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2020】我的2020毕业季

作者: 青梅煮酒 点击:2210 发表:2021-02-06 16:15:01 闪星:8

   又到毕业季,一年一度。审论文、改论文,提问、答辩,拍照、惜别。每年这季,校园里都熙熙攘攘,师生忙而快乐地穿行在整洁的校园,紧张有序。

  因为疫情,2020年毕业季与以往不同,先是上课、毕业论文不再面对面讲授与指导,后是论文答辩不再使用室内面答,继而,毕业拍照也采用部分参加、网上截屏。


        一、上课用直播

  因为疫情,2020年春开学后师生没有返校。 

  接到返校给毕业论文签字的通知,已是五月中旬。驱车回校,心情大好,我哼着小曲一脚油门直达校门。以往人来车往的门口,此刻无一车一人,宽阔的大门旁只有严阵以待的保安。 

  我刹车,开窗,伸胳膊,动作潇洒利落;保安举手、测量、报体温,同样潇洒利落。我和陌生保安配合默契,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那熟练程度充分证明,这样的动作我们各自做了不下百遍。

  校园太安静了!

  5月的校园该是处处有学生身影,然而,疫情使校园空无一人。教学楼里没有上课的师生,公园小径没有散步的身影,毓秀湖畔听不到读书的声音,足球场上看不到锻炼的人群,就连往常熙熙攘攘的巨人广场,此刻也空无一人。建校60多年来,师大第一次经历了难得的寂静时光,校舍、操场、湖水、草坪、道路都静静的沐浴着五月的阳光,静静地享受着少有的静谧。上班30多年来,第一次在校园大路、小径没有遇到学生,第一次在办公室、教室没有遇到同事。站在静静的湖畔,我感受着校园的空旷,感受着世事无常。

  我在想,一个重要事件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9.11让美国人改变了生活态度;疫情让中国人宅家度日,让学生居家听课。

  疫情改变了一切,比如教学方式。

  自登上讲台,我已有36年高校教龄。几十年来,无论教学如何改革,在讲台授课是大学固定的教学模式。

  2020年开学前,师大所有教师接到通知后集体懵圈:因疫情学生无法返校,本学期使用网络教学,请启动远程教学模式,以保证停学不停课,

  几乎同时,老师们下载腾讯、下载钉钉、下载QQ等软件;几乎同时,各大重点院校精品课程全部公布在网,以使资源共享;几乎同时,老、中、青教师全部变课堂授课为视频教学;几乎同时,全校两万多名学生各自在家,接收来自各学院各学科千里之外的教学视频。 

  运用网络教学,于我并不陌生也并非难事,但要达到与课堂讲授同样效果也并不容易,为了不出纰漏,我反复练习反复验证,唯恐出现失误。

  终于该我上课了。才七点二十,我便端坐电脑前,点击QQ会议开关,检查电脑高低,更正摄像头位置,试听声音高低,调整坐姿整理头发,确定一切都处于最佳状态后,我慎重打开镜头盖,开始了生平第一次视频教学。

  杏花开了,桃花开了。

  杏子熟了,麦子熟了。

  按照教学计划,下周该讲解海子的麦地系列了。我突发奇想:既然是视频教学,何不在麦田视频授课呢,让学生感受成熟的麦浪与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农民的不易,让他们理解作者对农村、农民对土地、粮食的情感,进而理解诗歌蕴藏的精神境界。

  那天,太阳还没升起,我便驱车十公里,去往多日前选好的麦田。上午八点,我准时打开直播镜头,出现在视频中的不再是封闭的书房,而是广阔的原野、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麦田,是翻滚的麦浪、蔚蓝的天空和缓慢移动的白云。

  “被称为麦地诗人的海子是一个英年早逝的诗人,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生前创作了200多首抒情诗和七部长诗,他关于麦子、麦地的诗作备受读者和研究家称赞,其中《五月的麦地》、《麦地》、《熟了麦子》是他呈给土地、麦子、农民、劳动的赞美诗。在这些诗歌中,他讴歌来自民间的麦地、草原、太阳、月光,在诗歌创作中他喊出了民间的理想主义。《麦地》创作于1985年6月,是他麦地麦子系列诗歌中有名的一首,作者将种麦、看麦、割麦、吃麦的过程,全部放置于月光的普照之下,目的是想把代表生存必须的物质因素麦子、麦地与代表精神因素的月光、太阳等意象,统一于诗中,并于此寻找人类生存中物质与精神和谐共处的大同世界。”

