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百年】花甲关心下一代 夕阳托起朝日红

作者: 香磨山人 点击:1588 发表:2021-03-13 05:48:51 闪星:2

2007年3月,我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行列。6年来,木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之所以有所起色,是市关工委各位领导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乡有关部门和广大“五老”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倍感光荣,热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7年1月,我离开木兰县政协领导岗位。正月,县委组织部领导代表县委就县关工委主任任职一事征求我的意见。

这令我深受感动。在木兰县,从县级领导岗位退下者大有人在。不论讲资历、论能力、还是看威望、比人气,在我之上者不乏其人。然而,哈尔滨市关工委和木兰县委对我如此信任,欲将重任相托,足见党组织之信赖与期望。

在即将退休之际,承蒙党组织器重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奉献余热,让自己的生命潜力得以进一步发掘,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更大体现,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光荣!我唯有感谢党组织的信任,唯有尽心尽力完成新的任务,唯有将自己砰砰跳动的心脏和祖国母亲的脉搏继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心以一名超期服役志愿兵的姿态,出现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的哨位上。

我觉得,虽然现在身离现职领导职位,但是人仍在党的队伍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休闲诚可贵,奉献价更高。关心下一代,银发竞折腰。六年来,通过不断学习中央领导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我更加增强了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把握角色,用心学习文件、聆听教诲

赴任之后,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关工组织性质、职责和任务搞清楚;把县关工委的功能弄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位置、选好角度、扮好角色。《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是我入列后第一本启蒙读本。研读这个细则,使我从宏观上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所把握。通过上网搜寻了解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的由来和发展。同时,我还抓紧时间研读市关工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虚心向木兰三位老关工委主任请益。

这些年,令我感动的是市关工委领导同志的殷殷教诲。为使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行列的新同志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能够尽早打开工作局面,无论开全市大会,还是开片会,老领导们总是耐心地阐述关工组织性质、作用、任务和特点,不断地点拨和启发,为我们指点迷津。

2010年,在纪念哈尔滨市关工组织成立20周年大会上,市关工委主任杨国俊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精辟指出要处理好关工组织与党政和责任部门的关系;要处理好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强调“推进工作创新的动力和智慧在广大基层关工委和“五老”之中;积极探索创新,就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发现新生事物,悉心总结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当地特色、行之有效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等,并大力宣传推广,使之形成工作亮点或培育成工作品牌。这是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这些经验性的概括和规律性的论述,使我茅塞顿开。为了用这些论述切实指导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县关工委组织全县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进行专题研讨。城乡“五老”们结合工作实际谈经验、论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这几年,木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所起色,是与全县广大“五老”对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行动的高度自觉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倾心打造壮大和谐新团队

2005年秋天,是木兰县多事之秋。由于深化改革、企业改制等原因,一些历史遗留的深层矛盾在那个时间点集中凸现出来,群体性上访在木兰形成小气候。新组建的县党政领导班子为此接应不暇。林业系统一些老转业官兵上访时提出“要退岗就都退,要上岗就都上。凭啥有人还在岗,却让我们下岗”的要求。为维护全县稳定,县委常委会做出全县所有返聘上岗离退休老同志一律下岗的决定。

一声令下,全县担任乡镇与县直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18位离退休老同志均被解职,辛辛苦苦组建十年的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顷刻解散。2007年春,我到县关工委就职时情况仍是如此。那时木兰县关工委其实就是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部。基层关工委驻会常务副主任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上连县关工委、下接村屯关工组,是带领基层广大“五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纽带和前线指挥官。这个要职若是出现空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根本无从谈起。 我下乡调研谈及选派离退休老同志出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时,有的乡镇领导面露难色说:“县委常委会的决定不好违背,还是暂时由在职同志兼任一段吧。”有的则提出要求说:“既然上面有明文规定,老部长还特意为此事而来,那就还请老同志出山吧。不过,这样做和县委没有保持一致,你们可得给保密。”

对于前者,我们表示理解,对于后者,我们表示感谢。通过这次调研,大贵镇、利东镇和吉兴乡把原来工作很出色的驻会常务副主任又请回来,其他5个乡镇仍然由秘书或团委书记挂着名。

调研回来,我向主管书记汇报希望县委再议此事。该同志婉转说道:“县关工委和组织部一起搞个调研,论证一下是否由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好。”

理解这位领导的苦衷,此事再未提及。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办发〔2008〕15号文件的下发,使木兰县迎来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二个春天。经县委主管领导签批,以中共木兰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文件转发哈办发〔2008〕15号文件。有上方宝剑在手,落实文件精神理直气壮。我们抢抓机遇圆满解决配齐、配强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大难题。

木兰县是农业县份,全县人口27.7万,农业人口占79.4%,农村青少年是主要关心对象。四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关工组织和“五老”队伍建设。经过筛选,8个乡镇和6个县直党委(总支)均配齐驻会常务副主任,其中一半是老将第二次上岗。关工组织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86个村、400个自然屯,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达到3327人,“十大员”达到826人。2011年底,全县有34个村关工组达到“五好”标准;3个乡镇和1个社区达到“五好”标准。

