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唐诗》之六十七 梅——绕床弄青梅
梅是蔷薇科李属、杏属梅亚属小乔木。中国原产,至少有三千年的栽培史。
梅一开始并不代言“高人,隐士,傲骨,清高”的。一开始我们的先人首先发现梅的果实酸,可以当做“醋”一样的调味品。《书经》就说:“若作和羹,而惟盐梅。”
古代,我们的先人是把梅和杏一样看待的,还没挖掘出梅的品格。
《尔雅》云: “梅,柟(ran)也。”郭璞注:“梅,似杏,实酸。”
《诗义疏》直接说:“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儿黑耳。实赤於杏儿醋,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置羹臛、齑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是把梅杏放在一起讲述它们的种植方法以及食用方法。
综上所述,可见在一千五百年以前,梅主要是为了食用。“发现”梅的“高洁”大约到了宋代,文人墨客大有雅兴,他们关心的是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梅子。《群芳谱》说:“梅的枝干苍古,姿态清丽,岁寒发花,芬芳秀丽。”十分投合有闲情逸致的文人雅士,至于梅子的酸涩哪里能入他们的眼,情怀最重要。
还想说一下《诗经》中的梅,和爱情有关,是我们眼中不一样的梅。
《召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梅子往下掉,现在还有七成在。肯追求我的男子,快点来吧。树上的梅子往下掉,现在还剩三成了,追求我的男子,最好就在今朝。树上的梅子往下掉,都用大筐装了,追求我的男子,怎么还不来!
梅子都快落完了,那追求 “我”的男子在哪里呢?我是真着急了,我期待“桃之夭夭”期待“之子于归”,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儿郎不在好逑,最好恰逢其时,可不要错过梅子成熟。
梅子竟是女子表达自己迫切嫁人的多情借物。
再到唐朝看看,那是什么样的梅。
唐朝写到梅的诗没有到不计其数,也是屈指完全不能数的。选来选去,仍然放不下李白的“青梅竹马”,那就从他的《长干行》开始“踏雪寻梅”吧。
《长干行》节录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就截取到女子十五岁吧,女子十六时她丈夫出门了。
女子在丈夫出门远行后思念丈夫,就回忆过往。从头发刚刚盖住额头说起,那时他俩就一起玩游戏。玩的过家家,你用竹竿假装当马骑,嬉闹中互掷青梅逗趣。我们一同长在长干里,一起玩耍,两小无猜。十四岁时嫁给你,反倒害羞到不敢露笑脸。常常一个人躲在暗处,怎么叫也不敢应声。到了十五才慢慢舒展眉头,懂得情感,愿意和你同生共死。但愿像尾生那样坚贞不二的爱情,但是哪里想到有一天,你出门远行,我从此登上望夫台,天天盼着你归来。
李白描写的小女子情感经历恍如眼前,哪个人没有自己的“青梅竹马”?哪个人不期望有一生的“尾生之约”?这样的梅即使酸涩在回忆里依旧是甜蜜并令人向往的。这就是不能放下李白“梅”的缘故。
再看戎昱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戎昱是中唐时期人,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就不介绍了。他的梅花诗很客观的描述了早开梅花的状态。
村子路边的溪水桥畔,开了一树白玉般的梅花。此时季节还很冷,万物还在蛰伏,梅花却先期开放,我想是因为临水,地气暖一些。明知是这样的原因,我仍然感觉它更像没有消化的春雪。
这样纯朴自然的梅花状态我以为很好。
再看李商隐的《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在梓州是写的,远离长安,归期无限,所以住在天涯一般远的梓州好像被固定了一样,心情哪里能好呢?但是看着春天万物峥嵘不由心向往之。看到万物竟华,又想起已经凋谢的梅花,竟不能和万物一起芬芳,岂不是不合时宜,岂不是可恶可恨?你甚至以为它是去年开的花。
这样的梅花好奇怪,和你我心中的梅花差之千里。诗人当然是以梅花自比,早秀先凋,寂寞无伴,比不得百花盛开的春天,温暖,向阳,群芳争艳,多热闹。
告别李商隐孤独早凋的梅花,再看一首陌生人的梅花诗,他也写的《早梅》。晚唐时的僧人,很想知道僧人眼里的梅花诗怎样的。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万木还冰冻到要折断的时候,梅花的根却独得地气的暖意,昨夜就在笼罩着深雪里的村中,一枝梅花开了。风儿轻轻传递来梅花的幽香,还没有清醒的鸟儿看到梅花不仅惊奇的窥望。我也是欣喜莫名的,明年此梅花若是还按时开放,最好开在展现春天生机的望春台上。
毕竟“寂寞开无主”不是我人生的追求。看来僧人齐己并不甘于是个出家人,但凡有机遇他还是愿意实现抱负,获取功名的。
唐朝的梅有点特别,和宋梅不一样,宋梅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是宋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关于唐梅就到这里吧,我想的还是《诗经》时代的《召南 ·摽有梅》。
【编者按】从《尔雅》到《齐民要术》考究梅的属类,梅的用途。从《诗经》到唐诗宋诗,品,梅的品格梅的情场。《召南 摽有梅》,痴情女望梅计日,不见郎至,空嗟叹。《长干行》,李白写尽“青梅竹马”,戎昱观梅早开抒写情怀,商隐《忆梅》孤独早凋,齐己出家却时时望春,凡心不泯。梅,食之酸甜,品之傲骨,思之情长。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