  随后我充满激情的朗诵了海子的《麦地与诗人》。

  第一次尝试野外教学,我无法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也没有去关注成功与否,只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走近自然开拓视野,了解年轻的作者对土地、对农民、对劳动的情怀,让他们知道海子之于麦地的神圣情思连同麦地这一意象本身,已经成为他提供给当代中国诗坛的特殊功业。


       二、视频谈论文

  2020毕业季,论文指导和答辩方式因疫情改为网上指导。这一年,我负责三个研究生八个本科生十个双学位学生的论文,于是2020毕业季我在网上工作的时间远远多于平时。

  春天是论文写作与修改时段,经过几个月准备,学生们把初稿送给指导老师,导师认真阅读后,会当面指出得失并提出修改建议,比如:站位是否高远,观点能否成立,论述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举证是否权威,事例是否典型,思路是否条理,语言是否流畅等。根据导师建议,学生会再次审核论文,重新翻阅资料,补充论据完善文章,直至导师满意。往年,论文指导多在教室、办公室展开,指导教师会面对面修改,手把手指导。一次两次,三次五次,直到合格。

  疫情来了,当面讨论置换成视频指导。不要以为疫情会使老师们应付、懈怠、标准放松,不,一点也不,他们一如既往地高标准严要求。

  视频指导论文最大的好处是不受时间限制。看完一篇文章,我将批阅后的文章发给学生,之后开始远程指导。于是,视频两端的师生,围绕文章得失,面对不同颜色的标线,一一讨论核实,我告诉学生:红色标线是论点站不住脚,黄色横线是前后句子无因果关系,绿色划线是语句论述不畅,波折线是句子太长容易前后矛盾,带箭头直线是指句子前后位置应该互换,蓝色区域是引用原文过多,三角符号则告诉学生这里应该插入理论内容,省略号表明此处意思表达不完整。面对镜头、面对手机那头的学生,我一如既往的认真解释着、详细分析着、重点介绍着,不厌其烦。无论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如此修改多则五次少则三次。五月,改完最后一篇文章,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想:论文指导终于完工。

  往年,一进入五月,师大的各类毕业答辩就拉开序幕。各教学楼前,天天有海报向学生通告答辩学院、答辩专业、答辩时间与地点,告知有哪些外聘专家、学者前来作答辩委员。答辩日,答辩学生、旁听者陆续进入教室,这使会场座无虚席,还时常出现一座难求现象。

  因为疫情,2020毕业季,师大论文答辩均采用线上答辩。于是,在答辩季,所有指导教师、所有答辩学生,在相隔千里的家里开始了难忘的毕业答辩;于是,学生屏幕上出现五位或七位答辩老师的头像,他们严肃认真的提问,面带微笑的倾听;导师屏幕上的学生则神情专注的记录,略显紧张的解答。2020答辩季,虽没有以往济济一堂的热闹,但依然是老师的问题专业性强、学生的回答准确性高,依然是师生一如既往地认真准备严肃答辩,过程一如既往地严谨有序。

  疫情虽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指导方式,但他们的敬业精神没变、职业操守没变,对学生的关心、爱心同样没变;疫情虽然改变了学生的上课地点,改变了听课方式,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没变、学习精神没变,对教师的尊敬、对知识的渴求同样没变。这就是疫情期间的高校,无论遇到何种变故,教师都坚守初心,恪守“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无论身在何处,学生都坚守初心,严格遵循“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的教诲。


        三、截屏毕业照

  被疫情改变的还有毕业典礼与毕业拍照。因为疫情,2020毕业季我有了两张毕业照,一张是口罩照,一张是截屏照。

  我们先来看往常典礼和惯例照。

  师大已建校63年,几十年来,每届毕业生都会在艺术中心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典礼上,校领导会把博士或硕士证颁发给学生,校长会面对面的亲自给学生“拨穗”。这拨穗正冠形式标志着学生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预示着他们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踏入社会。毕业典礼隆重庄严,导师们为学生顺利出站而欣喜,学社们为自己顺利毕业而庆幸。于是,台上台下欢欣鼓舞一片祥和之气。

