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印象台湾

作者: 念念 点击:1219 发表:2017-09-06 17:57:57 闪星:1

摘要:假若这本书,时时能有一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东西,让你完全猜不到它下一页又有什么意外之喜,你是不是觉得这本书更好看,更值得看呢!

1504675309975788.jpg

    小时候。

    台湾是课本里的日月潭、阿里山,课本里描述得很美,那时也觉得台湾遥远又令人神往。

    台湾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再回首》,凄迷朦胧婉转的歌曲和地方。

    台湾是琼瑶的电视剧,帅气勤学的邻居哥哥。

    现在。

    台湾是余光中的诗,白先勇的《台北人》,传说中的诚品书店。

    台湾是《听说》、《第36个故事》的台北;《悲情城市》、《千与千寻》的九份;《蓝色大门》的师大附中;《念念》的绿岛;《阿嬤的梦中情人》的北投;《艋舺》的艋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彰化、平溪;《海角七号》的垦丁;《一把青》的眷村。

    台湾在陈绮贞、田馥甄、徐佳莹的歌里。

    台湾在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张艾嘉的电影里。

    台湾也在很多的游记和旅游攻略里。

    所有这一切,构成我印象中的台湾,我对它有想象、有期待。

    我带着这许多的期望,也带着丝丝焦虑,即将走进台湾。

    每次出门远行前,我都会觉得有压力、焦虑,还时常冒出打退堂鼓的念头。我以为是自己太追求细致,才会连旅行前都有焦虑。后来看到心理学书上谈压力时,都提到了旅行会给人轻度压力和焦虑感,才释然。

    的确,旅行要走出自己熟悉的地方,去面对完全陌生的人、事、环境,走得越远越陌生,越没有安全感,越不笃定。

    在路上要花费很多时间,通常7天的旅程,2天在来回的路上,其他5天游玩时也有很多时间要么在找路,要么在赶路。真正玩的时间并不多。

1504675347134934.jpg

    恶劣天气,负重行走,人潮拥挤,昂贵又难吃的饭菜,住不惯的酒店……种种,让旅行变成一件并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

    更加令人难过的是,当你不惜舟车劳顿,远道而来,寻访自己梦想中的某处胜地、某种食物时,你会发现它跟你想象中的大相径庭,让你大失所望。

    这时,你会更加怀疑旅行的意义了。

    正像于斯曼的《逆流》中那个住在巴黎市郊别墅、几乎足不出户的主人公所说的“既然一个人能坐在椅子上优哉游哉捧书漫游,又何苦要真的出行?难道他不已置身伦敦了吗?伦敦的气味、天气、市民、食物,甚至伦敦餐馆里的刀叉餐具不都已在自己的周遭吗?如果真到了伦敦,除了新的失望,还能期待什么?”

    他失望于现实与想象的不符,也认为现实比不上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我认为正是现实与想象的不符,才更彰显出对现实一探究竟的意义。如果现实真的完全跟想象一模一样了,那才真的没有必要去亲眼看看现实到底是什么了。

    正是因为这不符,才能看到差异,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有新触动。

    就好比,你看一本书,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而且事实上也完全如你预料一样,你是不是觉得索然无味呢!

    但是,如果这本书,时时能有一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东西,让你完全猜不到它下一页又有什么意外之喜,你是不是觉得这本书更好看,更值得看呢!

    现实正是这样一本永远不缺乏新鲜的书,现实中的每分每秒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变数,而这每分每秒不可躲避地包裹着你。

    也许是明明查地图拐一个街角就能找到的地方,却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

1504675384101946.jpg

    也许是本来想好要去哪个店铺买东西、哪家饭店吃饭,结果路过一家特别美的店子,不进去看看就于心不安,错过了预定好的店铺和饭店。

    也许是邂逅一段情缘、偶遇一处风景,每一秒的流动都可能导致整个故事有不同的走向。

    这也正是现实比艺术鲜活的地方。

    艺术是选取的、简单化的美,画画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画上去,要根据主题、构图做取舍。小说、电影也不可能把人一天24小时的琐碎都描写进去,也是选取有意义、有代表的东西来讲述。

    现实就不一样了,它不加选择铺天盖地全展开给你看。没有倾向、没有主题,你从中看到你自己。

    所以,同一个地方,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好恶不一,获取的东西也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一边叫嚷着“花钱买罪受”、“累趴了,下次再也不要出来了”,一边又隔一段时间就忍不住跑出来自虐。

    因为想象和艺术都替代不了现实,我们整个人所有的感官自觉不自觉地完全浸淫在一个有所有的声音、场景、气味、色彩的地方,那种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完这篇“印象台湾”,印的是什么?象是什么?什么印象?字里行间有点“印”之感外,“象”与文字不符,“印象”也没出现,期待作者的下回分解。编辑: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