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芳香唐诗》之九十四 樱花——樱花永巷垂杨岸

作者: 林下蕉客 点击:1772 发表:2021-02-28 05:51:00 闪星:2

樱花其实原产于中国,但日本樱花太有名了,所以,人们一说到樱花就以为是日本樱花。只不过今日之樱花,不论是中国樱花还是日本樱花都不是从前的樱花,早已是改良品种。

樱花分两种,观赏的樱花,不结果,结果的樱花,也叫樱桃花,也可以观赏。

樱花和樱桃花都是蔷薇科樱属植物,只不过因为用途不同,它们的走向大相径庭。基本上观赏樱花就是种在公园、庭院观赏,樱桃花基本上长在樱桃园等待结果专门用于食用。

据日本的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中国秦汉时期宫廷就种植樱花,到了唐代宫廷、民间随处可见,此时樱花传入日本,由此,日本开始极度迷恋樱花,培育出只属于日本的品种,以至于全世界都认为樱花是日本的,其他国家都是引进。

作为观赏樱花的唐诗我只看到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写一位没嫁出去的老女子,听到不远处的音乐声响,此时是春天万物竟发的好时节,樱花盛开,杨柳垂岸,何等的“良辰美景”,可是老女却没有“桃之夭夭”“之子于归”的机会。想那从前梁简文帝的女儿溧阳公主年方十四岁就出嫁,得到丈夫侯景的宠爱,同是阳春三月,夫妻一同出游,何等的恩爱幸福。可老女形单影只,看罢樱花归来,想起自己的身世,辗转反侧哪里还能入睡,就连那梁间的燕子都为那老女子感叹。好不凄凉。

原本艳若桃李的樱花,竟在老女子的黯然神伤中,顿失颜色。还是再看看结樱桃的樱桃花吧,也许没有那么凄凉。

李商隐还写过一首樱桃花诗,

  樱桃花下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我站在樱桃树下,想赏花,可气那黄莺和蝴蝶都笑话我,笑我赏花不在樱桃花开的正好的时节,要不是花不开要不就是花落时,总是赶不上恰当时节,岂不是被嘲笑。

表面上看是自嘲,总是不合时宜,实际上也是不合时宜,感叹自身的遭际,这就是诗的作用。

樱桃花入唐诗的当然不止李商隐。李白,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大诗人都写过。

再提白居易写的吧,也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写樱桃花。

樱桃花下叹白发


  逐处花皆好,随年貌自衰。


  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

 

  倚树无言久,攀条欲放迟。


  临风两堪叹,如雪复如丝。


所到之处花都开得好,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面貌却逐年衰老。且看那红樱桃花满眼都是,只映衬出我这半头的白发。不由感慨良多,“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啊,我倚在树上无语,攀一枝条,看这美艳的樱桃花,迟迟不愿松手,好想拽住青春不放。风吹过来,吹散我的白发,再次叹息,此时只有这如丝的白发随风在红樱桃花中飘散,就像飘散远逝的似水流年。

白居易以红樱桃花的美衬托自己的衰老心生感慨,可以理解。伤春悲秋就是这样的。

《本草》说樱桃是樱,不是桃,但像桃,“故曰樱桃”,樱桃还有很多有趣的名字,沐猴梨、胡桃、莺桃、含桃等等。其中含桃在《礼记》中就有记载:“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意思就是樱桃过去是祭品,供奉祖先的。《吕氏春秋》也提到樱桃:“含桃,以莺鸟所含故名。”把樱桃的两个别名都涵盖进去了。

据说在唐朝,人们十分喜欢樱桃树,其地位也很高,尤其是新及第的进士要用樱桃大宴宾客,是为“樱桃宴”。听起来都是风雅的。

如今,学子们考上大学,也要庆祝,名为“谢师宴”,参加过几次,没见过宴席上有樱桃,和婚宴差不多,人们就是借此大快朵颐而已,反倒让人有斯文扫地的感觉。

再说,如今的樱桃早已不是唐朝的樱桃。中国品种不多,大都是外国引进的。有一种樱桃的极品被称为“车厘子”,黑紫的颜色,未必比玛瑙般的樱桃好吃,最重要的是,车厘子除了入口,哪里能入诗呢?一点诗意也没有。

还是樱桃好,樱花好,美不胜收。可以入诗,可以摆“樱桃宴”。

就以李德裕的《樱桃花》结束此文吧,这是唐朝的樱桃花。

皎日照芳菲,鲜葩含素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樱花似锦,樱桃如蜜。本产中国,移花日本,竟为国花。举唐诗,以证唐代樱花随处可见,引典籍,可见樱花早产中国。李商隐托樱道情,白居易因花感慨。樱花好,美不胜收!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