  仪式结束,师生簇拥着来到四号教学楼拍摄毕业照。近几年来,四号教学楼成为师大集体照最佳拍摄地,无论是规模盛大如毕业摄影,还是规格略小如班级拍照,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照相人,一说拍集体照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四号教学楼简直成了师大学生的网红拍摄地。网红地位于学校中心地带,与举行毕业典礼的艺术中心近在咫尺,毕业典礼一结束,所有与会人员步行到此仅需二分钟。这大约是师生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成为网红地还因为它方正厚重的教学楼以及楼前台阶,几十个台阶,从低到高依序排列,站立其上的各排学生,恰到好处的露出上半身,拍照时不会担心前面高个儿遮住自己。往年毕业,无论是上千毕业生的学校集体照,还是上百毕业生的学院集体照,亦或十几人的专业毕业照,都会先择这里,从无例外。

  在师生看来,高大的四号楼成为毕业照背景,方正厚重的外形一如师大严谨稳健的办校风格,而高低错落的台阶,蕴含着毕业生一步一个台阶走向辉煌的人生境界。四号楼前是热闹的巨人广场,两旁矗立着牛顿、爱因斯坦、竺可桢、李四光等雕塑,这些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是学生最好的人生榜样,平时他们在这里读书讨论,毕业季则拍照留念。四号楼、巨人广场、科学会堂、图书馆,这些山西师大的地标建筑,是师大学子记忆中的圣地,也是他们青春岁月的见证者,毕业时打卡拍照,是想与指导教师、院校领导,拍摄学生时期最后一张照片,为青春勃发的岁月留下珍贵的人生纪念。

  因为疫情,2020年的毕业典礼简单快捷。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严格按照疫情办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按照要求,参会领导从简,典礼程序从简,连参会毕业生也没有全部到场。

  简单快捷的还有毕业照的拍摄。

  2020毕业季,网红拍摄地略显落寂,四号楼前没有千人合照的气势,科学会堂没有排队拍照的热闹,巨人广场更没有悠闲的拍照学生。与以往不同,摄影师最先到达,他对准焦距、调好光圈、预设好学生站立位置,然后高喊一声“上”,远处静候的师生快步走上台阶,迅速调整间距,保持两人之间半米之距,才刚站稳,就听摄影师喊道“看这里。好了。下一个。”从上台到离台,用时大约十分钟。速度之快,堪比军人。 集体照后,网红地很快空无一人,只剩空荡的教学楼和寂寞的广场。

  这是毕业季我与学生的第二张集体照,人少,都带口罩。

  第一张集体照是截屏照。那是论文答辩时,所有答辩的研究生、所有参加答辩的导师,同时上线的截屏合照。

  毕业季,不是所有人都能返校。那些居家隔离的学生,他们通过视频进行论文答辩,也通过视频观看毕业典礼和毕业拍照。对学生时期最后的集体活动,他们远远的观望着、赞叹着,对于返校的舍友、同学,真诚的羡慕着、祝福着,没有抱怨也不吐槽。

  我曾问过学生缺席毕业典礼、毕业拍照有无遗憾,听到最多的答案是“不遗憾!国家要求居家防疫,宅家就是支持防疫工作,作为大学生,虽然不能去疫区援助,但也不能给国家添乱”。 

  忽然之间,我很欣慰也很骄傲。常听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自私、任性、没有责任感,但我身边的学生却没有这些毛病,作为在校学生,他们目标明确、学习努力,他们尊师重教、敬业爱群,他们自尊、自律、自强,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大有希望的不仅是高校学生,还有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单从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来看,就能看到许多年轻的身影,那些身穿隔离服奋战在一线的有八零后九零后;在全国各地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工作的年轻人还有正在上学的00后,他们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给居民送菜,为病人送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明白席卷全球的疫情,在中国不但没有肆意蔓延、没有使人心涣散,反而使我们的党更有凝聚力,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富有责任心。

  俱往矣,论文、答辩和我的网络教学。

  俱往矣,我的2020毕业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一切,国人宅家度日,学生居家听课。熙熙攘攘的惜别情景中变得宁静和空旷。疫情催生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启动网络远程教学,生平第一次视频教学,引发了智慧的奇想:扑面而来的春色田园展现在读者眼前。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杏子熟了,麦子熟了。让学生感受成熟的麦浪与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农民的不易,理解作者对农村、农民对土地、粮食的情感。诗一样的画面带你走进美丽的意境,质朴的叙述诠释着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推荐阅读。编辑:沙海绿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