几年来,在驻会常务副主任队伍建设上,县关工委侧重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班子配备,夯实组织基础,解决没人干的问题。2008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哈办发〔2008〕15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关工委驻会常务副主任队伍建设。先后调整充实14人,保证一线指挥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素质高、作风好、善组织、能创新、会写作、肯奉献、过得硬的驻会常务副主任队伍的组建,为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基层关工工作因此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民镇、吉兴乡、林业局等常务副主任撰写的调查报告、诗歌、经验材料,得到上级关工委的好评,多篇文章被省市关工委工作简报刊载。大贵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宋文举被授予哈尔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基层关工委驻会常务副主任队伍成为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遣队和顶梁柱。

(二)是抓业务培训,夯实素质基础,解决不会干的问题。针对基层常务副主任队伍不断更新的情况,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常务副主任们明确职责,摆正位置,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做到“四个明白”,一是明白关工组织的来历;二是明白关工组织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三是明白关工组织的工作特点;四是明白当前的重点工作。乡镇和县直关工委也坚持每年办班,培训村屯和基层单位关工组长。

(三)是抓典型宣传,夯实工作基础,解决干不好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基层党委常务副主任中的先进典型,凝聚队伍、提升人气、开创局面。先后总结和树立大贵镇常务副主任宋文举、吉兴乡常务副主任高万林等用心钻研、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通过下发简报、大会发言和评优奖模等形式让这些先进典型起到很好的是示范和导向作用。

(四)是抓心理沟通,夯实感情基础,解决合得来的问题。经历寒冬的人,倍感春天的温暖。尝过常务副主任空缺,基层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苦涩,对于这支关乎关心下一代工作成败的骨干队伍必然予以应有的尊重与关怀。只要把这些老同志时刻放在心里,他们就一定会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一是兑现补贴。2009年,建议县政府按市委、市政府两办[2008]15号文件精神,将乡镇关工委工作经费和驻会常务副主任工作补贴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一旦发现个别乡镇驻会常务副主任工作补贴未及时给付,我们主动沟通协调,使其及时解决。二是给与荣誉。每次市县评优,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所占名额都不低于先进个人名额的50%,让这些老同志社会上有地位、舆论上影响、脸面上有光彩、三是除夕拜年。每年吃年夜饭时都发信息给驻会常务副主任拜年,让他们从美好祝愿中感受组织的温暖;四是年度体检。从2011年开始,每年为这些老同志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在中医院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精心呵护老同志的健康;五是古稀庆生。从今年起,为年满七十仍在岗上的老同志祝寿;六是午餐小聚。乡镇常务副主任到县关工委办事,只要赶到饭时,必备酒置菜餐叙一番;七是旅游观光。借外出考察之机,组织常务副主任赴京观光旅游,使多年夙愿得以实现。八冷暖在心。凡常务副主任家有大事小情,不论乔迁安居、还是患病住院,只要闻讯均去电慰问,以示关怀。

尊重与关怀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使县、乡关工委驻会同志水乳交融,不是一家亲如一家,不是兄弟情同手足。大家不但在晚年能为党的事业愉快工作,还在兄弟般的情谊中享受人生的快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我们这支团队所增添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四、探索创新,潜心开创发展工作新局面

几年来,县关工委发挥革命老区传统优势,突出21世纪信息社会时代特点,针对青少年认知特性,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突出重点,勇于创新。

(一)突出重点,切实体现关心下一代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指导方针,力争在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上紧扣中心、突出重点,通过精准定位、量力而行,力争事半功倍、体现实效。

一是工作内容突出思想教育。2011年,充分运用纪念建党90周年等载体,利用讲党课、制作专栏、文艺晚会、发放童谣《颂歌献给党》演示课件等形式,在中小学和社区广泛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活动。举办庆“七一”老少同乐文艺晚会,县委领导、少年儿童和“五老”同台演唱红歌。大贵镇、吉兴乡等关工委,自编《夜袭大贵镇》、《全国特级战斗英雄齐凤海》等乡土教材,组成报告团入校宣讲、组织村党支部党员进校园,举办主题班会、团队会、唱红歌比赛等活动,受到师生热烈欢迎。全县广大青少年受到深刻教育和熏陶,进一步坚定跟党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12年,我们以感恩教育为纽带,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和“理想点亮人生”、“中华魂”等主题活动。一是老少同台学雷锋,感时代楷模榜样之恩。举办“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四好少年”演讲会,县关工委的老同志与中小学生同台演讲。二是清明节缅怀先烈、感革命先辈捐躯之恩。在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祭扫仪式,全县500多名中小的师生代表敬献花圈,百名新团员庄严宣誓,缅怀先烈立壮志,学习雷锋树理想。三是欣赏家乡风光、感大自然赏赐之恩。制作配乐课件《俊山秀水俏木兰》展示木兰6大旅游景区100余幅风光图片,发放到8个乡镇关工委,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爱乡情怀和珍惜、保护生态环境意识。5月13日,在风景区骆驼峰脚下举办“学英雄、树理想、跟党走”主题班会。校长感慨地说:“这堂班会开太平学校建校36年之先河。”四是编印乡土教本,感家乡前贤奉献之恩。编著《木兰骄子王梓木》读本,免费发行到全县近百所中小学校、乡镇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让木兰本土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启迪青少年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是工作对象上突出弱势群体。近年来,我们特别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县关工委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木兰县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和《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析》等文章,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办好寄宿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等建议。我撰写的《“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经验材料,在市关工委《工作通讯》刊载,收入《薪火》论文集,被中国关工委网站转载。《关于兴办寄宿制农村小学的优势、遇到的困难和脱困的建议》一文,为市关工委专项调研起到参考作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五老”建议,不断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状况得到改善。

