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光荣的冲锋号
提起大祖父,年迈的祖父常常侃侃而谈,一种无形的荣耀绽放在脸上。有时祖父心里又满是难过,心潮难平,大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个不停,头略低着,没有了一句话。我总会饶有兴趣地听着,祖父的一言不发却从来没有追问,或许那时我还小,觉得大祖父既不是身边的人,所发生的也非身边的事,只是把他当成一个遥远的故事。
大祖父生于1928年,因生活逼迫,15岁便跟着曾祖父去马鞍山打铁赚钱。路上遇到征兵抗日的新四军,年轻热血的大祖父便毅然地扛起枪,参加了罗炳辉部的新四军。依我现在猜测,大祖父恐怕还不懂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主义,但有一点一定是懂得的,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
和大祖父同去参军的还有同乡的张某。张某是扛枪的战士,大祖父年纪小,认识字,又聪明机灵,当时的营长一眼就认定他当司号员,冲锋的号手。司号员,是中国人民军队曾经独有的一个兵种,其主要职责就是吹军号。“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这是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可想而知当年小小年纪的大祖父,手拿冲锋号是多么的荣耀和自豪。
与大祖父同去参军的张某,大约在十年前去世的,据他所说,大祖父虽然年纪小,但他勇敢无畏,每一次冲锋,都会闪电般冲向最高处,小号吹得响亮清脆。当时的营长就总夸他,说他机灵,勇敢,小号吹得好。
1945年,日寇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但他们的气焰却更加嚣张。战争该结束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呼唤,这也是战争中每一个士兵的呼唤,但每一个战斗着的中国士兵没有一刻停止过进攻,死亡是无时不刻的存在着。而此刻,定远云守集还盘踞着一千多日军,大祖父所在部队一个营奉命歼灭他们。
下午三点,战斗已经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刻了,大祖父卯足了劲,紧握着冲锋号,等待着营长下最后决战的命令。
大祖父冲向一个高高的土丘,冲锋号终于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燃烧着每一位战士的热血,一场殊死搏斗开始了,而此刻的大祖父也就成为了主要袭击的目标。作为司号员的大祖父,恐怕没有想过他有倒下去的一天,定远云守集战役是他最后一次吹号。十七岁的他已经有了两年的军龄,他吹号是那么娴熟,那么底气十足,没有人觉得他只是个十七岁的兵娃子。不知道大祖父到底中了多少枪,但他倒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他死死地紧握着冲锋号,连旁边的战友也没能从他手中掰下冲锋号。炮火连天的战斗终于归于平静了,大祖父所在的营全歼一千多日本鬼子。大祖父手里还死死地紧握着那个精神信仰的冲锋号。营长说,连号一起埋了吧!就让他俩睡在一起,有个伴。
大祖父参加抗日时才是个十几岁的兵娃子,祖父当时也才几岁,他也只是记得大祖父长得很英俊,在当地是个美男子。很多年后,祖父在儿子孙子面前说起大祖父的一些事,也是从曾祖父那里得知的,还有张某抗战回来后说的大祖父在部队的事迹。祖父说,曾祖父总是夸大祖父懂事能干,言谈之中,是希望祖父也能像大祖父一样。
一次单位组织看抗战电影,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热衷这类题材的电影,去的人只有一半。当电影播放了不到半个小时,去的同事便被这精良的大制作抗战片震撼着,感染着。当影片快进入尾声时,手握冲锋号的司号员突然被日本狙击手射中左腿,他成了跪姿,但依然仰头吹号,像雕塑一般。紧接着又是一枪,司号员倒在半空还没完全着地时,又是一枪。一枪又一枪,凶恶的子弹一次又一次地穿透司号员的身体,我浑身颤栗,仿佛每一颗子弹射中的都是我。我浑身痉挛一般,满脸泪水,眼前却是一幅大祖父仰头吹号,又轰然倒下的画面。
影片结束,大家纷纷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旁边的几位同事喊还坐在那里的我。我说,马上就好。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夸赞电影场面太震撼了,头都有些晕呢!我不知我说头晕这样的谎话有没有人信,当大家都已经走在前面的时候,我悄悄地掏出纸巾,站起来,深呼吸了一口气,向同事们走去。
就是昨天,祖父听说我要写大祖父的事迹,他拿来一张发黄的纸给我看。原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
革命牺牲军人家属
“光荣紀念証”
字第6号
查 陈庆如 同志在革命斗爭中光荣牺牲,他的英勇事蹟将永垂不朽,其家属应受到社会上的尊敬,除按照规定享受撫恤和烈士家属优待以外,并发给此证以資纪念。
怀远縣(市)人民委員会
一九六三年八月十七日
大祖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士兵,和他一样牺牲在战争中的士兵不计其数,很多人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人知道,或许可以说大祖父是幸运的,他的名字被我们铭记了。
大祖父牺牲的消息被同乡张某传递回来,曾祖父哭成了个泪人。曾祖父没想到他带着大祖父去马鞍山打铁赚钱,却再也没有能把他带回来。后来他去了大祖父牺牲的战场,旁边便是葬着大祖父和他一起牺牲的战友。空旷的原野,无数个土堆,每个土堆前都立着一块高不足一尺的嶙峋的无名石头。曾祖父分辨不出哪一个是自己儿子的土堆,他呆呆地站在一块块无名的石头前喃喃自语:儿子,我们胜利了!儿子,我们胜利了!
(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紀念証”照片2张)
作者简介:
陈沛,男,安徽省怀远县人,专注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安徽青年报》《新安晚报》《淮河晨刊》等。2016年安徽省“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主题征文二等奖。2016年蚌埠市散文大赛优秀奖。2017年蚌埠市“读书遇见最美的自己”主题征文一等奖。
邮箱:1959366645@qq。com
【编者按】 年仅15岁的大祖父,还不懂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主义,便参加了革命队伍。但有一点他是懂得的,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因为年纪小,认识字,又聪明机灵,被选中当了司号员,成为冲锋的号角。这该是何等荣耀而又自豪的心情?可惜1945年,定远云守集战役中,大祖父身中数弹而牺牲,那是他最后一次吹号。倒下时还紧握着那柄冲锋号,是他的职责和全部信仰。十七岁,两年的军龄,正是花样的年华。了解到大祖父事迹的“我”,而今在影剧院相似场景下,该是怎样的百感交集和泪水横流?新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记住那些有名字和没名字的英雄,是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维护了让世界震撼的民族精神和形象。那些艰难的岁月,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推荐阅读。编辑:金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