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妇女节】谁扶花旦当空舞

作者: 梅静 点击:1157 发表:2021-03-15 05:56:00 闪星:4

人物简介:颜育,1949年生,1962年从艺,国家一级演员,扬州杖头木偶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京剧西皮二六的乐声中,一位身披彩带的姑娘翩然起舞。她的舞姿是那样的婀娜轻盈、风姿万千,忽然,彩带抖开处,朵朵鲜花飞撒而出,将天幕装点得绚烂缤纷……

“颜育又出新花样了!”同行们惊讶。

“你的节目把魔术‘变花’融入戏曲表演,这在舞台上还是第一次看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赞叹。

“你的演出证明了一个真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俄罗斯彼得堡华人协会副主席王石仑写来赴俄演出的邀请信。

颜育的心中涌起万千激流,她的所有期待,在这一刻都变成了现实……


在扬州木偶剧团,颜育的钻劲早已出了名。五十年前,她是全团最小的“小不点”,从没人指望她“一日长三尺”,可她人小心不小,暗地里使着劲,每日天不亮就出去吊嗓子,晚上别人睡着了,她还躺在床上悄悄默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64年,剧团在无锡演出大型现代京剧《海防前哨》,一号女主角黄英的操纵师傅突然扭伤了脚,就在全团心急如焚时,为黄英配音的她站了出来:“我来演。”在大家将信将疑的目光中,她一边配音一边操纵,顺利地把戏扛了下来。演出结束时,领导和师傅们都喜了:“原来,育儿还是块两条腿走路的料!”从此,她这个“小不点”成了团里的主要演员。1615737866854094.jpg

刚进木偶剧团时的颜育

七十年代古装戏放开,剧团排演了《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剧目,她从花旦表演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感觉。她觉得,花旦那种柔美的形象、细腻的内心世界,蕴含着无限的艺术可能性,值得自己去追寻和探索。

在塑造白骨精所变的村姑一角时,为表现好唱词“头戴野花面带笑”,她设计了“整鬓看脚”、“翻袖”、“甩袖”等动作,但在排练过程中,她总感到水袖甩得不好看。仔细琢磨后她发现,真人表演水袖是用手腕去甩,而木偶是用胳膊去甩,其原因是传统木偶的手扦装置不够合理。多年的表演经验使她产生了一个改进设想,即:将木偶的手雕成兰花型,手扦支撑点向手腕前移4厘米,衣服出袖由原来的1.3尺改为1.65尺,水袖由1.2尺改为1.8尺,袖口加宽到7寸,服装面料选用轻、滑、软的材料。经与制作人员反复商量和试验,再加上自己的反复练习,正式演出时,她表演的村姑甩袖像真人似的灵活飘逸,舞台效果大为改善。

后来,她又不断翻新水袖技术。在《火焰山》剧中铁扇公主听说孙悟空来借扇一节时,她设计了退步“双抛袖”、蹉步双手将水袖在腕上“反翻”两道、转身背手右踏步等动作,生动、准确地表现出了公主急于为子复仇的心情。尤其是她从黄梅戏《七仙女》中借鉴而来的“反搭肘袖”,通常需两人配合才能完成,而她,全凭自己琢磨、苦练,终于把这个优美而高难度的动作搬上了舞台。

1615737980130261.jpg1982年颜育给铁扇公主新做的服装

她的水袖功夫火了,不仅团里送她“颜派水袖法”的美誉,外团的演员也争相前来学习。1984年,剧团赴日本的第一次出国演出,节目里就有她的水袖技艺。1994年,她又作为江苏省唯一选手,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木偶艺术精英荟萃演出,并荣获“中国木偶表演艺术精英”称号。


水袖功给她带来了诸多荣誉,但她没有停下求索的脚步,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技艺受到肯定,是观众审美变化的结果,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观众对木偶表演的喜好,已经趋向于动作性强、艺术性高、台词少的节目,木偶艺术要发展,必须顺应形势,不断创新。

她联想到自己曾于八十年代在《猪八戒出世》一剧中,操纵“假高小姐”首创的单手转扇的表演技巧,于是,她决定把转扇技艺发扬升华,试创独舞《扇韵》。她采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为衬托,设计了一位少女尽情呼吸大自然的芬芳,双手舞扇与蝴蝶追逐游戏的场景。

