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唐诗》之八十二 石楠——雨中须是石楠枝
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原本是南方植物,在南方可以长成小乔木。在北方开始大兴园林建设后石楠或者主要是红叶石楠从南迁居到北,生长的很好,冬天也不落叶,春季还开一簇簇洁白的小花,芳香无比,让人喜爱。
因为是近年才注意到石楠的存在,自以为是外来物种,但不是,石楠栽培的历史很久,唐代就有。
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宋代的花谱大全《全芳备祖》这样描述石楠:“也如枇杷,有小刺,凌冬不凋,夏生白花,秋结细红实,人多移植庭宇间,阴翳可爱,不透日气。”我证明是这样的,但“阴翳可爱,不透日气”意思说长的密实连阳光都透不进去,似可怀疑,在北方毕竟是绿篱,长不高,其实是阳光普照的。
石楠还叫端正树,名字的由来和唐玄宗有关,在《太真外传》中记述:“上发马嵬,行至扶风道,道旁有花,寺畔见石楠,爱玩之,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后来还真有以“端正树”为题写的诗。
更早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就记录过石楠:“曲阜古城有颜回墓,墓上石楠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手植之木。”说明石楠可以长很大,真实性有待考察。
唐·柳宗元在《袁家渴记》也提到石楠:“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可见其由来已久。
出乎意料的是唐诗中写到石楠的诗不少,李白、白居易、孟郊、张籍、温庭筠等都写过,可见唐时石楠很普遍,倒是我孤陋寡闻以为是新鲜品种,那就别露怯了,到唐朝看看石楠吧。
抛开李白等,选现代人不算熟悉的王建先感受一下石楠的魅力。
看石楠花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楠枝。
明朝独上铜台路,容见花开少许时。
王建路上看见石楠树,很喜欢,即使下雨也流连忘返,但是石楠没有开花,王建很遗憾,告诉石楠树说,明天我就要踏上凄凉肃杀的铜台路了,希望你为我那怕少开几多花呢。
石楠花有这样的魅力吗?值得王建下雨都舍不得离开石楠树。再看看白居易的《石楠》就理解了。
石楠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翦红笺花扑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
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合香。
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白居易说石楠长的茂盛,叶子发红花似霜。花序像翡翠鸟,花香直扑人的衣裳。开花时就像千灯焰火,花香混合了各种香味。此花就是在皇家的上林苑也没有,所以那里桃柳就占了先锋。
白居易这么一说就理解王建的苦衷了。虽然我眼见着石楠发芽、开花、结果,还是不能体会白居易所说的石楠的美好,难道他的石楠和我看到的石楠不是一种石楠吗?
既然前面提到端正树,就拿出端正树的例子吧。是温庭筠写的。
端正树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
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显然是受《太真外传》的影响,路边这好树碧绿碧绿,但是看起来并不生机勃发,想起杨贵妃那是深得宠幸的,但现在又如何呢?不也烟消云散了吗?就跟草木的荣枯是一样的,那所谓的“端正树”不过也是寂寞的长在汉陵边吧。
原本诗人们歌颂的石楠,因为牵扯上“长恨歌”的主人竟是悲观失望的了,还叫了个端正树,实在差之千里。可惜了端正树的名字。
原本还想找一首写石楠美姿的诗,想想,到底人间就是“草木荣枯似人事”,不必非要光明的尾巴。
那就在此结束吧。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石楠的形态特征、生长地以及别名和读者一一道来。作者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循序渐进,慢慢进入主题。主题既然是植物与唐诗之缘与缠绵相联,那么就先与唐朝更早的年代去相遇一下吧。这一系列文形成了作者的特色,用自己独特的视阈,展示唐诗植物的认知。赏读。编辑 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