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新年在”荷”处  

作者: 石紫 点击:1553 发表:2020-12-21 11:00:28 闪星:0


 

 

        新年何处过?我在北京完稿大幅画作”荷花与锦鲤”.疫情虽未离去,想象是自由的,闲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寄望便美好了。

 

        作画时,常常静看荷塘,想象「缘溪行」,好几次「『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回想那也是辛苦作大尺寸画期间最美好的状态...

 

         时间当然不是「晋太元中」,我也不是「武陵人」,更非「捕鱼为业」,不感于时不伤于怀。想象桃花源的男女老幼,如何盼未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能给一个辛勤耕织的好社会。 

 

          记得绘图期间生活静态...。荷塘与锦鲤还没上色,总想象画面有一渡口,似乎已经「舍船,从口入」了。毕竟坐五望六,知道能「舍」才能「入」,有入才能「得」,谁没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下笔红荷绿叶,熙熙攘攘挨挨挤挤,荷花锦鲤仿佛不知今夕何夕,忘我神游...

 

         绘作几天,状态无限自由自在,总是三百六十度巧思落墨,更了解那些饱经世事画家们,如何淬练画面才得美感智慧。作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渐渐也「忘路之远近」,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正为画面上色完稿,后虽未见「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但总有信心继续绕过荷池前行,必得美景,想象舍南舍北皆好水,构图荷花几十朵满池热闹,出于污泥而不染,最高那朵最是那欲低头的温柔,所有锦鲤朝东游更喻好运,定稿后,欢喜仿佛不知今世何世,就当成新年那些事吧!

 

         最后在亭亭玉立清丽荷花旁,盖上好友送的闲章「天外村人」,「闲」字除了雅趣,更不急不躁,愿生活更见多识广,一派坦荡没有贪心,相信聪明人都知道,探索桃花源终究只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更了解蒋勋说过的「当心机来了,天机就不见了!」。

 

         绘布长寛都不止两公尺,水芙蓉一碧万顷,毕竟我已近耳顺之年,画布从桌上挪到床上,最后多在地上落笔;满池荷塘全是活水,每次用心用力,满地爬来爬去,常常还直奔医院做按摩保健;归来,我仍「复前行,欲穷其林」继续下笔,为了妩媚的曙光,追求流动的旋律……

 

        构图时常想象,荷塘不远处能遇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相信桃花源老百姓的境界已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相信政权不能成为老百姓想遗忘的东西。画作所有大小主题,不论荷花、荷叶或锦鲤……全都不是方形而是圆形,圆则圆融或圆满,相信每人对未来都仍有美好向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大尺寸画面,我在视觉最近处画了鸢尾花做结尾,虽然一眼看得了头,仍惊艷荷花之壮美,锦鲤似活宝石,完稿状态「豁然开朗」!

         这幅图画朋友于先生将放玄关,玄关即入道之门,正眼流通,处处有机会。画布左半边有微明天光,荷塘鱼戏荷叶间,荷花濯清涟而不妖……几次发呆放空,认真想着「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其实早已悄悄放下心头。

 

        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何穷苦得潦倒?可能春节前辞官归隐去?也许这池荷花与锦鲤「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许多人心中眷恋的山水。希望再做大尺寸画,仍能发现此渡口,而不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最后的「后遂无问津者」。

 

         图说: 荷花安静、清醒,它们倾听九鱼。生命的意义,常常在于能静下来「倾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新年画荷,在写生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感慨。比如,在绘画时,常常静看荷塘,想象「缘溪行」,又比如,在上色前总想象画面有一渡口,等等,行笔将起笔与收笔为一体,达到了画与心的融合。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即由此及彼、推物及人,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是一种写作方法,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文章的特色。赏读。编辑 佩君

评论