然而,要让两把扇子在木偶手中自如地翻、按、收、展、转、定,谈何容易!从不向困难低头的她反复研究,认为首先必须给木偶设计一双多功能的手。她很快拿出改进方案,交给制作师傅,一次次地失败与改进之后,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她给《扇韵》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演员从幕后操纵变为与木偶同台表演,这实际上是给她自己设定了挑战。人在幕后操纵,有了差错别人还可以悄悄帮衬,丝毫不会影响演出效果,而现在,她完全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任何一点闪失都会酿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没有挑战就称不上创新。”她开始了艰辛的排练。由于“少女”身上安装了很多特殊装置,以使眼睛能传情,颈项能扭动,腕部能翻转,腰部能下腰,腿部能抬脚,而这些都需要她的手指去控制,再加上扇子本身有重量,她握着75厘米长的手杆底端,就像抓住秤梢那么吃力。她不分晨昏地练习,扇子转坏了重做,手钎练断了更换,她手上的血泡也变成了老茧。几个月后,她终于练出了一种五指虎口各负其责、分路并用的超常规操纵方法,并准确掌握了两手同时翻扇的角度和转扇的力度,以往三人组合才能表演的动作,在她手上实现了单人操纵的突破。

在传统的木偶表演中,演员的眼睛要始终看着上面的木偶,以保证木偶眼神和动作的准确,体位身段也不用考究,但人偶同台表演后,演员的体态和视线就要和木偶保持一致,否则,观众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为此,她专门到公园里观察年轻女孩扑蝶的动作和神情,然后化为己用。

终于,一个典雅娟秀又活泼可爱的舞扇少女诞生了。1997年,经文化部推荐,《扇韵》参加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并大获成功,《四川文化报》称她的表演“婀娜多姿,栩栩如生,演员和木偶融为一体。”2003年,《扇韵》又获得了江苏省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证书。


扇舞的成功给了她极大的激励,1998年,学梅派京剧出身、又和梅兰芳大师同乡的她,又萌生了用木偶表演梅派戏剧的想法。她从梅派代表剧目《天女散花》中受到启发,决定借用其丰富的舞蹈语汇,再借鉴广东木偶剧团《长绸舞》的表演形式,排演“散花”中的一折。

舞长绸是这出戏的最主要特点,原剧中有一段是“天女”双手合十,将手中的长绸放下再拿起,但转化为木偶剧时,因长绸太长且很重,操纵手钎根本无法将长绸甩到木偶手中。怎么办?她苦思冥想后,根据轨道和杠杆原理,设计出了一种特殊装置,使木偶能将十米长的彩带收放自如。

除了长绸,剧中天女的腰腿功夫也十分了得,如唱词中有一句“入海的蛟螭在那浪中潜”,戏曲演员做的是“卧鱼”动作,但木偶没有腿,她就将其改为“鹞子翻身”,接“反托举绸”,再抬头望月,下蹲亮相。这套新颖且技术含量高的动作,后来被观众誉为“不是真人,胜似真人。”

原剧中的散花是一种虚拟表演,她觉得,既然剧名叫“散花”,舞台上就该真的有花散。她专门向陈正薇、卢文勤等老艺术家和魔术师讨教,并从儿童玩具手枪中得到启示——利用弹簧原理将花瓣弹射出去。经过数十次的试验和演练,她的设想终于成功了。正式演出时,她操纵的“天女”在载歌载舞之时,一百余朵象征吉祥如意的鲜花从其手中抛散而出,整个舞台顿时花团锦簇,台下观众一片惊叹。

1999年,《天女散花》被江苏省首届德艺双馨表彰会列为表演项目,京剧名家尚长荣就是在这次演出中看到了她的节目。2002年,该剧又荣获全国老年文艺调演戏曲类金奖。此后,该剧便成了剧团的保留参赛和涉外推荐节目,至今已出访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615738201652835.png颜育的木偶表演参加央视录制


有人说,颜育的花旦为扬州木偶艺术创造了一个绚丽世界。

她却说,丰沃的土地才能催开美丽的花朵,博大精深的扬州木偶艺术,是她创新的根基和不竭的源泉。

小花旦大世界,花竞放香满园。祝福颜育的艺术生命永褒青春,艺术之花常开常新,祝福扬州木偶事业百花盛开,春光无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颜育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木偶剧的表演技艺,使得这门传统表演出神入化,连获殊荣。颜育的坚持不懈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带来了木偶剧的誉满全球。颜育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传承不是简单的继续,而的要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发展。文章叙述清晰,文字生动。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