政、支援解放战争。

7月,根据中共中央、松江省委关于“普遍的、积极地、公开建党”的指示,延寿开始公开建党,随之,各区工委改为区委。


政权,即在政治上的强有力的统治权力,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专政的工具,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中多次提到要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开展革命斗争首先就要把政权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抗日战争胜利后,刚回国的李兆麟首先想到的就是政权建设,1945年10月19日,他就委任朱殿超为延寿县长,组建延寿民主政府,当关内干部到达哈尔滨自之后,刘志民、史原野、张进三同志到延寿,明确提出协助朱殿超的政府工作。359旅解放延寿,马上又恢复延寿民主政府,接着又划分14个行政区,设区农民运动工作队,行驶的就是政府权力。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也深知政权的重要性,蒋介石利用同苏联签订的条约胁迫苏联把东北的行政权交给国民党,又派出所谓的接收大员收买大批敌伪势力,利用土匪汉奸、地主恶霸组成地下建军,破坏根据地建设,甚至组织地方武装叛乱,其目的也是要夺回劳动人民已经获得的新生政权。

开展剿匪斗争、反奸清算、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民武装等都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但在1946年初,延寿县区、村一级还没有政府组织,民运工作队所到的区、村以农工联合会的形式行使政权职能,直到松江省政府成立后,各区始建政府,村仍叫农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巩固的政权建设也是巩固根据地建设的保证,毛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提到的“但在1946年内必须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可靠创建工作要用坚强巩固的人民政权作保证,松江省委省政府迁驻延寿的前前后后,我党我军不但在东北站住脚,而且还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仅就延寿县而言,当时全县仅有10余万人口,到1947年4月东北大反攻前,全县参军上前线就有7259人,是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五;全县还多次派出大批民夫、担架,达六次之多,其中担架865副,5395人,大车450台,912人,另外还有粮食4万石、大批干菜及其他物资。

延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哈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创建北满根据地的中心,松江省委省政府在1946年前前后后在延寿实践了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全过程,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经验,推动了其他解放区的建设,加速了新中国建立的进程。

回顾松江省委、省政府迁住延寿的前前后后,整理出一部完整党史资料,即补充了我党历史上有关松江省委在延寿领导创建北满根据地的历史空白。又记录了延寿人民在党领导下支援全国大反攻的光辉业绩。

历史记录过去,也启迪感知未来。温故而知新,会让人为美好未来而奋斗。在延寿,不但完成了1946年初步的可靠的根据地创建工作,而且还把延寿建成可靠的大后方。延寿人民以此为骄傲,延寿人民以此为光荣,延寿人民以此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征程里,老一辈革命者留下的革命传统和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永远会鼓舞我们建设好中国式的小康社会家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消灭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延寿县是有着优秀传统的革命老区。1946到1947年,在解放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承担起松江省驻地的重任。10万延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敌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革命做出典范。文章以详实准确的历史资料叙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填补了一段空白,增加了辉煌的一页。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