三是在工作方法上突出调查研究。近年来,县关工委紧紧抓住调查研究的关节点,促进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工作成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调查研究与指导工作相结合,将上级精神及时贯彻下去,让基层关工组织明白现在应该干什么;二是调查研究与介绍经验相结合,使外地先进典型落地生根,让基层关工组织明白向外地典型学习什么;三是调查研究与发现本地典型相结合,把本县关工系统的先进样板树立起来,让基层关工组织明白本地工作的闪光点在哪里,如何把这些闪光点做大和扩散,从而推动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整体提升。2012年以来,县关工委调研成果在省、市关工委刊物和网站上发表多篇;2010年以来,我撰写的调研文章有三篇被中国关工委网站刊载。

(二)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在教育手段上创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上更加通俗易懂。2009年,制作DVD《我爱北京天安门》。2010年,在木兰县政府网站设置网页。2011年,创作童谣《颂歌献给党》演示课件。2012年制作配乐课件《俊山秀水俏木兰》;编著乡土读本《木兰骄子王梓木》。

二是在工作机制上创新。2011年组建乡镇关工委联络组。这一工作机制体现三方面优势。一是乡镇关工委之间信息沟通更加通畅,互动交流更加便捷,典型示范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南北两片形成了互不示弱、互不服输,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有利于整体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三是县关工委驻会人员责任明确,分片包干、各负其责,有利于个人潜力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在教育模式上创新。经过几年实践,特别是受2011年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活动启发,我们将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常态化和模式化的思路概括为“红歌周周唱,校本月月讲。忠魂年年铸,七月歌颂党。”今后,我们将在内容上不断完善,在形式上力求创新,逐步在全县推广。


五、以身作则,诚心带领凝聚驻会一班人

木兰县关工委驻会人员少时三人,多时四人。尽管这些同志资历不同、能力相迥,但是年龄和身体都适宜关心下一代工作,都非常珍惜余热发电的机会。我觉得这就是缘分,一种同心协力、为党的事业共做奉献的缘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就能够释放每位驻会同志的内在潜力,使驻会团队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我在驻会人员中挑头,年龄不算大、协调、基调研和电脑操作能力还可以,理所当然应多做些工作。六年来,我承担了县关工委80%以上文字材料的撰写、90%的文字材料打印工作。每年工作总结、每次向省市关工委调研组的工作汇报、每篇重要的调研材料和体会文章均出自我的笔下。尽管规定驻会人员半天办公,可是有时忙起来,我下午上班,晚间在家加班的事时常有之。对此,我毫无怨言。能够在花甲之龄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由衷的自豪。再说,也没累到哪儿去。为节省有限办公经费和不给县委添麻烦,六年来,除参加市关工委年终总结会议因领回奖品、奖牌而雇用出租车外,参加其他会议均乘坐长途汽车往返。

几年来,我在工作中还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无要事不上县委,不让领导费心;无大事不下乡镇,不让基层分心;无账目不办内公开,不让同仁疑心;无工作不量力而行,不让“五老”难心。

冬去春来,六易寒暑。我乐此不疲,热情不减、兴趣愈浓。扪心自问:党性使然、孝心使然。

1977年2月7日,家父病逝,享年57岁。父亲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呀,不能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了。”35年来,家父临终遗言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时刻在鞭策着我。为人子,我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就是给九泉之下的父亲多一份慰藉,就是替他老人家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加一块瓦。追思尽孝,仅此而已。

作为一名银发志愿者、一名具有3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决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为关心下一代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崇高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

夕阳无限好,更为朝阳红。

关心下一代,古稀亦冲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从领导岗位刚一退下来,就接任了县关工委主任的担子。这对于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但他做为一个老党员老干部,勇敢地接受了任命。他边学边干,把木兰县的关工委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他认真地向大家汇报了几年来的工作。实事求是,诚诚恳恳。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